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获得既受制于个人的人力资本,同时也深深地嵌入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本文考察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弱关系理论、强关系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如何影响城市新移民的职业获得.经验资料取自2007年在上海调查获得的城市新移民问卷调查资料.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对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获得发挥重要影响,但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的影响更大;强弱关系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对城市新移民的职业获得没有影响.这些发现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源理论、弱关系理论、强关系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对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个人职业获得具有不同的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试图分析职业获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系网络对人们成功求职的作用机制。关系网络的实质是一种趋于均衡的交换关系;关系资源更可能嵌入在非家庭关系而不是亲属关系中;中心位置或居间位置更可能产生社会资本;请客吃饭是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职业的获得过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关注使用社会关系的求职者动员的信息资源、人情资源、混合资源,比较研究其入职收入影响效应的强度。JSNET 2014数据分析显示:1)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的收入效应较大,混合资源与人情资源相比未发现显著的收入优势;2)信息和人情资源的影响强度受市场环境的约束,市场发展越完善,信息资源的影响越大,人情资源的影响越小;3)求职者是否使用关系谋职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受人们的关系主义行为倾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过去几十年中有关社会网络和职业获得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四个重要议题:一是关于验证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具有因果效应的研究思路;二是关于强、弱关系之相对有效性的条件;三是关于网络结构对关系强度命题的挑战;四是关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职业获得的相对效力.这四个议题各自包含了一些意见相对的理论主张,由此衍生出下一步理论探索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开始趋向平衡,而不同职业的收入差别大大高于体制内,说明体制转型加强了职业的地位含义,也由此扩大了个人和家庭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不平等的大众接受程度如何?地位流动是否机会平等?将是重要的社会学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厘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该领域理论争辩的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强关系与弱关系孰轻孰重;(3)“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动机和职业认同对建设高质量公务员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对872名青年公务员的实证调查,探究了青年公务员职业动机的内容结构及基本特征、职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动机包含五个维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公共服务志向、求职环境促使、职业舒适吸引、人际作用推动和社会资本影响动机,且在性别、学历和入职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青年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志向、求职环境促使、职业舒适吸引动机对职业认同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公共服务志向对职业认同的预测作用最佳,而社会资本影响动机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入职年限对职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青年公务员入职年限越长,职业动机对职业认同的影响越大,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公共服务志向影响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动机和职业认同对建设高质量公务员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对872名青年公务员的实证调查,探究了青年公务员职业动机的内容结构及基本特征、职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动机包含五个维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公共服务志向、求职环境促使、职业舒适吸引、人际作用推动和社会资本影响动机,且在性别、学历和入职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青年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志向、求职环境促使、职业舒适吸引动机对职业认同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公共服务志向对职业认同的预测作用最佳,而社会资本影响动机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入职年限对职业动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青年公务员入职年限越长,职业动机对职业认同的影响越大,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公共服务志向影响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与东欧的改革不同,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没有消除"体制内"的存在。进而,中国的改革为社会流动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形成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同的职业机会。进入体制内和在体制外的人群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过去30年里,向市场流动的机会包括了原农业职业人口主动的向上流动和原体制内人口因体制改革被动的向下流动。在非被动条件下,处于体制内职业人口向体制外的流动率几乎为零。如此,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角关系中,市场的平衡能力显然值得怀疑。在理论上,社会流动的机会性与选择性也可以成为社会流动探讨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4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 2014)的调查,研究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关系资本动员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机制。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第一,关系资本动员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效应,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强化关系认同的双重中介路径而实现的;第二,市场化程度越高,关系资本动员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感的正向影响越强。可见,关系资本的作用并未随市场理性的上升而式微,反而以另外一种形式顽强地生存,并形塑着人们的生活机遇和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11.
组织制度是影响员工职业地位获得的一项重要因素.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职位资源配置框架下进行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走向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行政力量的干预与控制逐渐弱化,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内部职位资源的配置逐渐成为主要手段,组织内部的制度设计也发生变化.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制度环境下的理性选择,其行动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组织制度分析与群体博弈基础上的可行性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组织制度中的职位价值体系、职位分析体系和职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和运用网络新闻信息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提高其网络新闻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培养要从技术技能、人文伦理两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张云鹏 《学术界》2006,1(2):151-157
哲学的素养应该以集哲学的批判性、实践性、理想性于一身为特征。以往在提高哲学素养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哲学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当作素养。因而曲解了哲学的目的与功能。哲学素养之可能还是要强调生活实践,增强生活阅历,还是要在了解哲学家思想历程与哲学家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在培养反思意识、批判意识的基础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不仅是通过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科学知识、文化和新的生产技术,而且“创新更应是一种组织功能”。企业组织只有形成了创新功能系统,才能获得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并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持、驱动企业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核心是职业经理人的创新素养系统。本文就职业经理人创新素养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具体构成要素及其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结构化、动态发展及层级驱动的创新素养系统观,为培养和选拔杰出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创新素养方面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职业经理人创新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语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从优化课堂教学、活用教材、将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 来等三个方面探讨实现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严复18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船政学堂,随后一直在练船实习服役,成为一名优秀管驾官;1877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专业成绩优异,并业余研究西方社会科学;1878年因专业成绩优异而非体质不适合上舰而被确定为教习人选。严复归国后长期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用英语教授与航海有关的数学、天文、地理等课程,而非单纯教授"洋文",更非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只能教"洋文"。  相似文献   

18.
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俄罗斯索契、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美国华盛顿等几次重要演讲以及《习近平用典》中可以看出,读书是习近平长期养成的好习惯,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的阅读“书单”包括中国传统经典名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众多世界名著.在“习近平书单”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习近平具有红色、传统、世界的文化修养,进而得出通过全面、正确、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树立世界眼光,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并最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修养、增强自身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