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雅乐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依附于政治,对统治阶级思想有着直观的反映.胡乐是一种外来音乐,在华夷思想浓厚的古代社会,雅乐与胡乐是绝对不可以混用的,但南北朝之后却将此观念打破,到辽时期"以胡入雅"发展到新阶段.本文从辽代雅乐文化分期入手,对"以胡入雅"的现象做多线性分析,进一步解析辽代"以胡入雅"中体现出的"汉契一体"的中华观念,通过分析探讨辽代雅乐的文化归属,对研究对象做出概念性解读,期望本文可以为辽代雅乐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草原丝绸之路(下称"草原丝路")于先秦时期开通,是丝绸之路中开通最早的一条,其在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商贸、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辽时,草原丝路已成为沿线西域诸国与辽地音乐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道路,大量西域音乐文化沿此路进入辽地,充实辽代乐舞文化的种类与形式.使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在我国得以融合发展.其中辽代驯狮舞集西域、中原、契丹文化于一身,通过对驯狮舞图像的研究,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探寻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对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及中原汉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助力"一带一路"文化溯源.  相似文献   

3.
文献中的契丹"西楼"一词实际上应来源或借鉴于古突厥语,义为"冬季草场"或"冬窝子",不包含任何表示方位的意义。《辽史》等文献记载的有关契丹"四楼"实际为宋人附会所得,而宋人所谓的"北楼"应为辽代怀州。  相似文献   

4.
辽代的四季捺钵活动自中期形成固定制度以后,便在政治生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春捺钵还成为辽金大变革的基因,因此春捺钵地域位于何处,一直为人们所睹目. 《辽史·本纪》中关于春捺钵地域的记载,大体有鸭子河、大鱼泺、长春州、鸭子河泺、混同江、鱼儿泺、达鲁河等.《辽史·营卫志》记载: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弋猎网  相似文献   

5.
辽水、水、列水当今何水,关系到古朝鲜的地理方位和燕、秦、汉与古朝鲜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本文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指出辽水、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的错误,认为辽水并无汉武帝以前和以后之分,均指今辽河;汉初的水指今清川江,后汉到隋唐的水指今大同江;列水指今朝鲜的载宁江,而不是大同江,但列口则是指载宁江和大同江合流后的入海口。  相似文献   

6.
金太祖时期,辽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完颜宗翰作为金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积极参与辽金战争。完颜宗翰对辽的政策主要包括:"支持阿骨打建国,取辽而代之""拒绝议和,进取中京""赞成联宋伐辽,促成海上之盟""拒割山西,与夏议和",对金朝在辽金战争中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代前期,为争夺皇位,以耶律倍为首的太子党及其绪余与以耶律德光为首的大元帅党、以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及其绪余先后进行了两次党争,文争武斗,互有胜负;辽代中后期,围绕皇权与后权的几次党争,主要发生在后族两房(大父房和少父房)朋党之间,以及在后党支持下的耶律乙辛权臣党与耶律氵睿太子党之间,此伏彼起,接连不断.与其他王朝党争不同的是,辽代党争独具特色:大都发生在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的两姓皇族与后族之间;契丹民族传统的选汗制度--"世选制"影响下的皇位继承制,是诱发辽代党争的主要原因.辽代朋党之间为各自之私利,互相攻伐,不择手段,形成严重内耗,对辽代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虽然在《吐蕃之侵入河西与东西交通》这篇小的论文中探明了在中唐以后呈现出意外繁荣的所谓回鹘路的情况,但是这条路线好象在辽代也曾经作为极其重要的国际路线而频繁使用。关于辽代漠北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早先有松井、箭内亘、津田左右吉等,近来则有前田直典等着手进行研究,松井、前田二位先生对此问题尽管写有专稿,但由于二位的去世未能发表,实在遗憾。本文将继承先学的遗志,对以往被忽视了的辽对西北路的经营略  相似文献   

9.
辽睿智萧后族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景宗(耶律贤)睿智后萧燕燕的父族,即从辽初以后逐渐鼎盛起来的萧思温家族,在《辽史·外戚表》中,与敌鲁家族并列。同属于国舅帐的“大父房”。这两个家族的关系,据史载,萧思温为“敌鲁之族弟忽设里之子”。①又,敌鲁子萧幹,景宗至圣宗初官“北府宰相”,“时皇后(萧燕燕)以父呼干”②。还有,他们的共同祖先,为“大父房”的五世祖胡母里。是一种同姓、近亲的血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太祖时期,辽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完颜宗翰作为金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积极参与辽金战争。完颜宗翰对辽的政策主要包括:"支持阿骨打建国,取辽而代之""拒绝议和,进取中京""赞成联宋伐辽,促成海上之盟""拒割山西,与夏议和",对金朝在辽金战争中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朝兴衰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契丹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政权打败"先进"政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是因为那时的契丹人具有一种"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的上下一心求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民族精神.到了契丹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变得不堪一击,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金政权所打败,也不是因为契丹人没有骑兵,而是因为契丹人丧失了原来那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是辽朝逐渐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辽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陈晓伟 《民族研究》2012,(2):62-68,109
《辽史.圣宗纪》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之所指,历来颇有争议。本文根据近年出土的辽代汉文和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解决了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大汉"乃是韩德威的契丹语小名,即契丹小字石刻中■■■一名的汉译。关于此名第一个原字■的音值构拟,学界众说纷纭,根据上述释读结果,并参以其他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本文将原字■的音值拟作[ta]。  相似文献   

13.
朵儿边部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朵儿边”起初是一个氏族,后来发展为部落。11世纪初叶源于宝尔罕哈勒敦,辽代时迁徙到贝尔湖以东、以南地区;辽末时又迁至兴安岭以东、嫩江以西地区;金代初年再迁至嫩江以东蒲与路地面。辽代受上京道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金代受上京路的蒲与路管辖,并成为金朝的贡珠民,同时负责西部边境的防护任务。当时,朵儿边部一分为二,一支臣服成吉思汗的蒙古部,另一支与蒙古部对峙。1204年被蒙古部统一。蒙古汗国建立后,受(?)木哥斡赤斤封地管辖,建元以后成为辽阳行省的贡珠民。明朝初洪武年间归明。明嘉靖年间哈萨尔十六世孙爱纳嘎迁徙到嫩江东畔草原后,始称其部落为杜尔伯特部,从此朵儿边部再未见史载。  相似文献   

14.
辽代鸡冠壶的使用贯穿了整个辽代历史,并随辽亡而消失,具有鲜明的辽代风格,是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本文以辽代鸡冠壶的形制为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形制分类、实用功能及演变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辽代鸡冠壶的使用贯穿了整个辽代历史,并随辽亡而消失,具有鲜明的辽代风格,是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本文以辽代鸡冠壶的形制为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形制分类、实用功能及演变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所谓“辽代石刻”,是指辽代人到凿在各种石材上的“墓志铭”、“经幢”、“石经”、“塔铭”、“哀册”、“题咏’等。这些石刻文字均为辽朝当代人所撰写,因而所记当朝史事均较真实可靠,且很多为《辽史》等文献所不载。鉴于此,本文仅举辽史研究中的十个专题为例,就其在辽代石刻文字中的反映。以说明辽代石刻的史料价值。1、辽代石刻中的政治经济有辽一代所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有的于《辽史》及其他文献中有记载,有的或记之错漏、语焉不详,或根本不见文献记载。若查诸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则多有补正。如辽朝与北宋交战数十年,…  相似文献   

17.
高雷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15-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辽代考古挖掘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史学界加强了对于辽代墓葬、石刻碑文墓志等文物的关注,并由此进一步窥探辽代不同时期的契丹文化,从而丰富我国史学界关于辽代民俗、社会以及民族融合等史料内容.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辽代墓葬发展的三大时期,并就各时期墓葬所反映的契丹文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中央行政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中央行政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中央行政系统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行政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辽代考古挖掘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史学界加强了对于辽代墓葬、石刻碑文墓志等文物的关注,并由此进一步窥探辽代不同时期的契丹文化,从而丰富我国史学界关于辽代民俗、社会以及民族融合等史料内容。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辽代墓葬发展的三大时期,并就各时期墓葬所反映的契丹文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辽史·地理志>向来以其粗疏为学者们所诟病,故前贤考证、订补的论著甚多.而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其对辽代的建置有很丰富的地名渊源解释且有一定规律可寻,可据其从整体上探考辽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点.这一课题尚无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辽代地名通名、辽代地名专名、辽代的侨置与沿袭地名、辽代的美愿地名与重复地名四个方面对这个课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