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山水诗呈现出世俗化的意象审美倾向。亭意象的大量出现,表现了宋人对山水诗的世俗化享受,非唐人寺庙道观的高雅。梅竹意象引入日常山水,不再是单纯的高洁之物。宋代山水诗意象的总体基调是清趣,俗中见雅。陶渊明在本时期接受高潮促进了上述意象的生成,田园情趣被纳入山水诗,拉近了山水之雅和人世之俗的距离。这既有理学的影响,也是市民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诗歌,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成为我国诗坛上现实主义的典范,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千百年来,他的诗歌特别是反映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作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传颂不绝。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杜甫不仅写出了极丰富的与当时政治社会直接有关的作品,而且还写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山水诗,其数量之多,超出了当时一般的山水诗人。祖国的山川风貌,尽收诗人笔下。在他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处处触摸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脉搏。因此,  相似文献   

4.
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王玫纵观整个古典诗歌发展史,山水诗的形成发展不是孤立的平面的,而是与其它类别的诗歌具有密切联系,在长期兼容并蓄相互渗透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独自特色。晋宋时期,山水侍从孕育而至形成,是我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这...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点山水诗的英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水诗是旅游景点介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国山水诗具有立体感强、字少意多等语言特点,且语法结构随意性较大。将山水诗翻译成英文时,首先欣赏名家的翻译佳作,对正确处理诗歌译文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山水诗翻译中还应注意中西文化视觉的转换、思维不同所引起的语言差异等,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了解诗歌的渊源典故等,以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大宗,但是古典诗歌转入现代,山水诗却几乎断了线。孔孚是新诗史上致力于为传统山水诗接线的第一人,他为诗坛留下了大量现代山水诗精品和自成体系的诗论。从山水意识的角度来看,孔孚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山水诗的天人合一精神;另一方面又赋予山水以情感、理性和智慧,不同于传统山水诗的"空"、"寂"品格。  相似文献   

8.
山水诗自古以来就是诗歌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笔耕的诗人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动人诗篇,也以这些宝贵遗产的熠熠光辉,烛照后人,使山水诗这一领域内人才辈出,花开不败。当代山水诗无疑深受了我国古典山水诗歌的影响,又无疑有其光大创新之处。本文试就古今山水诗歌的某些方面作些粗浅的比较分析。山水诗,注定要描山绘水,述记历史胜迹,状写风土人情,刻画风光物态。因为这样,就使古今山水诗歌有了比较相同的题材内容,或相同相似的描写对象。洞庭湖就是古今许多诗人描写过的。屈原有“跟杨兮秋风,洞庭波…  相似文献   

9.
近代诗人姚燮,在山水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理论主张“诗道性情”,且有复古倾向。其山水诗题材以描写浙东一域的山水风光为多;风格雄奇俊逸,造语奇特。其诗风前后期变化较大,后期风格转向沉郁;其诗歌也有不够含蓄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因于特殊情况,中国诗歌的世俗化进程迟至20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开启。但在历经三十余年的艰难探求后,诗坛学界对诗歌世俗化仍存有普遍误解和较深成见。鉴于此,文章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世俗化"之于中国诗歌的积极意义,并以"世俗与生命的融通"廓清其与"物化"、"低俗化"的分界,进一步明确了诗歌世俗化的内涵、原则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学语句,在结构上构成了起承转合的重要环节,在情感内容上使所表达的主旨意趣进一步具体明朗化,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谢诗写景繁芜的特点。玄学的高远追求提升了山水诗的脱俗品格。  相似文献   

12.
宋淑芳 《南都学坛》2009,29(5):50-54
在中唐文化转型过程中,白居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术意义上讲,他将儒家诗歌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他思想特征、处世态度、平民人格和生活世俗化倾向、诗学观念等方面。白居易思想上的三教融合、处世态度的"吏隐"、生活上世俗化的倾向、诗学观念上游走于雅与俗之间等,使白居易成为中唐从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3.
明代传奇历史剧创作伴随着明代中后期文化权力的下移产生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世俗化情感的描摹、世俗化信仰的利用以及世俗化生活的展示三个方面,使一贯以庙堂风致为特色的历史剧在审美风貌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4.
<正> 谢灵运乃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祖师。谢灵运以前的山水诗人,诸如曹操、庾阐、谢混等人多为学术界所瞩目,而与谢混同时的慧远,却很少被人提起。事实上,慧远自觉吟咏自然山水,形成了他的山水诗歌的独特风貌,给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慧远周围,形成了一个创作山水诗歌的作家群体,活跃在当时的诗坛上。慧远实乃山水诗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诗人。但是长期以来,慧远对山水诗歌的贡献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方家与同好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李白、王维是山水诗歌史上各具艺术风格的杰出诗人。本文用大量诗歌实例,从四个方面,对其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深刻理解两位诗人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及对山水诗创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在写景方面的进步,一是突破了《诗经》片言只语的古简风格,二是出现“极声貌以穷文”的倾向,三是情景交融表现意识的强化。汉赋在写景技巧上又有所进步,博喻之运用,尤显工力。但楚汉辞赋都不具备自觉的山水审美意识。魏晋人创作了具有自觉审美意识的山水赋,辞赋写景风格也趋于多样化。楚汉魏晋辞赋之写景发达于其它文体,主要缘于描绘性见长的文体特征。南朝以降诗歌高速发展,山水诗压倒并取代山水赋的地位;但山水诗在发展中吸收借鉴了辞赋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从苏山水诗拓宽诗歌表现主题的范围、较早运用完备的格律诗描写自然景物、艺术风格清新自然、山水诗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其山水诗创作 ,从而得出苏是改变初唐宫体诗风、促进山水诗成熟的关键诗人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鲍照与左思的简略对比开头,从鲍照山水诗中山诗与水诗的差异入手,进而探析出鲍照诗歌在四方面对屈骚艺术有着杰出的继承与发展:独特的爆发式抒情方式;浪漫倾向上的表现主义创作方法;象征体系中自我象征形象的完成;语言形式上的改革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的"清",首先是孟诗里的山水景致以清淡闲远为主,其次是诗歌语言的清新素淡,第三是在山水诗里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是清高脱俗的。  相似文献   

20.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我国山水诗歌这一文学中的大宗 ,也觉醒于这一时期。本文依据翔实的资料 ,较全面地考查了东晋高僧慧远及其以前的山水诗歌 ,指出中国的山水诗到了东晋后期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 ,而高僧慧远则是中国山水诗史上第一位自觉咏唱山水的诗人 ,对谢灵运以后我国山水诗风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