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文化研究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代台湾重要的思潮和文化现象,它意味着台湾批判的知识分子寻找到一种介入当代现实的论述方式。在从"后现代左翼"到"民主左翼"的文化研究转型过程中,《岛屿边缘》和《台湾社会研究季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施萍 《社会科学》2005,16(11):99-104
林语堂与"革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他所坚守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理解.林语堂从"语丝"时期激进的社会批判转化为"论语"时期社会批评和文化建设并重,其态度的变化标志着评判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重建,他在原有的道德-政治尺度之外,又增加了文化的尺度,社会角色也由单一变为双重.在这双重角色中,林语堂更看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时期知识分子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后现代文化转型的不自觉。后现代社会是一个非规则化、不确定和令人感到恐惧的社会,然而,它却是一个追求个体自由的社会。后现代文化不仅是一种批判力量。也是一种解放力量。文化危机是对后现代文化的一种误读。新的文化范式是适应后现代不确定性而出现的,它强调跨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并且表现为一种新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知识转型与知识分子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知识境况与知识分子危机 知识分子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贫困、孱弱和尴尬。知识分子发现知识的疯狂增长使自己不再成为掌握知识的人,而日益成为被知识所拿握的人。他已经从博学之士成为一个狭窄领域内的“专”家,并因自己处身于物质增长而精神贫困的商品文化时代而饱尝失落感。 事实上,西方后现代哲人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注意到精神文化的崩溃和知识分子的漂泊无定感。法国思想家让一弗·利奥塔德指出,1968年“五月风暴”成为知识分子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5.
后马克思主义因其反宏大叙事的理论立场,而对唯物史观核心理论之一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不屑一顾。然而,后马克思主义既认为科学无能又承认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承认知识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动力作用,肯定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生产力承担者的角色。这些都表露出它对社会发展动力论隐晦而间接的认可,表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理解,已随西方后现代社会的推进而有着更为多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研究范式: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研究、知识分子的角色集研究、知识分子的场域观研究。在知识分子社会角色扮演的理论与实践中。诸多混乱与困惑即源于各种范式间的冲突,也导致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布迪厄“从场域到场域丛”的视角转换则较好地消解了文化与结构及单一角色与多元角色扮演之间的二元对立,较之以往的研究范式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分子的“后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信仰破灭,精英文化终结之后的后现代,把知识分子推向了大众文化。在面对人之死、主体之死的边缘化中,多向度、全方位地批判总结历史的馈赠,找到人类先天文化意义及行为准则,弥合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人为鸿沟,则是知识分子的后现代使命和命运。  相似文献   

8.
于文秀 《学术界》2005,(3):57-68
"文化研究"学派的知识分子理论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两个思想来源,对其精华进行了继承和整合,对其缺陷与局限有所超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今时代学院内外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的重构理论.这对处于文化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视阈下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肩负着批判和创新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体化为特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改革的监督者、政治民主的推动者、精神文明的守护者、公共话语的建设者. "仰望星空"和"脚踏大地"是人文知识分子社会角色未来重塑的两个支点.前者旨在参与全球文化对话.后者旨在回归中国文化土壤,二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文化的出现带来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隐退,新型文化媒介人的崛起。这个新兴文化群体追求情感探索和审美体验,传播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促使后现代新兴领域合法化,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等级差异,刷新消费者的接受力和领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