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反映了以自民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两大政党化趋势,促使政权结构演变为以自民党为主的"自公联合",并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倾向.本文在概述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制度规定与运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对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治右倾化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历史必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内容或目标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有着"同一性"特征,且日本执政的保守政党实施政治右倾化所奉行的保守主义理念含有民族主义成分,进一步证实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具有民族主义特质。日本保守势力的保守主义执政理念体现为政治右倾化及其民族主义言行,并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发端于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的动摇,历经"多党重组"及"两党竞争",终止于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其间,自民党先后两次在下野后又上台执政,并最终确立了"安倍一强"支配体制。此种演变脉络的形成存有内在逻辑:在"变动"的时代环境里,以社会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政党由于执政失败而走向党势衰落;小选区制有利于第一大党的运作特点加剧了大党之间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行政改革的效用累积有力地支撑了官邸主导型政策决定机制的构建;加之自民党党内支配体制的中央集权化倾向,这些均为"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与"安倍一强"支配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平成时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在朝野竞争、政策决定与政治参与等领域,面临着是否完全体现"政治民主"的课题挑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总体保守化"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日本政治研究文献中 ,“总体保守化”与“保守化”、“保守主义”和“右倾化”等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本文所述“总体保守化”专指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治体制转型的指向性变化 ,它表现为保守主义执政理念的张扬 ,也可称之为各党派及其政策的“保守党化”。日本的“总体保守化”具有以保守党的分裂为发端、由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改革确定方向、以“保守两党制”为既定目标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洪 《日本学刊》2003,(4):90-100
日本众参两院最近相继通过了政界争论多年的"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这些法案顺利通过国会审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党这个最大的在野党放弃了与自民党对抗的一贯立场,使国会斗争中时隔10年再次出现了革新政党对抗保守党派的局面.原本处于朝野对立状态的自民、公明、保守、民主、自由五党步调一致的政治抉择,反映出这些政党之间相同的阶级属性与政治信念.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治交易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在不同保守政党争夺政权的表象背后,掩盖着保守政治中朝野双方"貌离神合"的本质属性.举凡决定国家道路的原则问题,从旧自民党派生出来的各种新党最终总要同自民党形成一股政治合力,驱策日本在既定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6.
在冷战后日本政界重组进程中形成的"自公合作",使得自民党能够在联合政权的框架下作为"核心政党"继续执掌政权.同时,国政选举中的"自公合作",又使得自民党对公明党及创价学会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因此,"自公合作"能够维系多久,直接关联到新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能否最终确立.展望未来,"自公合作"在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进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民族保守主义”是当代日本主流派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及政策、主张。它的产生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逻辑必然,并外化为“政治右倾化”。近年来,日本大部分政党及其政策的“保守党化”与“民族主义”形成“政治共鸣”,在以传统文化、价值观及“民族气魄”等独特符号粉饰“历史罪孽”的同时,不断推动“普通国家”的大国化进程,演绎出一系列“民族保守主义”的执政理念及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三、自民党的路线及其政策 (一)自民党的路线是日本保守政党路线的延续和发展 如上文所述,近代日本的保守政党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和错综复杂的分化组合,终于于1955年形成为统一的保守政党——自民党。  相似文献   

9.
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是日本议会内阁制改革的一环,日本议会内阁制从"55年体制"的"共识型",向冷战后的"简单多数决定型"转变。日本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和内阁制度,完成这个转变。安倍上台后,推行首相官邸主导政治,通过考察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制定过程,可以管窥日本"简单多数决定型"议会内阁制和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的实质。安倍政权在制定安保法案受到自民党内势力制约,也受到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的制约。安倍政权制定安保法案过程中,压制自民党内反对势力,也牵制公明党。安倍顺利通过安保法案有制度原因,也有日本社会全体保守化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在7月31日举行的东京都知事选举中,日本前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击败众多候选人当选新一届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日本政坛创造过多项"第一",曾是日本第一位女性防卫大臣、自民党第一位女性总务会长,现在又成为了东京都第一位女性知事。小池的成名之战是其作为前首相小泉的最强"刺客",在2005年众院大选中击败了自民党内反  相似文献   

11.
对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问题,应作为一个过程来全面把握。战后日本政治保守化,经历了四个高潮:(1)1951年旧金山片面和条约签定后,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大批被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战前政治要人纷纷重返政治舞台。在1952年10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解除褫夺公权处分的人大量当选,使保守党议员在众议院超过总议席数的2/3。在战后第一次保守化高潮中,保守政治力量在政界确立了对革新力量的绝对优势地位。(2)1960年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力量所支持的"反安保斗争"以失败告终,从此,群众性的政治斗争走向低潮。日本政府成功地把…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的地方自治以知事和地方议会由居民直接选举并相互监督的二元代表制为原则,地方自治体的权力运行主要取决于民意支持以及地方议会对知事的支持与合作,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东京都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地方自治体,东京都政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都知事与都议会的选举结果直接影响各政党在首都的力量消长。逾总人口十分之一的"民意"走向,更使其成为全国政治的"晴雨表"影响国政走向。战后的东京都政经历了保守政党主导下的政官合作、多党化格局下的协商政治、无党派主导下的合作与对抗三个阶段。战后初期,保守政党以及其后成立的自民党,凭借在首都的政党组织票和东京都议会的多数席位,通过支持东京都知事的政治运营实现对东京都政的干预;1965年"刷新都政选举"后,东京都议会呈现多党化格局,自民党被迫选择同各政党展开协商政治;冷战后随着无党派力量的崛起,自民党与东京都知事之间基于彼此利益需求进入到合作与对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前后派阀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派阀是日本自民党内的重要政治组织,曾在议员选举、内阁乃至党内职位分配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1994年日本将众议院议员选举由中选区制改成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 制 以后,派阀在议员选举时的推荐侯选人等功能有所减弱,但职位分配功能却继续存在且呈加 强趋势。自民党的派阀受文化和制度双重因素的影响,它在选举制度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功 能,继续在日本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坛的风云人物──小泽一郎刘映春去年年底小泽一郎当选为日本新进党党首。今年1月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由执政三党支持登上首相宝座。桥本不甘心三党联合,声称要在下次大选中取得过半数席位,实现“自民党一党单独执政”。小泽毫不示弱,扬言要在下次大选后“一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政治形势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政党中日本保守势力的变化最为显著。日本政党经过2003年、2005年的选举,逐渐形成了两大保守政党势力,从而打破了自1955年以来,事实上形成的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6.
"御宅族"特指与日本动漫文化相关的亚文化趣缘群体。自民党认为,日本近年的政治选举和社会言论氛围中"御宅族支持自民党"的现象,说明它的"革新"政策能够代表"年轻人"的民意。其实这仅是亚文化本身特性、自民党政治家的行动策略和御宅族"精英"的特殊认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御宅族本身的亚文化特性,使得御宅族中"精英"建构的自我认同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保守主义分享了同样的深层心理。而政治家捕捉到了这一点,将御宅族中的保守成分转化为新的"剧场政治"阵地。青年亚文化对大众舆论的反叛本能,借助互联网2.0爆发出来,并与受到舆论批判的自民党激进政策达成了情感上的认同。"保守御宅族"借助亚文化和互联网表现自己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该群体会转化为一股强力的现实政治参与力量,但为自民党一些保守的、排外的政策的推行提供了一种社会合法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在日本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以及国内政治总体保守化的推动下,"正常国家"论逐渐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意识和新的国家战略定位。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在外交、安保等领域加速推进"正常国家"化进程,在对俄外交方面,安倍内阁对俄外交战略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安倍提出的对俄外交"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思路和框架,并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展现出灵活性。与此同时,对俄外交"新方法"和日俄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以后日本政坛频繁发生议员退党、新党产生等政界改组现象。议员在政党间频繁流动,使得各政治势力此消彼长。2009年,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击败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替。然而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围绕着消费税问题,民主党内部产生分歧并导致大量的反对增税的议员离党。学术界对于议员退党及在政党间流动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为政党研究路径;二为联合政府理论。本文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以民主党执政时期议员流动为例进行案列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同时,分析此次议员流动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9.
派阀是日本政治的原点,战后日本政坛的每一次大变动都有派阀活动的身影,派阀成为"党中之党"。自民党派阀是其党内大腕政治家为了争当总裁和首相而培植并组织的亲信班底,同时也是这些派阀首领对其下属议员实施组织化的有效工具。派阀所遵循的逻辑是"实力主义"和"弱肉强食"。随着民主党的上台及其执政时间的延长,其内部派阀政治的特征也会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11日,小泉纯一郎领导的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296人当选众议员,如果加上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当选众议员31人,其总数已超过众议院议员定额480人的三分之二。这次大选的热闹非凡的过程及严重一边倒的结果,均为战后日本政治所仅见。日本政治的第二次“总体保守化”即“总体自民化”由此开始,以小泉的一系列主张为代表的民族保守主义(有外电称此为“新型民族主义”)由此成为当代日本政治的主流,日本的泡沫政治因此迅速发展。根据日本宪法,新国会中的参议院已无力阻止小泉推行其改革方案,基本丧失了对众议院的制衡作用,国会无可选择地成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