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宫希魁《劳动供求规律初论》(载《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宫文)一文后,受到不少启发。但宫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1、“劳动供求规律不是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来调节”,2、“调节劳动供求的杠杆已经不是劳动力的价格,而是劳动收入。”这两个观点却值得商榷。还联想到劳动供求规律和工资关系的有关问题,一并提出来就教于大家。一宫文的上述两个观点,首先牵涉到究竟如何理解劳动供求规律内涵的问题。宫文认为劳动供求规律仅仅“类似于商品供求规律”,而这两个规律“所不同的是,一个以商品为调节对象,一个以劳动为调节对象”。还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供求规律,没有必然联系”。这样理解劳动供求规律,有失马克思的原意。我认为,商品供求规律和劳动供求规律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劳动供求规律是个特殊的商品供求规律,特殊在它是以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为调节对象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供求规律之间,不是“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社会劳动力管理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特点、作用,探讨了我国社会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一方面促使城市农民工市场的供求态势发生了逆转,增进了个别劳动关系的和谐。但是,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出现二次扭曲,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而缩小,集体劳动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这些与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不充分,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促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从而使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4.
市场调节是经济调节的一种形式。这里所说的“市场”,一般是指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市场行使着商品实现的职能。在特定条件下,市场还行使着生产调节的职能,即决定产品的生产量及其结构。市场的调节职能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自发地实现的,它是不以生产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市场行使的生产调节职能,意味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将导致资  相似文献   

5.
劳动供求规律是区别于其它规律的一条独立的经济规律。马克思在研究资本积累问题时,多次讲到它。但是,对于这条规律,人们很少注意,几乎没有进行专题研究,我认为不能忽视劳动供求规律的作用,正确地揭示和利用它,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劳动供求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供求规律的作用帆制,作了如下的描述:“由于市场情况良好,某一生产部门的积累特别活跃,利润高于平均利润,追加资本纷纷涌来,这样,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自然就会提高。较高的工资把较大一部分工人人口吸引到这个有利的部  相似文献   

6.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旭昆 《阅江学刊》2016,(4):5-13,143
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发展和英、法、德、日等国的政策实践发现: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不可偏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偏离。目前,我国经济在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市场失灵、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供给侧改革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调动个人的工作和创业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不忽视市场的失灵;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尊重市场的区域发展规划,尊重市场的产业和产品升级政策,尊重市场的农业发展政策,建立诚信和竞争的市场,完善劳动市场,改革国有企事业制度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政府调控的正确作用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国未来的全方位转型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积极主动地推进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上述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专业化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了从非商品、商品化到去商品化的发展阶段.在社会工作服务商品化和资本化过程中,社工服务形式虽然不同于制造业和其他直接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业,但同样有抽象劳动.首先,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出发,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谈起,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接着,文章借鉴劳动过程理论,分析社会工作服务供给过程中劳动者处在特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不同的阶层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最后,文章认为,国家对社工劳动的引导和社会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共同制造了劳动过程中的同意.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形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秀水 《学术交流》2004,(10):82-86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体制型、城乡型、行业型以及市场内生型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的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形式。要形成市场配置型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快形成竞争性的市场配置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地流转供求态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通过中国农地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研究,动态考察当前中国农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可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供求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促进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其前提是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大力发展与农业经营紧密相关的“非农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主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宏观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地反映了近年来上海的人口转变进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向。作者从上海劳动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妇女就业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人口年龄结构对上海劳动市场的发展、社会变革和提高生产率的正负效应,经济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以及为保障未来发展而建立网络化政策等角度出发,就上海人口发展对劳动与经济的影响和作用问题作了多层次的剖析,并提出了上海人口划时代转变的两个前提:勾画具有承受能力的社会蓝图和制定积极进取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分配机制有着两方面的调节功能,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范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也可以调节微观经济范围的经济利益和劳动配置。分配的宏观调节就是计划调节,分配的微观调节就是市场调节。分配的计划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政策性分配,而分配的市场调节的主要形式是经营性分配,这两方面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基础上是可以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 一、分配机制的调节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限制对外部经济的影响任喜真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及其运行形式,它是价格、供求和竞争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市场同时获得了实现形式,人类劳动的物质变换通过市场运转和市场主体控制的所有权实现自愿交换。市场是交易者双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唯...  相似文献   

15.
自 198 5年以来 ,摩洛哥城市地区的失业率持续上升 ,制造业部门员工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因此 ,为了制定出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工资的劳动经济政策 ,我们必须了解摩洛哥劳动力市场不景气的缘由。毋庸置疑 ,工业制品的需求下降是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 ,这种现象也能够对摩洛哥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作出合理的解释。在摩洛哥国内 ,尽管制造业部门的雇员人数近年来略有增加 ,但这种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 ,摩洛哥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表明 ,近年来摩洛哥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直线…  相似文献   

16.
为何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保障机制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形式,以及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要着眼于总供求的总量平衡,还要考虑到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一方面是使社会需求结构适应社会供给结构,这主要是指引导社会消费需求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是使社会供给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结构,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实现。由于供给结构是直接由产业结构决定的,所以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使之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的问题就得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3):65-72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蕴含在他对以往一切"生产劳动"思想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展望的构思之中。他以对他之前各个学派生产劳动思想片面性的批判为起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存在形式,阐述了生产劳动理论的现实价值旨归,形成科学完整的生产劳动理论。沿着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的逻辑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劳动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坚持以劳动的本体性为前提,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合理结合来印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性,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8.
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工人劳动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特征.农民工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应该回到以马克思、布雷弗曼、布洛维等相继拓展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去.“控制”“抗争”与“妥协”,是劳动过程理论分析工人劳资关系的核心话语,有助于我们检视当下的时代变迁和中国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在回顾劳动过程理论核心分析话语演进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劳动过程视域下相关农民工问题研究,阐述劳动过程中工人主体身份的建构及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劳动产权主要是指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享有收益的权利。马克思和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劳动产权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分析,他们都承认落实劳动产权有利于解决劳资矛盾,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主张劳动者应该获得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利益分配权利,企业应该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但是,马克思和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劳动产权的认识在理论依据、实现基础和实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对进入中国东北做工的华北劳工采取限制的政策,并颁布了《外国劳动者取缔规则》。"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积极招募华北劳工来东北做工,并加强了对劳动的统制,颁布了《劳动统制法》。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决定实行"全民皆劳"的劳动政策,为此颁布了《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修改了《劳动统制法》。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为日本侵略者肆意掠夺劳动力资源、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