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把<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视为一门专学来研究,有助于<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而关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研究,以其两百多年的积累,是到自成体系的时候了.因此,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两百年来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是放在专学的体系下,分四个阶段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五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先后曾有许多学者专门为之补正,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集部总集类存目所涉的某些清诗总集,此前学者关注较少,有关问题更为集中。现主要依据近年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对《四库全书总目》内五种清诗总集的条目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 ,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 ,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疏浮泛之弊 ,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官学登峰造极的时代,清代官学的实质是帝王之学。作为清代重大国家文化工程的《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修纂,是清王朝建构帝王之学的重要举措。清代帝王难以拥有绝对话语权,因为受到两种压迫:一种压迫来自身份相同的前代帝王;另一种压迫来自儒者群体,儒者群体已经抢先一步占据着思想和文化的优越地位。故尔,尊今贬古、尊清贬明以凌厉前代,尊王贬儒以压服儒者群体,这种“言而世为天下则”的帝王之学就成为统摄百家的最高轨范。清代帝王之学有两个根本点,将帝王的文化心态和牧民方法悉数纳入,一是“圣人之道大,兼收并蓄”,二是“群言淆乱而折诸圣”。帝王之学的建构是清王朝达到思想一统的政治手段,也是理解《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及清代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的总纲。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附有许多案语,本文主要考察史部提要案语。这些案语体现了馆臣于史部收书时遵循循名责实等原则,反映出馆臣尊经尊王等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价值。本文还对史部案语中失考之情形进行了纠补,并对总目史部书籍分类卷数统计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7.
近两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大多只是将其看作一部目录学著作,其学术价值亦仅限于“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而对它的“议证之公平”和“瑕瑜不掩”则很少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其实,从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看《总目》,便会发现,这是一部体系宏大而又精密的学术史著作,其收录或存目古代典籍,皆出于一定的学术旨趣,所体现的是当时文化界的贤达对几千年学术发展的总结与点评,其实质重在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时期举全国之力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成为我国目录学巅峰之作,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被众多学者视为治学门径。然因其规模宏大,书成众手,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前辈学者已多所订正。文章即笔者于平日翻检研读中所见其若干疏误及辨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梦窗词提要》的得失辨正,发现《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自成体系,涵容了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之长,即以汉学实证方法考评词集版本与作家身世,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统观词人的交游网络与人格气节,以历史观念来观照词集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定位。在考量词人的人品与文品时,《总目》词集提要秉持“未以其人掩其文”的价值尺度,表现出超迈时代的开明通达的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10.
摘要(Abstract):钱曾《读书敏求记》作为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私家目录,对后世影响甚大。《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多有批评,对《读书敏求记》名目、编次及考证三端指摘其未当之处甚备。《读书敏求记》著录不当之原因,多是因钱曾未详考其所著录之书本末而妄下己意所致,亦可以得出《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大致准确。《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批评,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此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体学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部官方组织、集体编纂、旨在对历代文化典籍作总结与批评的目录学著作,其考察视野之开阔,涉及问题之纷繁广博,是一般文体学专著所无法比拟的。《四库全书》对于图书的收录、编排以及《总目》所体现的文体批评观念,如文体谱系与文体分类、文体渊源与文体本色、骈文与散文文体、史传与小说文体等理论,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前中期的文体学思想与认识水平,并对当时及后世的文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学术的发展演变,其精神不可避免地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其中的<诗>类部分,既能理清清初百余年<诗经>研究的发展脉络,又能捕捉到其<诗经>研究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图书馆藏清人黄图珌《栖云石》、夏秉衡《八宝箱》、王廷鉴《梅影楼》传奇和无名氏《照胆镜》杂剧为稀见之曲作。前三种虽有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涉及,但真正读到原作的极少;后一种未见任何曲书记载。《栖云石》的情节和主旨与《牡丹亭》类似,完成于乾隆六年(1741)。清代小说《风流悟》与此剧情节相同,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15出。《八宝箱》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题材来自于冯梦龙《情史》,姚燮《复庄今乐府选》选录其5出。抄本《梅影楼》取材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至咸丰三年癸丑(1853)之间的实事,剧叙徐夔妻刘怡青在太平军入鄱阳城后跳井殉节事。抄本《照胆镜》4出,与清初朱云从《照胆镜》(已佚)传奇情节不同,叙明陈钺妻妾事。此剧当作于道光朝或其后。  相似文献   

15.
殿本《总目》刊竣于乾隆六十年(1795)十一月,校刊负责人曹文埴<奏折>有详确记录.浙本《总目》刊竣于乾隆六十年十月,浙江学政阮元有《跋》为证.浙本的底本是乾隆五十七年的四库馆写本,殿本的底本是乾隆六十年的纪昀修订"完竣"稿本.可见,学界流行的"浙本翻刻殿本"论毫无根据,浙本与殿本一先一后,互有短长.确认殿本刊竣年月,认请浙本早于殿本,可以为《总目》的校勘、探讨《总目》撰著修改全过程以及厘清《总目》传播史上的版本源流提供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楚王族的居地、族称、语言、信仰习俗文化、楚王族之芈姓与熊和(今西)的内涵及其三者的关系等方面对楚王族的族属进行了论证。作者指出,楚王族既不是华夏、西羌,亦不是东夷,而是苗族先民、江汉土著荆蛮的首领。  相似文献   

17.
《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对一些语法现象有所认识,注解中有许多解释语法的例子,有对词类的认识,有对词组结构的分析,有对句法成分的认识,有对句式句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