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周斌 《职业》2009,(1):26-27
最近,一篇列举了178家知名企业裁员或不景气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论坛转载.在传播过程中.标题被改成更具轰动效应的<大裁员第一波>,"裁员或者不景气公司名单"也被改为"裁员企业名单".尽管被列入名单的大部分企业事后都否认了裁员传闻,全国迄今为止也未发生大规模的裁员,但如何避免和应对可能降临的裁员或减薪,还有一些停工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如何维护,确实是这个冬天里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0,(13)
才市 中国内地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投入 最新调查显示,去年金融海啸对全球就业市场造成重创,但中国企业通过裁员的方式控制成本的比例不高,仅有15%的企业在去年裁员,企业更多是通过重新安排岗位和减少工作时间进行成本控制.调查还显示,内地企业对2010年的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大部分企业愿意投放更多的资源在人力上.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职场机会增多,部分雇员也开始考虑更积极的求职活动.因此,雇主现在宜考虑提供较佳待遇,以挽留和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3.
徐东升  李佳砾  王海斌 《职业》2008,(10):19-21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其中雇主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新竞争力。当企业拥有最佳雇主品牌之时,他就能降低招聘成本和员工流失成本,并能提高企业美誉度和生产效率……而如何打造雇主品牌,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GE提供了雇主品牌建设的五项攻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其中雇主品牌已成为企业的新竞争力.当企业拥有最佳雇主品牌之时,他就能降低招聘成本和员工流失成本,并能提高企业美誉度和生产效率……而如何打造雇主品牌,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GE提供了雇主品牌建设的五项攻略.  相似文献   

5.
“炒鱿鱼”或“裁员”这样的字眼听得多了,有点麻木,不过事情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手足无措。如果公司有裁员危机,不论你的职位有多高,都不应掉以轻心。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公司要裁员或老板要炒你鱿鱼的消息一定要相信,因为这类传言,有时候是管理层刻意让员工知道的,目的在于:当事情真正发生时,员工都有了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突然之间天下大乱。那么,面对裁员或被“炒”,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6.
李清芳 《职业》2012,(2):53-54
一、解雇补偿的性质 1.经济学界对解雇补偿的研究对解雇补偿有助于满足劳动者经济安全的需要,避免个人因不断变化的经济所带来的风险。但对雇主而言,特别是在大规模裁员时,向被解雇员工支付补偿意味着解雇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情况下,雇主不承担这部分成本就意味违法。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了应对危机,企业往往进行大规模裁员来渡过难关。但是,企业裁员由于涉及到企业、投资者、劳动者、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以发展民生、保持增长、促进就业为首要施政目标,对企业的减薪、裁员进行了规范和限制。企业如何能够最有效的裁员?在公司法律实务中,法律工作者如何能够正确适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控制企业裁员的风险,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路易 《职业》2002,(10):13
当员工跳槽时,公司总是怪罪员工不够忠诚,但是怎样才算忠诚,忠诚的背后需要什么去维持?也许国内很多企业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企业忽略了一些平衡的支点,往往酿成关键员工的流失,招聘容易保留难,人员流失其实是公司的损失.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由于员工跳槽企业遭受损失的不下百起.著名公司思科收购了一家公司后,又卖掉了一个部门,伤害了一些重要员工,3个月后当公司想要开发相关的新产品时发现,那些关键的员工已经离职了.一家上海公司由于员工集体跳槽,公司两个星期不能正常营运,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一线,是决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最前沿地带,也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底线。最近的职场并不乐观,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不少企业都在缩减预算,冻结招聘。然而危险的地方,往往也蕴藏着机遇。我身边有些职场人,他们在经济寒冬下却逆势上扬,不仅升职加薪毫无影响,少数人还实现了职场三级跳。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没有远离一线。  相似文献   

10.
员工福利ABC     
周周 《职业》2010,(11):30-32
根据历年调查显示,”薪资福利”也许不是时时排名第一的选项,但绝对是时时刻刻萦绕在员工心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如同企业在衡量员工的绩效时会想方设法地用数字来量化一样,员工在衡量企业时,最终也会将他们所看重的职业发展、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等因素折算为数字,真金白银永远是最现实的。福利,是求职者时时刻刻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在职者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  相似文献   

11.
骆石 《职业》2005,(11):14-15
随着人力资本竞争的日益激烈,雇主和员工的关系也在博弈中不断变化与发展.目前中国员工对雇主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与过去相比,影响雇主与员工关系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带着疑问,<职业>专访了华信惠悦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杰文(Jim Leininger).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7,(22)
在招聘过程中,最敏感而且经常要谈到的是薪酬问题。但是当提起薪资问题时,常常会让双方谨慎或紧张起来,一方面双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说得太清楚,或者怕说得太清楚,没有了回旋的空间。那么,作为企业,在招聘时究竟应该如何和应聘者讨论薪资问题?当双方的期望有差距时,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不要开始就谈薪资面试时,HR经理应该避免一开始就谈论薪资。因为需要在面试过程中积累对应聘者足够的了解,也需要让  相似文献   

13.
员工福利ABC     
周周 《职业》2010,(31)
根据历年调查显示,"薪资福利"也许不是时时排名第一的选项,但绝对是时时刻刻萦绕在员工心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如同企业在衡量员工的绩效时会想方设法地用数字来量化一样,员工在衡量企业时,最终也会将他们所看重的职业发展、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等因素折算为数字,真金白银永远是最现实的.福利,是求职者时时刻刻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在职者永远晒不完的职场话题.  相似文献   

14.
熊心悦 《职业》2013,(34):75-77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选对雇主对于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都知道“好公司≠好雇主”。许多利润丰厚、知名度高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一个“好雇主”,因为可能在其中工作的员工的工作体验并不如意。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不负“好雇主”的荣誉?近年来,各类“中国好雇主”评选活动试图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这些活动究竟是权威发布还是媒体炒作,评选活动能否为“中国好雇主”形象树立标杆典型企业,评选活动中揭示的信息对于雇主、雇员和社会有何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随着企业裁员和公司重组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企业员工变得很难在工作中获得终身职位(Sullivan&Arthur,2006),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有了更高的流动性(Verbryggen,2012)。这种趋势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很多员工的工作年限减少,这会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旨在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李磊 《职业》2009,(5):27-27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鉴于节约成本的压力,往往会想出各种损招让员工“知难而退”。殊不知,其背后隐藏着众多的裁员风险。因此,业界专家和职场人士都认为,建立在尊重员工基础上的人性化裁员方法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7,(22)
据美国Conference Board的研究报告《用你的品牌吸引员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138个美国顶级公司中已经有40%的公司在用与塑造公司品牌同样的方法去打造雇主品牌,吸引和保持优秀人才。那么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内在价值——雇主品牌建设的现状如何呢?最佳雇主怎样评选才更有意义、雇主品牌到底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企业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雇主品牌?联想集团的副总裁乔健女士、对外经贸大学的牛雄鹰教授和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张廷文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李磊 《职业》2009,(13)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鉴于节约成本的压力,往往会想出各种损招让员工"知难而退".殊不知,其背后隐藏着众多的裁员风险.因此,业界专家和职场人士都认为,建立在尊重员工基础上的人性化裁员方法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07,(21):40-40
离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尚有月余,但有些单位为了避免支付高额费用等原因,已经陆续做出了裁员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劳动合同法》成为不良企业的“紧箍咒”。为了逃脱法律制约,不良企业很可能在此前制造事端,出现一波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约的高峰。专家指出,裁员必须符合单位经济情况,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向劳动部门报告,并与工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专门规定,否则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除合同都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经济低迷,行业不景气,考虑到节省成本,很多国际大公司纷纷把行政及研发中心转移到人力成本较低的印度或中国.因此,国内的高薪人才受到一定冲击,职业竞争力不强的很可能就此被替换.薪资市场的行情也是起伏不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如何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身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