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名称意义的因果理论引发了因果论与描述论的"战争"。一些描述论的辩护者主张专名与相对于模态算子取宽辖域的摹状词同义。克里普克的回应诉诸关于严格性的哲学直观,但过于简单。因果论辩护者索姆斯对此的驳论以对作为语义理论的描述论早期形态基本点的理解为基础,因而其"基本论证"是能够成立的;但该论证仅限于逻辑语义分析,未能充分展示宽辖域分析的哲学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宽辖域分析诉诸摹状词的从物使用,视之为用以确定相关联的名称指称的手段,这既与克里普克以对象为出发点构造可能世界的思路相合,也与克里普克明确区分摹状词"提供意义"和"确定指称"两种功能的观点本质相通。专名与摹状词在语义功能上存在严格与否的分别。  相似文献   

2.
在由所建立起来的、数字式自动机的逻辑设计的、词混合运算方法(运算子法中,时间逻辑方程组乃是描述自动机的操作的《动力学》与表述自动机的结构的逻辑函数之间的关系的方便工具。本文的任务在于:从给定的时间逻辑方程 F(d,)~co 的、函数 F(d,)的特异析取范式,直接地从F(d,)~co 的等效式 R~v(B,x)~co 的形成词 B来求方程的可解性的必要条件,而绕过求函数 F(d,)的最简化析取范式的手绩。并且,基于文中的结果,可制定求时间逻辑方程的可解性的必要条件的算法,从而为解更加繁复的具有多个变目的时间逻辑方程或方程组的可解性问题提供机器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常用词语必然的逻辑含义,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菲罗(Pnilo)、我国先秦的墨翟迄今,两千多年来,始终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可是,尽管如此,时至今日,有一点却是完全明确的:作为逻辑词的必然,不是正统数理逻辑所研究的纯真值联结诃。所以.作为可以通过非纯真值联结河必然来定义的,导出的逻辑词,偶然,也是非纯真值的。事实确实如此:含有联结词必然或偶然的复合命题的真值,不取决于出现在联结词必然或偶然的辖域中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的研究的深入。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解释了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解析了歧义句形成的原因。论元在句子表层结构或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是形成歧义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歧义解释;管辖与约束理论引进语迹,认为逻辑性歧义句是由于WH-词、量词或否定词有不同的辖域;最简方案以逻辑算子为基础,认为逻辑结构歧义是由于在特征核查中形成的不同的语链。  相似文献   

5.
焦点算子和焦点之间构成量化辖域关系,对句子的意义起量化作用。含焦点算子的句子语义一般包括焦点部分、背景部分、共享知识部分或焦点语用部分。焦点算子"只"的量级意义包括充分条件量级意义与必要条件量化意义两种。  相似文献   

6.
德勒兹是法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之一。“解辖域化”是其成熟的政治哲学之核心,也是精神分裂分析的理论支柱,解辖域化就是生产变化的运动。介绍了“解辖域化”概念的由来,探索了解辖域化与无器官身体、脸面性、生成以及一致性位面的关系;从积极、消极、绝对、相对、物质和精神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从八个方面介绍了解辖域化运动定律;从理论、社会和文学批评方面阐述了解辖域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汉语简单句结构中处于主语与宾语位置的量化名词词组间的交互关系具有歧义的现象,特别是主动、被动结构中辖域释义的不对称现象作了初步探讨,指出管约框架下的量词提升规则和辖域原则都不能对其做出圆满解释;而以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子理论为依据的辖域原则,依然无法解释汉语量词辖域的全部问题。文章建议在应用辖域原则的同时,考虑汉语主动、被动结构中语义因素的限制作用,在逻辑表达式中,把“都”和主题化特征处理为功能语类,把“被”处理为轻动词,则汉语主动、被动简单句中的量词辖域的不一致现象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逻辑中,概念这一思维形式是传统词项逻辑首先要管重阐明的。但什么是概念呢?从流行的逻辑教材看,却没有统一的回答,没有取得共识。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什么是概念,关键在于解决概念这一思维形式倒底是反映对象的什么属性的认识问题,因为对于思维对象的把握,必须通过思维对象的属性的把握方可实现。但思维对象的属性并非都是单一的或简单的,而往往是众多的或复杂的,它们对于形成概念并非都是充分而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讨论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什么属性时,就必须将属性(根据对形成概念的不同作用或地位)进行分类。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就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划分的规则是把词项指称的类对象分成其子类或分子对象的规定原则。它在现行的逻辑教科书中被公认为以下几条:(1)“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2)“划分的子项应是互相排斥的”。否则,就会出现“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3)“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否则,就会出现“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①。(4)“划分应按属种概念的层次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划分层次不清”的逻辑错误②。以上规则,对于实际划分应该具有规范作用和判据作用。前者是指它作为保持词项外延确定性的基本准则,对正确的划分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后者是指它  相似文献   

10.
语句重音(sentence stress)是英语语音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来,英语的每个单词,单独唸的时候总是重读的。一个词如果只有一个音节,例如yes和is,那么单独唸的时候,其单音节本身当然就是重音所在。一个词如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那么重音就会落在个別音节上。例如'sentence, ex'plore, im'portance,便都有它们自己的重音。此外还有一些词具有两个音节,而这两个音节都是重音所在。如'Chi'nese便是一个例子。这些词在单独唸的时候的重音,便叫做“单词重音”(word stress)。但当人们讲英语的时候,在一个句子里,却往往不是每个单词都该重读的,而是有轻有重,有重读也有不重读  相似文献   

11.
Bayer将英语的only/even/also和德语的sogar/nur等具有量化意义的词称为焦点算子。根据移位理论,焦点算子在逻辑式中必须提升至其量化域以解释其量化意义。通过观察,我们发现DP内焦点算子的移位目标是[Spc,DP]位置,并且焦点算子的移位具有移位方向一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词源,英语叫etymology。顾名思义,词源讲的是词的来源。从根源上说,现代英语中多数的词都是从古英语、中古英语衍变而来的。英语的历史一般从公元5世纪中叶(449年)几种条顿民族(theTeutons)即日耳曼民族——Angles,Saxons,Jutes侵入不列颠(Britain)算起,到现在有一千多年了。这几种人都是从欧洲大陆中北部来的,他们先后定居于Britain,成为现在英民族的老祖宗。当时他们使用的语言大同小异,现代英语就是这几种人在Britain使用的语言的混合物。一千多年的英语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从5世纪中叶到1100(或1150)年,叫做古英语(OldEnglish)时期…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语言表达的定义(以下简称定义)就是在特定的论域中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其基本特征和作用是明确特定论域中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界定概念以界定事物。这就是普通逻辑讲的定义。其规则问题较大,已有同志发表了一些好见解。我认为普通逻辑只从形式结构上研究定义方法,而定义规划却并非只是定义的形式结构的规划,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只从形式结构上,还应从非形式结构上研究各种不同类型定义的特征,以便总结出不同类型定义的特殊规则和一般规则,这样不仅使定义理论圆满而且更有适用价值。从不同方面分析,定义有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严格定义和非严格定义等。定义的类型不同,目的、要求也不同,因而有相应的不同的特殊定义规则。  相似文献   

14.
索姆斯针对宽辖域分析和严格化的摹状词解释对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所做的辩护并不成功,其原因是他的辩护犯有错误:在已经假定名称‘n’在语义上等于相对于模态词取宽辖域的摹状词‘the x:Fx’之后,或者在假定名称‘n’被定义为与一个严格化的摹状词‘the x:actually Fx’[即n=(the x:actually Fx)]之后,他仍然把‘n’和‘the x:Fx’或‘the x:ac-tually Fx’处理成有不同的模态辖域,并认为人们可以对分别由‘n’或相应的摹状词指称的那个个体持有不同的信念。对于主张名称和相应的摹状词严格同义和共指的描述论者来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所以,索姆斯对模态论证的辩护失败了。  相似文献   

15.
将意向性的心灵活动与它们所指向或涉及的对象分割开来所得的一些'态度',即为心智模态,它们由'相信'、'喜欢'、'坚持'等'心智模态词'所刻画。根据对象的种类,心智模态可划分为三种: 指向事态的认知模态、指向客体(包括人)的情感模态和指向行动的意志模态。它们可分别看成'从言模态'、'从物模态'和'从动模态'。心智模态词操作于相应的对象构成心智模态命题。心智模态逻辑或心智逻辑研究同种心智模态词构成的心智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心智模态词构成的心智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心智模态逻辑不同于皮亚杰所给出的心理逻辑,心智逻辑探讨的是心灵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不"的否定辖域和否定对象。否定辖域定义为VP(包括AP)成分被否定的可能性。"不"的否定对象为其成分统制的区域,否定对象随其邻接词的变化而变化。"不"的邻接成分为事件内置嫁接语及实义动词时,"不"嫁接在邻接的VP上并否定他们,体现了成分否定及句子否定。"不"的邻接成分为情态动词/助动词及其它嫁接语时,"不...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逻辑式移位存在的4种证据:优先效应、疑问词论元/附加语不对称现象、选择限制和弱跨越效应;然后指出其存在的理论问题和经验问题;最后应用阻隔效应检验了原位WH词的移位情况,认为WH副词在逻辑式移位到辖域位置而WH名词没有移位。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逻辑式移位存在的4种证据:优先效应、疑问词论元/附加语不对称现象、选择限制和弱跨越效应;然后指出其存在的理论问题和经验问题;最后应用阻隔效应检验了原位WH词的移位情况,认为WH副词在逻辑式移位到辖域位置而WH名词没有移位。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词项的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项是指传统逻辑中直言命题的主项或谓项。它是逻辑分析的基本单元。要构成命题,进行推理或论证,都少不了使用词项。词项的种类就是传统逻辑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可作为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概念所作的划分。人们通常把概念按其明确程度的不同,分为明确概念和模糊概念,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汉语原位疑问词的允准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移位说”认为疑问词本身是算符,逻辑式移位到辖域位置;“原位说”认为疑问词是变量,由处于辖域位置的疑问算符约束并赋予其疑问性质。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对韩语、德语等语言的研究表明,量词或焦点阻隔原位疑问词的逻辑式移位。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原位疑问词的阻隔效应现象,认为疑问词在向辖域位置逻辑式移位的过程中受到弱式量词或焦点的阻隔,弱式量词具有焦点的特征;阻隔效应是“移位说”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原位说”无法解释与阻隔效应相关的语言现象。跨语言的证据表明,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不能作为“原位说”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