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挑战与风险并存致使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求稳经济增长速度,从而稳中求进,是推动大庆市经济发展步入新台阶的必要阶段,而对于技术创新、制度规范、城乡差距等问题的解决则是实现大庆经济稳中求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力转换,国家治理理念转变等,是新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指向。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体系,从法治上为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健全防腐反腐制度、建立廉洁高效诚信的法治政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提供制度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保平  宋文月 《学术月刊》2015,(2):15-22,66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引起原有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的衰减,还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新常态背景下自然资源、人口、技术以及资本等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此,需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作出判断。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由于增长速度的换挡,实际经济增长率会下降,但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依然有较大的空间,短期经济增长不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依然具有可供开发的经济增长潜力。新常态背景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经济结构重构、增长动力重塑,来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制度、人力资本、技术和结构等方面制约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因此,新常态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基调是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供给政策和长期政策的作用,通过振兴实体经济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是合乎我国当前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律的必然状态,是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向另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过渡的转换期。追求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要在速度换挡过程中构建起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为新一轮增长创造条件,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和动力重塑、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等,实现路径在于改革,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质量效益价值取向、市场配置资源取向、创新驱动取向、生态取向、民生取向和包容性取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惯常状态。但近几年来,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改变。本文首先在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简要评析后,对新常态下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和"增速"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促进潜在增长率区间内,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在新的历史阶段,应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增长内涵的认识,既要追求"质"和"量"层次的快速健康、优质高效,也要追求"效用"层次更多更好地使全社会成员分享增长成果和发展福利,实现中高速增长、内涵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相协调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应该主动调整发展方向,积极适应这种状态。本文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房地产业总体发展状况及各地区状况,剖析了新常态下房地产业显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优结构是"中国式"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供给动力、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等。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再平衡"面临着系列障碍:经济赶超发展战略、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过时的政策支撑体系等。由此,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常态并不是指低增长,而是要通过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工业化可以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和水平提升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带动结构转变、需求增加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因此,工业化是新常态背景下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动力。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工业化的逻辑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路径,应是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为核心,以回归实体经济为思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其政策取向上应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拓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6,(2):122-128
新常态下有的放矢激发引擎,孕育经济新增长点,是实现海南经济提质增效的突破口.本文在深入剖析海南经济运行状况、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济转型经验,提出了适应新常态海南经济提质增效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的生态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城乡消费也要实现从过去非生态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变。生态消费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和乡村,器物层面的载体是城乡生态经济,管理层面的载体是城乡协同治理制度。在科学界定城乡生态消费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构建合意的城乡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态消费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制度,来发展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生态消费,逐渐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朱文革 《江淮论坛》2010,(5):36-40,58
本文从人口红利、人口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投入等三个方面考察了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我们的理论模型将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归结为三个可以具体测算的变量,并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针对这三方面可能影响未来经济波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新成长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减弱甚至趋于消失,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从供给层面看,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红利将构成新增长动力的基本要素;从需求层面看,培育居民消费、开拓新投资领域、产能和资本输出将释放生产潜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实地奠定体制机制基础,关键在于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罗默(2001)的"增长阻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省1986—2008年的能源与经济数据,分析了能源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阻力。实证结果发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的增长阻力的平均值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各级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通过"中央集权"和"地方竞争"的制度安排,采取"政府主导"和"贤能治理"的方式,利用"投资驱动"等具体手段来开展在经济领域的治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层面的全面调整,对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出迫切的要求。"治理现代化"是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总方向。要遵循现代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形成界限分明的各社会领域和权责明确的各社会主体,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政资分开。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二是切实加强民主参与,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三是推进中央地方关系调整,形成"权责明确、法治调节"的中央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私营企业家伦理精神是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进入新常态,对私营企业家的伦理精神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由义利对峙向义利统一转变,由权利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变,由依附权力向自主自立自强转变,由小富即安向全面发展的人格追求转变,由无视生态向绿色发展理念转变,无疑是支撑私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培育私营企业家伦理精神,既需要私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全面回顾自1990年代中期发端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有三个"典型化事实",即阶段性绝对收敛、俱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结构变量、劳动力流动、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波动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地区增长和地区差距研究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可能方向是二元经济与经济收敛、要素流动性与经济收敛、经济收敛的政治经济学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收敛绩效等.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中国60年两次相反的经济体制转型不仅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也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演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经济体制转型的发生使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从标准的价格与货币理论转向对产权和制度环境的研究.从新中国60的发展经验看,经济体制对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经济体制转型则是受其内在经济系统复杂运动与演进的初始状态和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和制约.本文的研究视角就是新中国60年的经济体制转型,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央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