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把那些以作者对事件的亲历性去感动人的“新移民文学”作品视为已有的“表达范式”的话 ,那么 ,对那些以其独具的言说形式逸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的作品 ,则可归入“另类写作”的范畴。它们的出现 ,对改变“新移民文学”的言说形式 ,提高整个“新移民文学”的艺术层次 ,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移民的生存焦虑指的是刚刚抵达居留国不久的新移民,由于生存问题尚未得到稳妥有效的解决而产生的忧虑和焦急的心理反应;“文化焦虑”则指新移民处身于新的主流文化语境中对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寻找或者说认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而茫然的反应。新移民的生存焦虑中,时时夹杂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而在文化焦虑中,更多的却混和着自己的文化想象,呈现为焦虑与想象的相交织。  相似文献   

3.
朱文斌  刘世琴 《学术月刊》2020,(10):141-148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新移民文学的研究成果数以千计。为更好地梳理中国大陆关于新移民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我们以每十年为一段,将新移民文学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勾勒出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结合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学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还对新移民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进行考察,归纳和总结了当前新移民文学研究的特点、不足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也迎来越来越多回流的新移民。新移民的回流呈现出有别于国内跨区域流动和普通跨境外迁的特点。在跨境移动和迁徙的空间化和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回流有可能只是整个迁徙计划的一部分。迁移的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个体迁移行为的趋同性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及政策等外部因素在迁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需要国家在态度上的重视、制度上的照拂和环境上的兼容,以及国内应对策略的跟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移民的高效回流。  相似文献   

5.
    
  相似文献   

6.
来自海外的人生体验和精神熏染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源头的一个重要起点.在历史时空的宏观坐标的意义上来讲,海外文学、新移民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催生力量和资源.当下形成的新移民文学的第三次浪潮有两个重要的书写向度:异域生活的文化冲突;海外角度的“中国书写”.当代中国文学应当在海外海内互补促进中发展,走向深厚与开阔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移民文学",体现了当代作家在走向世界的旅程中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在出国的狂热、出国后艰苦拼搏的苦涩中,看出国人的浮躁品格与开拓热情;在远离政治、享受生活的追求中,看出"难得糊涂"传统的回归;在"中国人走到哪里也是中国人"的发现中,看出中国民族性的特别;而在讴歌本分知足、以柔克刚的底层活法的主题中,则看出了道家精神对异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当代作家对于国民性的新认识显然已经不同于"五四"先驱者的批判意识,而更富有五味杂陈的复杂意味。  相似文献   

8.
新移民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话语生产,蓬蓬勃勃。这显然值得肯定,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危与机。我们要警惕并修正其间的权宜性和画地为牢的封闭性特征,这会限制我们的研究视域和问题意识更新。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利用机遇提升自我,比如可兼具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双重优势,同时又要具有超越性,让质变后的"华人移民文学"脱胎换骨、多出经典。  相似文献   

9.
华人移民文学的发展变化既与母国环境的变化有关,亦与其在移居国的生活变动有关。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之初移居国外的一代华人移民度过了移居生活的艰难适应期,开始从"局内人"的角度对移居国的文化做深度的考察。相应地,移民文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以"灵性文学"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文学通过基督教文化路径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的表现空间,是新世纪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0.
傅天虹先生是当代华文诗坛有影响的重要诗人。他以自己鲜明个性的诗歌创作和系列诗歌工程的建设,予以了新移民文学实实在在的内容。他凭借独特两岸三地的丰富生活孕育了他的诗情诗意;其特有的文化身份带来了他深邃的诗思,书写了一个坚强奋斗者的执著人生之歌。同时,他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其敏锐的感触捕捉生活本身丰富的细节,形成了自己朴素写实中透视的象征,现代意识中包孕的传统人文的诗思和诗的意境之美。他的努力丰富了当代华文诗歌,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北美新移民文学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可简约地归纳为:异族形象的着力塑造、杂居体验的深入认识以及文化视野的真正拓展,而当下的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因缺乏应有的比较意识和平等对话的跨文化视野而表现出某种偏颇与滞后。比较意识要求能把握到异族交往与杂居体验的双向性,而平等对话的跨文化视野要求在研究中不仅要超越"文化中心主义",还要尊重文化差异以及正视文化的外在性。而"异族叙事",践行"面向他者"的精神,是当前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日本华人新移民文学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前辈留日作家的某些传统,也展示出自身因时代影响而形成的现实特色.本文在大体梳理出日本华人新移民文学三个阶段的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所蕴涵的纪实性、边缘性和道德性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初,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研究古典哲学和现代文学的教授汉斯·费格尔(HansFeger)博士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做“两种文化:从艺术自律到文学的知识传播”的讲演,谈到哲学和文学艺术的关系。他先引述了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刚刚兴起的"新文化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可以发现"新文化史"和文学研究有共通之处,"新文化史"对"文化"的开放性理解,它非常灵活的历史写作,对目前国内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史编纂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物本主义属于哲学价值论范畴。新小说派把其美学概括为"物本主义",强调物的重要地位,强调通过对物的直接描述达到反映世界的目的。新小说派的物本主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现方式,其文学成就表现在事物图景的复制性、语言的直指性、物像的空缺性和不确定性、场景转换的寓意性、重点物像的隐喻性、人物的影子性和虚置性、意境的凄迷性等方面。但人物虚置所抵消的艺术表现力、物的堆砌所形成的艺术上的视觉疲劳,却是明显的缺憾,也是新小说缺乏生命力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蔓延,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治理也不断暴露出内在的局限性,非政府组织、全球公民社会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问题的解决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紧迫现实呼吁新的多边主义。新多边主义是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球公民社会进行国际合作的产物。虽然新多边主义治理替代多边主义治理并非易事,但是它对全球治理的重构正在缓慢和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人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在题材选择、语言、叙事手法及其对原乡和异乡的认同态度等方面,展示了当代海外新移民作家在突破历史与现实、中西文化传统、原乡与异乡边界上所作的探索.这种"跨越边界"的努力,反映出作者崭新的历史、族群和文化观,对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主义批判——兼答盖生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迄今为止的文学史,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一部经典文学历史。以经典为特征而组织起来的经典文学社会和经典文学时代,大体上是到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才基本结束。也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社会的文学开始步入了后文学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时代而言,在经典文学时代里所形成和铸就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观念,已经基本丧失了阐释功能和价值。必须重新思考对文学和文学史的理论理解,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对经典文学的依恋情结。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笔下的新移民,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感到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两种语言文化不可调和的矛盾会造成他们的"失语症",甚至造成人格的分裂.寄居他乡者除了境遇的尴尬和艰辛,更多的是心理上深深的孤独感和漂泊感.这会使他们感到心灵的失落,但也会带来自由、清醒和局外的空间.他们通过顽强的挣扎、奋斗,在不断地应变、生长.他们的形象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格调和类型.  相似文献   

20.
伍斌 《社会科学战线》2023,(7):109-118+282
自亚洲人大规模移民美国开始,美国社会就开始书写亚洲人。20世纪初,社会学家率先展开对亚裔美国人的学术研究。20世纪30年代,移民史学在美国兴起,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欧洲移民成为移民史当然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兴起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不同族裔群体的研究兴起,亚裔史研究也成为美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研究活力和对史学前沿的敏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跨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写,亚裔史学对其尤为倚重。众多学者在跨国视野中研究亚裔史学,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版了诸多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亚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诸多传统观点,更为立体地展示了亚裔美国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