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思想 ,影响、制约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与现代教育的民主观念相去甚远 ,阻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厚实 ,科学精神薄弱 ,影响到中国现代教育张扬科学精神、培育创造能力的文化氛围不足 ;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 ,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地位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应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抓住属于未来的精华 ,变异为新文化的成分 ;抛弃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负累 ,使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传统德育理念弊端凸现。只有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的主体际互动”、“主导性与多元化价值趋向辨证统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通识教育”、“显隐结合的网络式渗透”的高校现代德育理念,才能创新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发展问题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文化和社会的困境,在进行深度解析时,要看到传统文化的认同争议和边界廓清诸问题,也要关注通识教育的本土化进程。中国传统与通识教育的耦合的必然既是高校对通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诉求,也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通识教育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价值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面向现代性的现实境域,传统儒家思想只有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实现传统儒家思想的“时代化”即把它的理论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回答时代的新课题、新任务,以满足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化”即实现传统儒家思想与科学民主等现代性理念的对接,从而祛除自身理论体系中的封建性糟粕,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生活化”即把传统儒家思想融入现代人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中来,关注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为现代人确立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图形所散发的无穷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海报设计的形式与思想,而海报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审美观念以及创新再造。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体现,着重指出现代海报设计中流露出对传统图形中“意象”运用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报艺术。  相似文献   

8.
彝族谚语或格言(彝语称“乐比”),在彝族女性的传统教育中具有哲学意义,而且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彝语中.从彝语涉及女性内容的“乐比”中,能够探究出其在彝族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教育作用,并折射出彝族社会女性性别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是对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能满足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在教学中,可采用抓重点、讲专题的教学模式,既注意生动性,又注意学术性.教学内容必须有现代意义,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传统哲学要用历史主义态度,教学的方式要宽松,还要注意营造富有传统特色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科学教育经历了由“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再到“通才教育”转变的过程。“通才教育”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但 IT(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教育中所形成的特定“电子场景”使得科学教育致力于追求普遍显性知识的“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缺失了隐性意会知识的养成,而后者是现代“通才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科学教育应该重塑“通才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 STS 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政教(育)合一、官师合一、德上艺下思想传统是一历史重负.应该重构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一方面,继承和发扬现代教育家们关于兼容并蓄、学术自由、通才教育的思想;一方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新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北京大学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关于北大传统的多种表述,从北大传统与“五四”精神的关系、中西文化教育思想的融合、北大学术兴衰起伏的关键,以及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明北大的基本传统应当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最后对基本传统的确认和弘扬提出了若干辨析和期望。  相似文献   

13.
政治领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并存、文化领域传统与现代工业精神冲突和融合,成为英国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这些深深影响了公民教育的精神,政府由放任到干预、宗教由神圣到世俗、绅士观念由个别到大众。学校通过民主公民教育、道德公民教育、绅士公民教育,透视出英国公民教育由传统到变革的历程,其中的长处值得我们借鉴,不足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的精神联系,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正确认识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关系对于创建现代民族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伝統"一词,在日语中所涵盖的领域主要有哪些,所占比例如何;与"现代、时尚、发展、科学、改革",以及"惯例、民俗、守旧、沿袭、固有、民族精神"等词共起关系如何;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时价值取向如何。文章将研究对象缩小到现代日语书面语,意图解析"伝统"一词在现代日语书面语中出现时的形式与特征,以便探明上述问题。研究方法是语料库调查与数据统计,语料库为日本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统计工具为SPSS。  相似文献   

16.
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介入,中国传统文明的自然进程被打断了,如何对待传统成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一方面凸显了传统问题,一方面又为处理传统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文明,它必须在对传统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中获得自我认同。一方面,在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传统出现了断裂,并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现代文明试图借助理性反思能力将世界置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从而导致生存意义的失落。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传统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重挑战是异质的西方强势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冲击;第二重挑战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彻底否定。但传统是割不断也不能割断的,它构成了生存意义的根基之一。面对现代文明对生存意义的驱除,对传统的反思同时也必须转变成对现代文明自身的反思。这就意味着摒弃现代文明的抽象理性立场,在对传统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北大学办学传统与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阐述了大学传统精神的内涵。深入探讨了百年学府西北大学的办学传统与精神:坚持“兴学报国”,面向西部,“培养高深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中西结合”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发扬“求真务实”的办学风格与优良学风;传承“爱国荣校,科学民主”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论述了优良办学传统与精神,对大学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区分概念,带有明显的现代性和精英主义价值色彩,需要给予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的批判和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重新看待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这样的重新界定有助于学者走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本中心主义束缚,打破"文明/原始"的二元对立窠臼,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给出的新知识,重建具有深度的整体文化观。通过大传统的再发现,去认识文字小传统的所以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