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样板间是住宅项目的脸面,所以美轮美奂的样板间难免会掩饰房子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样板间是住宅项目的脸面,所以美轮美奂的样板间难免会掩饰房子的本来面目。目前常见样板间有三种形式:一是毛坯房,没有任何的装修,消费者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户型、墙体及管道、地面等;二是交房样板房,即按照交房标准进行一些简单的装修和装饰,并且标明哪些是交房时应有的, 哪些是交房时没有的,一般这种样板间没有复杂的家具、灯饰和墙面修饰;三是豪华装修的样板间,也叫创  相似文献   

3.
购房挑选户型,应当全方位多层次考虑——地理位置、规划设计、经济价值、物业管理、居住理念等。在对“硬件”设施的考察中,除了参观样板间,购房者还必须依靠图纸。 挑选户型至少需要以下几种图:规划图、单元平面图、户型平面图。规划图反映了小区的规划布局,这直接关系到所挑选户型的具体位置,涉及到环境、交通、  相似文献   

4.
在社区空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混合小区中,多群体融合困境问题得到诸学者关注,但在社区空间资源分配均衡的混合小区中不同群体间的空间实践冲突却容易被忽视。基于空间视角对X市J小区内回迁户与商品房户居住实践的微观考察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经理人的言语方式和样板间的知觉体验使两类群体在入住前产生不同的表象空间和空间期待,而两类群体的表象空间与入住小区后“空间挤压”的具身体验间的巨大反差成为他们各自开展维护空间权益的动力机制。两类群体根据不同的房产获取渠道采取不同的维权策略,商品房户采用维护市场契约的维权策略,而回迁户则拥有获得补偿心理,采用科层制下的身份策略。两种不同的维权策略导致两者并未达成维权联盟,反而呈现出群内交往、群间疏离的融合困境和空间张力。对居住群体主观空间与空间实践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对认识和理解混合小区不同群体间的融合困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藉由公法与私法相对论的观点,学者们对行政法的观察对象进行了诸多的探讨.这些探讨以及行政实践的发展导致行政法的观察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关系,而且许多具有公共性特征的私人与私人之间的行为也被纳入到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如何处理公法与私法、规制与自治、公益与私益之间的互动,成为行政法学界必须关注的课题.这一课题的研讨,必将带来行政法体系的变化,也涉及到行政法学教学的革新.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震荡期,商会的发展演变也随之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首要表现是这一时期许多商会的换届改选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新变化.透过无锡商会1919年的换届改选可以看出,在其他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所谓"新""旧"之争,在商会内部也开始有所反映.但无锡商会此次改选的结果表明,商会内部的这种"新""旧"之争有其自身特点,两派并非始终完全处于对立,最后是以新旧两派调和的方式结束纷争.这一时期某些商会的换届改选风波,虽在短期内影响了商会正常会务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但从长远看"新派"力量的增强却又使商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因而也有不可忽视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对抗性矛盾"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苏联,用来描述各种阶级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把这个概念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又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辩论--即"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大讨论."一分为二"理论的支持者把杨献珍的"综合"、"合二为一"批评为"阶级调和".其实这场辩论绝不是古旧陈腐的,也许在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辩论中就包含有上述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盘点2006年新闻传播业的十个话题时,总结了这样一个问题:"传媒点名富豪捐助穷人: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该问题是由一则连续报道引发的:2006年春节前夕,沈阳<华商晨报>连续报道的"穷父救女求助富人"事件,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吉林农民刘福成为了给11个月大的女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花光了借来的6万元后,写信向他听说过的"中国富豪"们求助.获悉此事的<华商晨报>不仅公开了被求助的六位富豪的名字,而且不断打电话询问富豪们的打算和反应.对于有捐款意向的富豪,媒体热情报道,而还没有捐款的富豪则在报道中被再次点名.[1]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财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最著名案例要数美国的摩尔诉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案.但不幸的是,加州最高法院否定了摩尔的请求,摩尔未能在财产权的争取中获得成功.由此引发了科技界、宗教界、社会科学界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大讨论,反对者认为,人性尊严不可侵犯,不能把人作为客体,而支持者认为,人类基因财产权的确立,既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保障,也是对生物科技的发展保护,最终让全社会都享受到生物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平 《江汉论坛》2007,(1):91-93
在西方经济学学术史上对萨伊定律的全面批判始于凯恩斯,但凯恩斯的批判并不是基于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这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得以反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原因.依据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其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人们对具体物质财富需要有限性的特征以及这种有限性与个人货币财富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忽略了需要、需求的特性和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对需求的影响,因而使得萨伊定律的作用受到严格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基辛格和尼克松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结合美国的实力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宏大构想".体现这种"宏大构想"的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结束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改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美国同盟国关系的发展等,都是实施缓和战略的重点.而缓和战略的实施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进芬  李生峰 《江汉论坛》2007,43(10):22-25
列宁认为,对在农民占人口多数国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农民的关系.他提出,无产阶级执政党要通过必要的让步实现和农民的真诚联合;要通过协调工农之间的经济关系,争取农民政治上的稳固支持;要通过提高农村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争取农民的充分信任.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倡导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已经扩展到肯定和支持作为美国资本主义的特殊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这一独特角色上.事实证明,工人消费水平的提升所起的有效作用只不过是补偿(从而承认)了他们所受的不断加深的剥削及其负面社会影响.而这种补偿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工人信奉一种强调消费重要性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美国左派(在工会、党和运动中)的缺点就在于认可了这种消费主义.而不是在反资本主义的政治结构下破坏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战争状态下的临时措施,而民粹派讲的"人民专制"是先进者强迫落后者的政治常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用民粹派的"专制"换了马恩的"专政",从而改造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来苏联模式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翟新颖 《云梦学刊》2008,29(2):105-107,121
言意关系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意"并没有指向语言自身,而是指向了语言之外的世界.这是一个包含了宇宙、自然、人生的世界.无论是儒家的伦理,道家的自然,还是释家的心性,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归根到底,这个世界总是与人相关,于是,"意"最终旨归是当下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的创立实现了传统皇朝体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转型,但在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中,从北洋军阀的专权到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其国家主权却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晚清旧条约的继承和民国新条约的签订;二是中央政府对国家仅是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传统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在儒家强调个人智慧和社会智性(即"内圣外王")的培育与西方持久地关注正直和有原则的生活(两者也许以康德的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理性概念和对"道德律"的服从为代表)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如果用中国的语言来说.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礼"与"法"之间的差异、尊重家庭和社区关系的道德生活与遵循义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差异.尽管这些背道而驰的哲学叙述在着重点上有着深刻的差异.但是,它们应该在对话中聚合在一起,从而给我们提供潜在而大量的互补,这种互补挑战一种假设:中国或西方每一方都是自足的.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状况作了理论分析。报告认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总体上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报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强化中小企业在纳税、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并为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自身则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自愿性,并注意发挥工会、党团组织、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理解人文主义的文化诠释学的问题,需要对普遍有效的准则和价值进行分析.这些准则和价值建立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为了建立这样的基本标准,人文主义必须诉诸能够具有跨文化有效性的基本人类学原则.一方面,在这些原理中能够识别出的辩护理由.一定是无条件和普遍的.另一方面,这些基本的人类学原则,在每个文化的理解范围内,一定是明显的和可理解的.每个人借以来认可这一系列原则的、意志的决定性理由,一定与他或她的自由同意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