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是中学教师,一向温文尔雅,是出了名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他在61岁那年,竟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从此,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父亲患病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平时住在单位,周末才回家.父亲一见我,总是惊喜地说:"小雨,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可过不了一会儿,他从里屋出来,再见到我,仍然会惊喜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我和母亲都说他"老糊涂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相似文献   

2.
大哥3岁那年双目失明.从他看不到光明的那天起,父亲便带着他四处求医.眼睛复明无望,父亲就开始为大哥的未来操心,努力教会他自己烧饭、缝被、穿针引线,还让他学得一身好水性. 几年后,父亲患了食道癌.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亲毅然放弃治疗,硬逼着大哥去学按摩,并用治病的钱给他开了一家按摩诊所.  相似文献   

3.
吃相辨人品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问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怀抱     
似乎从一生下来我就是专门跟父亲作对的.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事实的确如此. 母亲说我和父亲的对立在我刚出生就开始了.落地才3天,我就有了自己的意愿,就是不愿意让父亲抱.别人抱着好好的,只要父亲伸手接过我,我马上就号啕大哭,常常哭得涨紫着脸上气不接下气.为此,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几乎没抱过我.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知道溺爱孩子等于害孩子的道理,但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是否也想过这个问题呢?子女无原则地迁就和顺从,盲目地感恩和孝敬,其实对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事例1满足父亲的口福 今年40岁的柴先生小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不用说平时菜里见不到一点儿肉,就连过年也很少能满足地吃上几口.这让柴先生从小就在心里发誓,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挣钱,挣大钱!如今,有了钱的柴先生对自己的父母可以说有求必应,父亲爱吃什么,他就给买什么.以前以白菜土豆为主的餐桌,现在几乎天天可见鸡鸭鱼肉.老爷子胃口也好,红烧肉一次能吃半盘,小炖肉一次能吃大半碗,油条、炸糕常当早点,每天吃得红光满面.  相似文献   

6.
金手指     
那年她6岁,还是一个任性的小丫头.那时全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心为家的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养了一群貂--别人都说貂皮和貂崽儿有不错的卖价. 那一天,母亲没在家,父亲屋里屋外地忙,根本无暇顾及她.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后来站在貂笼前,瞅着它们黑油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突然感到百无聊赖.她喊了父亲几声,父亲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仍手脚不停地忙着.固执而任性的她特别生气,大声冲父亲嚷:"再不理我,我就把手伸进去了!"说完,竟真的伸出小小的食指送到笼子里.可想而知,食肉的貂立即毫不犹豫地叼住了送上门的美餐.  相似文献   

7.
正顾维一当婚礼主持人10年了,他现场看到过两位父亲的眼泪。前一位是私营企业家,他为亡妻所生的大女儿出嫁开席50桌,婚礼前一晚,女方父亲对顾维一说,他亏欠女儿太多:"她妈妈走时她12岁,过了5个月我再婚,再过两个月她搬去学校宿舍住,难得回家。"顾维一马上明白了:"这场婚礼会有尴尬,因为她不肯原谅你,对吗?"女方父亲苦笑说,女儿曾要求由舅舅把她  相似文献   

8.
《快乐青春》2007,(8):42
西门吹雪从小就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且特别喜欢看小人书.那些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他百看不厌.为了看懂里面的故事,他7岁的时候就要求父亲送他上学去了.没几年他倒也学会了很多字.  相似文献   

9.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情结说”,认为女孩子自童年起,心灵深处所朦胧爱恋的第一个人必然是他的父亲,所以就有了自己常无法察觉的“恋父分母”的心理倾向,渴望能为自己的父亲建立恋情而仇视自己的母亲,被称之为“恋父情结”。同时,弗洛伊德又特别强调童...  相似文献   

10.
永不放弃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他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但他在浪费掉父亲毕生的积蓄后,却从律师学校休学了。他父亲失望得流下了眼泪,并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都让儿女把能读的书刊挑出来,闲余时,让孩子们轮流读给他听.老师和他的4个弟妹就是在给父亲的读书声中度过了童年.直到他们纷纷离家到各地读大学、工作后,老人家一直留着这些书刊直到去世.老师说他现在已有了孙子,他想把老父亲对书的敬畏与热爱传下去.  相似文献   

12.
别说父母老     
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60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歇歇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都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 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车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你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我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生气了,冲我嚷起来:“我怎么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吃嘛嘛香,怎么会老呢?”我只好说:“您干活儿可得悠着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说:“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  相似文献   

14.
年羹尧拜师     
尚武 《快乐青春》2014,(6):16-17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位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到他家教书了。年羹尧的父亲很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张榜招聘老师,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有人前来应聘。这天,年羹尧的父亲正在堂上发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  相似文献   

15.
尽孝要趁早     
昨夜我又梦见父亲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滚落的眼泪,我的心就无比沉痛。那天晚上,养老院来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  相似文献   

16.
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竞使我感到安慰和幸福,每每想起来,我都忍不住去我儿子头上摸一摸。到现在,父亲已有25年没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已经很粗很粗了。不知道他这25年想我没有,  相似文献   

17.
陪父母说话     
有一位中年人写文章怀念他的父亲,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多说说话,可是儿女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了,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的最后一句话带着倦意:“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我相信,很多中年人看到这类文章,都会产生一种自警:一定要多跟父母说说话。但是我也相信,当他  相似文献   

18.
畅销书《回到家庭》的作者、心理门诊医生雷·加伦迪考察了100个成功家庭后说:“父亲在培育儿女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有着特殊的力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称职的父亲应该同时成为下面四种人: 一、善于对孩子表达爱心的人 牧师肯尼思·米德常为遇到难题的孩子提供咨询。他说,许多找过他的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对我说或向我表明他真的爱我。”作家瓦尔特  相似文献   

19.
母亲在两年前去世了,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住孤单,就带着媳妇和孩子一起搬了回来,好在父亲家的房子够宽敞,大家都有独立的空间. 儿子和媳妇都是公司高管,他们没空做家务,干脆雇了一个保姆,每天做三顿饭还帮着打扫卫生. 父亲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儿子一家三口总是匆匆吃早饭就去上班上学,中午他们都不回来.父亲闲着没事,就在屋子里散步,他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空荡荡的.于是,父亲就盼着夜幕早点降临,因为那时儿子一家都会回来,可以吃一顿热闹的晚餐了.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儿子泪流满面地回到家里,父亲吃惊地问道:“怎么搞的,弄成这个样子?”儿子呜咽着说:“瓦夏打我。”“你还手了吗?”父亲又问一声。“没有”。儿子小声地答道。“蠢家伙,我早就教过你,谁要是打了你,你就还手打他!”父亲气愤地打了儿子一耳光,以示对他软弱无能的一种惩罚,可没料到自己脸上也挨了儿子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混帐东西,你怎么敢打老子?”父亲骂道。“你刚才不是教育我,谁打我,我就还手打谁吗?!”小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