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创作的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是新世纪以来老舍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婚恋类型及内涵特点,有“民间性”“传统性”“清醒理性”诸说;分析各类女性形象,对悍妇尤其是虎妞形象做了有新意的阐释。从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出发,发掘所表现的文化社会学内涵,探究老舍婚恋观和女性观的传统倾向和男权意识,刷新乃至深化了此前的认识,拓展了研究空间。某些论述重复旧议,是“泛学术”时代很难避免的弊端。老舍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研究昭示了新世纪老舍研究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诸多值得注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地说,流浪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成了反思现代文学对于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尊严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唐诗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容冶妆饰的描写, 体现了传统的爱美风尚,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种描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唐诗表现女性形象的特点是注重容冶妆饰美,注重时尚演变, 注重揭示女性的情感心理。女性容冶妆饰美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与性别作为特征的世界华文女性文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文化特质与文化图像。文化背景的多重性,思想资源的丰富性,不同国家与地区文化形态与母体文化的整合,致使女性形象内涵有着无穷可塑性,又能提供阅读予无限可解性。置身于文化、国家、性别“三维”空间中,女性形象既充分呈示她兼收并蓄的活力,又可能陷入混沌难解的尴尬身份中。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产生、地位、类型 ,女性形象的演变等各方面入手 ,分析探讨女性形象的内涵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男权社会所确定。女性生活家庭化、人生价值取向家庭化 ,致使女性的追求多局限于爱情婚姻及家庭。女性的觉醒成长缓慢与男性文化对女性的期待规约、女权理论的不完善及女性自身的弱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注重在小说中建构女性的文化空间,并且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特征,随着时空的转换与叙述视野的开阔,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逐渐走向成熟。王安忆的作品在空间构建转换中,揭示出不同生活空间的女性意识的发展,挖掘出女性主体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方方的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其对叙事策略的自觉,将个体家庭里的人伦关系置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视野下审视,通过对底层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当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反思女性自身所存在的某种文化缺憾或道德病痛,深刻表达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对作家叙事技巧的探究,既有利于揭示其文本内涵,兼得管窥作者对传统婚恋观、两性观、女性道德观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代的传媒对性别形象的幻想,往往折射出这个时代人们对两性的要求。两性关系的历史积淀、性别本质论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复杂因素,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女性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某种代码。分析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由于几千年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女性主要被定位于家庭妇女和性感尤物两类角色,其本质是他人尤其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同时其角色定位也内化为女性的自我“心狱”,成为她们的自觉追求。加之大众传媒的制造特性,使这种符码化女性又多了一重消费特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全面审视了老舍小说所描写的市民女性形象,指出与时代风云的密切联系、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人物出场的对照模式是作者塑造这类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窥见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进轨迹及其女性观的发展历程。老舍此类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新的启蒙主义思潮开启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自觉时代,女性散文是其中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从文化反思中的女性主体精神、社会转型期女性的家庭伦理观念及女性对城市文明的礼赞三个方面,阐释了女性散文的主题流向及其现代性别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孙犁小说以展现女性的人性美和形象美为主要特征.小说强烈的女性文本意识以及对女性人物内在品质和所处外在环境的描绘渲染,无不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风尚.受道家审美文化的深刻影响,孙犁成功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并由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追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夏娃和玛利亚作为《圣经》中典型的宗教女性形象,其背后负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二者形象的转变上看,由夏娃到玛利亚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欠缺的女性角色到丰富的女性角色的转变,从宗教对女性的否定态度到宗教对母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这三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宗教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着人类共同意识的一步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主要女性形象的历史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释了历史上绿林和绿林文化的内涵及其复杂性,然后以此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在《水浒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小说中的37个(组)女性形象的内涵作了有个性的解读。从妇女观的角度揭示《水浒传》对绿林文化的禀赋与表达。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18.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苦跋涉。  相似文献   

19.
克孜尔石窟裸体女性形象来源旧说——希腊说、犍陀罗说或龟兹本地说,经分析是难以成立的。印度本土艺术中裸体女性形象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随着佛教流布而传播开来。对克孜尔石窟与印度本土艺术中的裸体女性形象进行体态、姿势和装饰等方面图像学的考察、比对,可以确定克孜尔石窟裸体女性形象来源于印度本土艺术,其裸体女性形象无疑遵循了古代印度的审美法则。龟兹开放的社会和包容的心态,为裸体女性形象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牛水莲《源氏物语》充分展示了日本古代贵族妇女的悲剧命运。它通过源氏公子三代人的恋爱婚姻和猎艳渔色,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妇女形象,构成平安时代贵族妇女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廓。这一大批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论是身份高贵的贵族上层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