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的犯罪。仇恨犯罪在犯罪动机上有别于其他犯罪,具有犯罪心理的不平衡性、诱因的复杂性、指向的特定性、涉及罪名的多样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仇恨犯罪的治理,除了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外,还应在深入探究仇恨犯罪的诱因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化解、减少社会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贿犯罪是现代社会久治不愈的顽疾,也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主要形态,并呈现出刑罚处罚相对较轻、案发环节分布广泛与犯罪潜伏期较长等典型特征。立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元视角解释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典型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民营企业行贿犯罪多发频发的诱因,而且更是寻求科学治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传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主要聚焦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深入研究民营企业行贿犯罪的特征与成因,无论是基于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还是出于推动全面反腐的深入开展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评估与防控城市犯罪风险是全球性政府治理难题,其中城市中心区无疑构成安全治理的核心地带。随着犯罪地理学与环境犯罪学的理论轨迹汇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的犯罪制图日臻成熟、从情境预防到空间治理的应对转型,防卫空间研究取得新发展,为城市中心区犯罪治理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两个研究区内近2 000起盗窃犯罪进行犯罪热点制图,可以有效探测路段和网格层面的犯罪热点;精准测算犯罪聚集程度;科学统计犯罪在不同社区、道路及用地属性上的聚集分布状况。基于GIS制图、针对犯罪热点、融合多元策略、坚守道德立场的防卫空间设计,构成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黄石 《江汉论坛》2012,(6):128-131
治理理论是西方学者基于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政策相继失灵,社会权力主体日益多元化而提出的一种公共管理新理念,其基本意涵在于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合作管理公共事务。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犯罪控制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合作理应成为新时期我国控制犯罪的基本模式。当前,要有效地应对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犯罪形势,我们还需要借鉴治理理论的基本精神,进一步推进犯罪控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良性的刑事政策运行机制,培育信任互惠的现代社会资本,促成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合作,提高犯罪控制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无差别杀人犯罪,是一种多发于现代社会的独特犯罪类型,具有无差别性对象、社会不满动机、并无组织依托、公然无饰作案等特征,从而应当将其与有关相近类型的犯罪予以区别.在社会转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也相对多发,并呈现出这一类型犯罪的独特形态.基于社会结构的视角具体考察我国目前的无差别杀人犯罪,对于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这一犯罪,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强盛、民主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提出预防及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杉 《天府新论》2004,(Z2):143-145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强盛、民主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提出预防及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领域扩张、犯罪性质复杂等新的态势,以管制、制裁和运动式执法为特征的传统犯罪惩罚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黑恶势力犯罪防控的主体更加多元、方法更加丰富、程序更加规范,取得更好的犯罪控制和预防效果。贯彻中央政策,适应现实需求,应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精准适用刑事制裁手段、重视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治、消除犯罪滋生的环境等方面构建黑恶势力犯罪治理模式,对处于不同阶段、具备不同行为特征的黑恶势力犯罪予以分层次打击、分情况处理,尤其要将治理黑恶势力犯罪与反腐败双管齐下,切断犯罪的社会情境供给。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犯罪治理活动主要是在运动式治罪和日常性治理这两种犯罪治理模式的组织、设计与引导下运作和开展的。从文化视角出发、以文化的规范性为分析工具,着重对运动式治罪模式和日常性治理模式进行文化研究,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制度、文本或话语四个层面上对前述两种犯罪治理模式进行文化规范性反思与解读,从而开放出"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这一关涉犯罪治理发展规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野草》爱与憎的悖论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国栋 《北方论丛》2001,1(2):67-70
《野草》中所表现的爱与憎的悖论乃是鲁迅深刻思想矛盾的折射,更昭示了古今中外的先觉者都未能克服的不幸命运。对这一命题的分析有助于澄清鲁迅复杂的思想个性和情感世界,凸显其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