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老派语言差异入手,对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向共同语靠拢是湘西州汉语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榆林话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详细对三者的对应关系,及其相关规律进行比较和研究,对这一语言片区的人们学好普通话和保留逐渐消失的方言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1“陕北话”不就是陕北方言 1.1陕西省习惯上按地理分为三大块;陕北、关中、陕南。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黄陵、黄龙、洛川、宜川、富县、甘泉、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榆林、神木、府谷二十五个县市。陕北方言即陕北的方言,指陕北境内的方言,具体点儿说就是黄陵、黄龙……二十五县市的方言。它着眼于地理。“陕北话”则着重在语言,指陕北境  相似文献   

4.
榆林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故其方言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在该方言的亲属称谓中,有些词的语音、语义都与普通话有别,我们暂且将这一类词称为"特色亲属称谓词"。文章从词语的来源、语音及语义等方面探析榆林方言中的特色称谓词,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变化使英语从一种国家标准语发展成为包含有美国英语等诸多变体的世界性语言。语言的主要变化形式是方言和语域:方言确定使用语言的人,语域确定使用语言的方式。语言和方言是统一和差异的一对矛盾。美国英语按地域又可分为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导致语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压力和社会的变化:语言内部的压力导致语音的变化,而社会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安多藏语方言诸土语群的不同语音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语音层。在这三个语音层中,辅音由繁到简或彻底消失,复合元音由少变多,声调从不区别词义到区别词义,是白马藏语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白马藏语语音特点的综合分析,得知其已基本失去第一语音层的特征而接近康藏方言,说明白马藏语是安多和康藏方言之间的一种藏语次方言。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原因外,经济、宗教、历史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太原方言新派和老派在语音方面的主要差异,指出太原方言几十年来语音方面的演变情况,并且说明了这是由于语音系统内部自发调整的力量、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和普通话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汉语方言语音的简化,尤其是声调的简化,备受语言学界关注。宁夏方言有四声调、三声调、两声调三种形式,从历时角度看,语音的简化有可能是受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的影响,但从共时层面看,语言自身发展演变才是导致调类简化的主要因素。结合语音实验可知,调形、调值的接近是四声调方言合并为三声调或两声调方言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语言交流中,单字调的作用逐渐式微,词调、重叠式或重叠加词缀的构词方式进一步减弱单字调的别义功能,即语流中音节长度的增加与单字调辨义功能呈反比。无论是调形调值的影响,还是多音节词的作用,宁夏方言都在朝着调类简化的方向发展。宁夏方言声调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9.
西安城区方言调查是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的要求开展的,此次调查明确了西安城区方言的代表区域,通过海选确定了方言发音人,并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话语讲述、口头文化等项纸笔调查和音视频摄录。通过对老男和青男发音人语音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城区方言原有的突出性特征弱化,不同年龄发音人的语音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音系的变化、一些字词读音的不同。差异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普通话的影响、周边方言的渗透以及书面语的影响等。西安城区方言特征的弱化和消失,必然伴随着对地域文化认同感的淡化,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0.
陕北语言文化与外界碰撞较少,其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其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较为突出。本文基于语音的迁移理论角度,从陕北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入手,通过对英语语音及陕北方言在语音及音调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了陕北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探讨关中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着重从语音史的角度把关中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部分(即语音变化)进行考察分析,并按语音特征把它们进行归纳,得出关中方言语音变化规律的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在音位、语音组合、声调语言与语调语言、节奏方面的特点和区别、音渡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方言)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明确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共享创新法和词源统计法是亲属语言(方言)谱系分类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基于对语言接触的调查研究,核心词比语音、语法特征更为稳定,不易在语言或方言间扩散。因此,基于严格语音对应的100核心同源词比例的严式词源统计法更适合亲属语言(方言)的谱系分类。核心同源词的确定依赖于语言(方言)间严格的语音对应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核心一致对应词集。共享创新法如果能够排除借用和语言类型上的平行变化,仍然是谱系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湖北方言的种类繁多且差异显著,在音系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湖北地区的人们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往往受到湖北方言的干扰从而出现各种语音错误。本文旨在比较湖北方言与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并从元音、辅音和语调三个方面说明湖北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从而促使人们在语音学习过程中克服方言的干扰,习得标准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别从声、韵、调三个方面介绍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方言音系的特点,同时阐明凤凰方言虽属西南官话,但与湘西州其他各县市西南官话的语音存在着一定差异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方言各语音特征的地理分布并不平衡,根据影响扩散的语言与社会因素,可以推断扩散的方向及其反映的历史层次。总的来看,山东方言的语音特征呈现出自西向东扩散的趋势;从历史层次看,东莱片最为古老,其次为东潍片、西齐片、西鲁片。  相似文献   

17.
人口迁移流动现象与语言接触传播现象同属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同步进程的社会现象,从而人口迁移流动现象是影响语言变异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古语科尔沁方言的形成与演变,就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迁移流动的语言接触传播之结果。从科尔沁地区的人口迁移、流动、变化的语言接触传播视角来探究科尔沁方言的演变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它有着三条主流变异线,一是,向满语靠拢;二是,向哈喇沁方言靠拢;三是,向汉语靠拢。当今,汉语的影响是最为严峻的,最为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18.
考本字主要是指为现在的方言口语词追踪溯源,寻找其在书面语中的对应.考本字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考验研究者的语言学综合能力.从内部语音系统及外部书面材料着手,梳理汉语方言语词考本字研究方法,并给予客观评价.内部语音系统包括觅轨法、觅音法、觅字法;外部书面材料则包括书证材料、近亲方言词语、亲属语言间的同源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四川方言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语音上渗透到了四川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特点逐渐消失,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和成都话靠拢。这些变化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和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土家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其语音既受当地汉语方言的强烈影响,又具有土家语的显著特征.而且湘西土家语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本身就存在着方言分歧,加之影响它们的汉语方言也各有特色,因而它们的借词语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湘西土家语南北方言借词语音的比较分析,可见湘西地区语言接触的复杂性及该地区存在着由于语言接触而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