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五月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先后组织了精悍的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全省和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这期间,我曾经在平凉地区作了较长时间的社会调查,先后与地区、县上的领导同志,讨论过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深感下列一些问题是具有战略性的,值得提请有关方面重视。要重视研究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要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编制这次战略规划中,省、地、县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本地区,本部门的战略目标的确定,有的翻两番以上,有的翻不上去,有的与中央同步。这说明中央的翻两番  相似文献   

2.
甘肃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干旱多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燃料、饲料、肥料、木料俱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森林采育失调,植被严重破坏,形成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植树造林和保护现有森林,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任务。一、搞好植树造林在甘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甘肃的森林,长期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六点九,而且多集中在祁连山、小陇山、子午岭、白龙江沿岸等几小片原始森林区,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河东地区多为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仅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年流失量约五千到七千八百吨,即每年有五毫米厚的表土被冲刷。河西地区有一亿亩沙漠。戈壁,风蚀、流沙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甘肃的二元经济结构甘肃的二元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双重封闭二元结构”。以城市工业为主体的区位现代经济和以农业为主体的非区位传统经济,构成甘肃“双重封闭二元结构”的第一个层次。甘肃区位现代经济的形成,并没有经历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逐步繁衍的自然过程,而是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依靠行政性的强制力量,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东部企业生产要素的整体迁移,植入甘肃经济稀疏区的结果。1952—1978年,甘肃工业增长速度高达14.74%,奠定了以有色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为支柱的区位现代经济。与此同时,以农业为主的非区位传统经济却表现出超稳定性。这一时期,甘肃社会总产值的结构变化值高达94.66,其中农业结构变化值为8.34,仅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工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江小涓目前,关于我国工业结构中长期变动趋势,尤其是重工业再度优先发展,及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经济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的较多关注。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谈一谈看法。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90年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多年来形成的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来调查、研究和探讨。现就以下四个问题,谈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轻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积极发展二轻集体工业,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二轻集体所有制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这对于争取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缓和就业紧张局面,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开端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从一九七八年第四季度在四川省开始试点,至今已五年了。五年的试点实践证明:我们的经济只有实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才能有出路,有前途,有生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根据党中央制定的改革的总方针,结合兰州市的实际,并着眼全国,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如下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正式制度(不包括各种组织机构)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只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主要具有复杂性、层次性、关联性和演进性等特征。研究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对于深化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搞好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扎西会议"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人政 《学术探索》2006,4(4):106-113
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在云南威信召开的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扎西会议历史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一时难以得出确切结论,如关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内是否设有常委、张闻天是"总负责"还是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存在各种说法,但却可以根据文献和史实,得出统一的结论,这就是对红军进行整编是扎西会议作出的决定,而不是遵义会议作出的决定,整编工作是在扎西会议后进行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是在2月8日的扎西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决议也不能简称为<遵义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大战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日本的工业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最快的.1951——1970年的20年,日本工业生产增长了15倍,每年平均增长14.1%,超过西德1倍,为法国的2.4倍,美国的3.7倍和英国的5.7倍。正因为这样,日本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1.
一(一)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甘肃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大致形成了两大类、五个经济区.第一类,工业高度密集区,这以兰州——白银经济区为代表;第二类,工业与农牧业结合区,其中有河西、陇南、陇东和少数民族等四个经济区。河西经济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吕、嘉峪关两个省辖市;陇南经济区包括天水、陇南、定西三个地区;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到1987年,全省生产力的区域分布状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全国许多省区,都逐渐注意并不断加强了对本省、市、自治区文学史的研究。有的进行通史研究,有的进行断代史研究,有的则集中力量研究某一或某些文学现象。总之,情况是十分令人振奋的。我们甘肃的情况如何呢?我们高兴地看到:粉粹“四人帮”以来,甘肃文学史研究也较前大大地显得活跃了。研究者多了,研究成果多了,研究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可以肯定地说,甘肃文学史研究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现在这样好的形势。然而,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甘肃文学史研究还不能适应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截止今日,我们既没有一套完整的甘肃文学史资料,更没有一部系统地论述甘肃文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专门著述,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一 世界上一切物质,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原子、原子核以至基本粒子,均有其内在的结构。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正以“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一。不仅自然技术科学领域存在一个结构问题,国民经济也有一个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必须从当前的生产力现状出发。但是,经济结构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的大问题,合理的经济结构对生产力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地、持久地、高速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也带来自然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破坏了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危机。因而,人类寻求一种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与保护、培育资源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建立“生态示范省”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6.
(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细、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工厂的生产计划由上级下达,生产所需物资由上级层层调拨、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由物资、商业部门收购;一切收入向上交,一切开支向上要;损失浪费不受罚,增产节约也无奖;赢利亏本一个样,“大锅饭”吃个饱。有的同志把这种管理方法概括为“四大”,即“计划大包揽,物资大统配,劳资大统管,财政大包干”。这种计划管理方法,使企业失去了生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造成了产销脱节;这种物资管理方法,堵死了物资流通和正常渠道;这种劳资管理方法,压抑了职工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使社会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除增加国家投资,新建或扩建工业企业外,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现有企业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企业生产能力的查定,是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进行的。正确地理解和合理地组织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查定工作,能够为企业编制生产计划,上级管理部门组织和安排工业生产,以及确定基本建设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由于这一课题所牵涉的面很广,在这篇文章里,不可能全部都谈到。现仅就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涵义,生产方向、产品品种及其构成变化对于企业生产能力查定水平的影响,组成企业生产能力的三个基本因素,以及企业和各个生产环节生产能力水平的确定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工业布局的意义与系统方法 工业布局又称工业配置,静态地考察,是指工业生产力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动态地考察,是对工业生产力诸要素在空间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计划地合理布局工业,是一项“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陈云:《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红旗》1959年第5期)工业布局合理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各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自然宝藏,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也关系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民族关系的正确处理与国防安全的巩固,因此是现代化建设中涉及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中长期发展的几个问题郭克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条件下,中国工业发展的宏观计划已不再通过对企业或地方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实现,而是日益具有指导性计划的性质。中国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正在拟订...  相似文献   

20.
一、工业支援农业的重大意义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号召工业部门坚决地把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工业部门的工作以农业为基础,它的重要涵义之一,就是工业生产面向农村,积极地为农业技术改革和农民生活服务,把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工业支援农业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这意义,概括地说,就是: 第一,通过向农业提供生产资料(首先是生产工具)和消费品,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重要的是,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改变农业生产劳动的物质条件,使农业集体经济从许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它能迅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民在不断增加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