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斯张写作《西游补》,意在挑战《西游记》,试探自己的艺术才力。这决定了《西游补》的两个特点一是尊重《西游记》的影响,自觉做出艺术让步;二是费尽周折地改变已经由《西游记》确立的悟空形象,浮显自己的才情。  相似文献   

2.
在不否定社会流行读法的前提下,本文对《西游记》中的悟空形象作出一种反读,认为:悟空缺乏一种理想境界,表现出一种妄逞心智、信威任力而无视一切存在的精神狂妄;观察悟空西行之路的始终,一直未能克服其"步步行凶"的暴力习性,一直未能像他师父那样抱有对人之生命的慈悲关怀。而《西游记》中对悟空神魔形象的极力描写以及悟空形象被中国大众读者崇拜性的广泛认同,又直与中国大众社会崇拜神魔的非理性精神迷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中国20世纪后期的政治运动中,伴随着对悟空形象的政治化读解,中国大众社会对悟空形象的崇拜浮上了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与狂热的政治迷妄一同对整个公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忙活快活     
达洲 《可乐》2011,(2):1-1
《西游记》中,如来对取经团队论功行赏,唐僧师徒均得正果,其中,唐僧和悟空还成了佛。取经活动组织者和直接领导人观音菩萨却没有得到提拔,仍然是为佛办事的菩萨,在灵山的座次,排悟空之后,让人为之抱屈。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与《坛经》在“悟空求法”和“惠能求道”的事迹安排上极具相似性,从“求长生”和“求作佛”的修持目的,从“三更受法”的情节设计,乃至二人的“悟空”与“本来无一物”,都有从形到神的契合之处。而差异在于,作为文学经典的《西游记》,情节叙写更为细致,感性,且思想内涵显之以释道融合,而作为佛教思想经典的《坛经》,则更为精到,深远,主要表现以禅学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5,25(1):73-76
《西游记》"三教归一"、"万法……归一";"三教归一"归于"佛","万法……归一"归于"心"。而心即佛,佛即空。"孙悟空"即"心悟空",为"归一"之象征,也就是说"悟空"为"归一"之旨。《西游记》由"归一"而至于"悟空",是一部糅合儒、道"归一"于佛教色空而以"治心"淑世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对《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和他在西天净土佛教圣地中的位置以及他与《西游记》主旨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认为须菩提祖师既不是道家 ,也不是如来的化身 ,而是佛典中记载的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 ,他是佛门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作者让须菩提祖师作为悟空的师傅 ,别有深意。他与悟空的另一个师傅唐僧有相继相承的关系 :须菩提祖师教给悟空 72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本领 ,让他用“心”到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去觉悟 ,而唐僧则以慈悲为怀、不忍杀生的善念去感化悟空。这就完成了作者以佛教救世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从百回本《西游记》文本表现出来的大量明代信息来看,《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西游记》中的许多职务名称都是明代所始置,《西游记》中的许多宫殿名和城门名都是明代所始有,《西游记》中的许多办事机构都是明代所始设,《西游记》还化用了朱元璋的一首诗,并大量引用了明代《增广贤文》中的许多名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丰富的明代信息,都足以证明《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吴承恩仍然是《西游记》最可能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以“仙石”化猴为开篇,其所谓三大部分,实乃写了本质为“仙石”之“孙悟空”的两次西游,乃起于“西游”,终于“西游”;败于“西游”,成于“西游”,故日“西游记”。但是正如“西游”只是悟空“修功”之“门路”,也是作书人所谓“心性修持”以“完大道”过程的象征,真正的“修心”之“大道”并不在“西游”,当然也就不在“取经”,而在自“心”之明悟。《西游记》作为“仙石”而能“悟空”的“修心记”,实为一部以“修心”为旨的“仙石记”。其为后来《红楼梦》托始“石头”以为“石头记”的前驱,不亦宜乎!  相似文献   

9.
达洲 《可乐》2009,(12)
读《西游记》,常替小圣二郎真君惋惜。他比孙大圣能耐大。奉调入花果山剿匪,他与悟空斗武艺赌变化。最后,小圣施威降大圣。他比孙大圣起点高。悟空还在学道时,他已是神仙——二郎神。他还是皇亲国戚,玉皇大帝是其舅。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全世界华人社区中通行的最具权威的《西游记》版本应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而由于人文本《西游记》中的讹误引发了不少消极文化误读和文化误译现象,客观上也影响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随着连云港地方学者对人文本《西游记》的顺利勘误和《最新整理校注本西游记》的发行,《西游记》的重译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为更好地推进“西游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给力     
《新天地》2011,(2):17
给力读音为,gěi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费振翔的丰收年,随着新版《西游记》在多家卫视倾力播出,他所饰演的孙悟空也渐渐改变了一些观众对美猴王的传统认知。尤其是剧中那些雷人的台词儿,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悟空。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几乎天天可见,一想起马上要见到真正的“美猴王”,笔者真有些兴奋和不安。厚重的红门打开,眼前的人一身红色运动装,头戴鸭舌帽,噢!猴哥——六小龄童章金莱。走进他家,俨然进入了一个博物馆。屋内的摆设、日常用具几乎都有孙悟空的形象——抓耳挠腮的、诵经念佛的、伏妖降魔的样样俱全。六小龄童的世界,与悟空的世界重叠在一起,让人感觉陌生而又神奇,越是陌生,越是神奇,越是充满诱惑。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神话叙事原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将“西游”人物、“西游”故事原本的关系进行交错作为叙事主题的文本在非主流叙事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其中《大话西游》和《悟空传》是典型代表。两者在各自的创作理念中暗含着孤独与狂欢的矛盾与悖反,也体现了不同的取舍与选择。从两部再创作品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中可以见出该叙事类型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可从艺术样式和人文诉求等角度丰富当代神话叙事的外延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学界有人否定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认定全真教徒是定稿人的观点,笔者认为无论从虞集序真伪、句容茅山华阳洞天、闫希言师徒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均难以将全真教徒与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直截了当地划等号,相反,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笔者却愈加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16.
晚清基督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最早将《西游记》较为完整地介绍到西方世界。在宗教对话成全模式之下,李提摩太虽然对以大乘佛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表现出更加宽容的气度,但他仍然坚持基督教信仰的优越性,故而其翻译也都打上了深刻的基督教烙印。作为李氏唯一的一部文学译著,《西游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李提摩太一生的宗教理想,这无论从他翻译《西游记》的动机和意图,还是从他对《西游记》作者丘处机的认识与推崇上都可见一斑。虽然他始终站在基督教立场上阐发《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宗教文化意义,但他的这种努力,无疑对西方世界理解和关注中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都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孙悟空的"心魔"。"六耳"一词在《西游记》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代表着第三者。在佛教中"耳"为六根、六识之一,因此"六耳"也可借代为由六根生发出来的六识,即人的欲念和妄心。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悟空代表着孙悟空的人格面具,而六耳猕猴幻化的假悟空则是孙悟空人格阴影的投射,真假猴王之战其实就是人格中面具与阴影的冲突。战胜了阴影,也就战胜了自我人格的魔性,但也代表着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中广网珠海2008年12月15日消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不少开始衰退甚至倒闭。同样面临困境的珠海千致鞋业却从嫁接《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形象,成功找到了商机。北师大珠海分校广告系副主任沈伟认为,千致把传统文化融入品牌运作,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做法。准备签下40多个"悟空"牌童鞋卖单的浙江商人金良雄说,他舍近求远就是看重"悟空"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其无形价值不是其他品牌可以比拟。是的,"悟空"这个内涵深厚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无孔不入,从生活到文学都有着它的烙印。当下的网络文学多以去传统化的手法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便在无意中表现了不确定性、怀疑、非理性、变形、反叛等等后现代性的特征。《悟空传》就是一部极具后现代性意味的网络文学作品。它以戏仿名著《西游记》的形式来解构权威以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在张扬着个性的同时又折射出当代人在迷茫中解剖自我的生存状态,文本中的人物在话语和行动中都蕴含着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