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标尺竞争和财政竞争进行区分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省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994年之前表现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方政府之间的标尺竞争,而1994年之后表现出地理相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还发现1994年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出现"重基本建设"的扭曲,这是财政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亚军  胡晓宏 《学术论坛》2012,35(11):86-90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当其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时,即为良性竞争。为实现地方政府良性财政竞争,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权法律制度;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法律制度;建立对地方政府制度外财政竞争行为的监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2001-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为19.7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我国GDP的34.7%。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已经不啻于一剂"经济鸦片",调控政策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地方政府竞争最为直观的表征。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厘清土地财政困局的动力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约束地方政府收权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向市场的"让权",从体制机制上找到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马雪 《东岳论丛》2012,33(5):136-139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大多数学者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分析土地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对土地问题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来对分权的边界进行事实上的调整,通过体制外收入扩大了自己的财政份额,来弥补中央政府所确定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重新对财政权力进行分配,将非正式资金纳入到国家正规的税收体制中来,使得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找新的体制外来源化解中央的压力.正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依赖非正式资金体系来获得可支配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得非正式收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是当前严重土地问题的深层次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项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对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规定也不完善,加之受我国财政分权、晋升激励机制等影响,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扭曲,出现了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招商引资混乱等负面效应.要使地方政府间走上有序竞争的道路,必须为地方政府间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立法、执法及司法等多个层面上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二十年FDI急剧增长,发展中国家间吸引FDI竞争加剧,随之而来的是东道国提供的投资优惠的增加以及对外国公司在本国活动的限制的减少.这种财政竞争可采取多种方式,也可在国家以及地方不同层级政府间展开.在回顾近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现有发轫于发达国家财政竞争的文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竞争现象.(2)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激励是敏感的,且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政府吸引FDI的策略性行为的实证证据.(3)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竞争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强化,由此而引起的竞争问题正在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多层次、多维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中选择财政竞争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脉络进行梳理,试图找到在中国当前的制度现实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同时,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地方政府相互之间围绕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结果扩大了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差距问题,籍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振威 《江海学刊》2013,(1):124-131,239
当前解释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解释是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力,这种竞争由两种机制所构成,一种是财政上的分权,另一种是政治上的集权。地方政府竞争理论隐含了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中央—地方"间的承诺都是可信的这一条件,所以上述两种机制必定会对地方政府产生强激励。可是这一理论没办法解释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性这一现象,而其实这种差异性在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空间维度都是存在的,因此探讨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弄清楚造成地方政府行为差异性的原因非常重要。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中央—地方"间的可信承诺是造成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央—地方博弈过程中,中央信守承诺的可能性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按照中央希望的那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扶助者。而"中央—地方"间可信承诺的达成,必须依靠纵向的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内税收不协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国内税收协调还处于初级阶段,税收竞争也还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协调的税收法律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地方民主,引导和规范税收竞争的良性发展,促进地方政府间税收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2008—2020年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以及使用环节的绩效水平为切入点,分析税收竞争对隐性债务治理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地区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尚处于合理范围内,良性的税收竞争降低了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提高了使用环节的绩效水平。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的推出,税收竞争改善隐性债务治理的作用被削弱。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税收竞争通过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改善对隐性债务的治理,并通过缓解预算软约束问题降低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审计揭示、整改功能的发挥对税收竞争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绩效有负向的调节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竞争影响隐性债务治理的效果在竞争强度、债务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文章的研究对税收竞争结合金融审计改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并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策略互动是影响债务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债务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竞争和投资结构错配不仅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的债务投资绩效,还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债种差异性,即专项债务对投资结构偏离度的推升降低了债务投资绩效,而一般债务对投资结构偏离度的抑制则提高了投资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绩效受到债务率门槛值的约束,且高财政能力组的门槛值大于低财政能力组。当未越过门槛值时,政府举债有助于提高债务投资绩效;反之,则降低投资绩效。应以改进考核体系、完善债务规模控制、优化债务投资结构等方式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横向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是地方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体的必然结果。“用脚投票”理论也正解释了这一行为产生的必然性。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降低地方政府间交流成本,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使地方政府横向竞争行为走向组织间网络协作,形成地方政府间经济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需要正确理解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除了中央(上级)政府的裁决以外,普通民众的裁决也通过特殊的方式被嵌入到地方政府间竞争中来,但他们的裁决并未构建到政治过程中去,因此,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可以采取规避竞争、转嫁竞争压力的策略。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除了需要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来限制地方政府设立壁垒干预市场的竞争策略以外,还需要引入社会层面的力量以避免地方政府转嫁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与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各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根植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利益的差异性中,经常演变为政府间的竞争性行动,继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地方政府竞争因素分解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区域市场发育、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优惠政策、地区资本形成和区域人口流动七大因素,利用各分解因素的替代统计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特征以及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主要从不同级别公共产品分配的角度,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行为进行了不同层级的区分。超大社会中的中国目前正处在市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竞争方式的主要特点。面对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政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理念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当前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而可行的规范对策需要建立在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竞争理念的反思提炼出多维视野下的竞争观,并将之运用于解释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论证了单一制国家也存在着地方政府间竞争,分权化改革并未带来地方政府间竞争,而是改变了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争夺的稀缺资源、稀缺资源的所有者以及地方政府满足稀缺资源需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政府间竞争是多级政府行政体制的产物,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演变规律和变迁轨迹.在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下,路径演变和路径依赖分别刻画了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变迁轨迹和制度惯性.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路径演变表现为利益依附竞争、利益自觉竞争和利益自主竞争;分权化改革中地方政府的权力截留、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计划体制下政府干预模式和地方政府间职位晋升的不合作博弈则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