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李渔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渔是清初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更重视对其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的研究,而对其小说创作,特别是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则有所忽视。甚至有些权威著作,评价也不够公允、确切。本文在中国小说史的总体观照下,从李渔与他的前辈与后人的比较入手,在指出李渔小说种种局限和不足的同时,从李渔小说的“社会反论”问题,李渔第一个完成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立创作问题,以及李渔的小说观念、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风格、李渔对话本小说形式的革新与推进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李渔对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贡献,从而肯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曹去晶在南京生活和创作《姑妄言》的时代,正是曹寅父子任职江宁织造、由显赫一时走向抄家没落的时期。同为辽阳人的曹去晶与曹寅父子有所交往,当非无稽之谈;而曹雪芹与曹去晶相识,并在南京或北京读过《姑妄言》的手稿或抄本,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事。《红楼梦》“大旨谈情”,而《姑妄言》“大旨讽世”;但在思想和艺术上二书有诸多异同之处,从中不难窥见《红楼梦》受《姑妄言》的影响,以及《红楼梦》对《姑妄言》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李渔的小说,与在他之前的中国古典小说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作家小说创作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了,即作品出现了作家自我形象的寄寓。无论是《十二楼》还是《连城壁》莫不彰示这一独特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小说直到李渔才比较清晰地在作品中出现作家之自我形象,这与中国古代小说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传统密切相关,与小说作家创作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颇有关系。李渔之后无论是吴敬梓《儒林外史》塑造的杜少卿,还是曹雪  相似文献   

4.
李渔的十种曲不仅在戏曲技巧方面有突出成就,也能够反映出李渔人格的多面性。结合其他的创作和编辑作品可以看出,李渔戏曲在娱乐性之外还蕴含着他的处世态度、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审视。李渔在复杂心态的支配下选择"隐于市"的生活方式,同时怀有"经世"之才,积极思考政事,并且提供了不同于官方的历史视角。这些多角度的投射提供了全面认识李渔的途径,也提供了认识李渔戏曲创作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5.
李渔叙事结构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渔重视叙事作品的结构。李渔的"结构"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体构思意义上的结构,二是主题意义上的结构,三是谋篇布局意义上的结构。李渔对结构的讨论主要是从戏曲的角度进行的,但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运用到整个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与李渔都是话本小说大家.一方面,李渔的创作明显受到冯梦龙的影响,有些话本从人物到情节都存在模仿冯梦龙作品的痕迹,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梦想塑造自寓性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李渔话本与冯梦龙话本的差异大于相似,冯梦龙是话本体制规范的建立者,而李渔则是体制规范的突破者.两人的话本创作于不同的朝代,所体现的思想观念相去甚远,在婚恋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两人话本的教化方式也大不相同,冯梦龙的话本是寓劝惩于故事,李渔的话本则是用故事来证明某种教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小说自成一体。他既汲取了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小说的营养,又在其文艺观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创作个性,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李渔说过:“吾于诗文非不究心,而得心应手,终不敢以稗史为末技”。显然,李渔十分重视小说创作,且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编织故事。  相似文献   

8.
骆兵 《南都学坛》2006,26(6):61-65
明清之际学术转变对李渔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为李渔具有不定于一尊的怀疑精神、疏狂和倨傲的性格以及鲜明的创作个性。王阳明的心学和明清之际的实学两方面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使李渔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心学为体、实学为用的性质。李渔热心治史,说明他受实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建立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渔小说戏曲创作的“神引”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李渔在他的小说戏曲创作中 ,呈现出相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这种相同的文化思维模式铸成了他小说戏曲异形同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李渔小说戏曲的“神引”式结构。这在相当程度上也体现了明清小说戏曲作家的一种共同的创作思维程式。  相似文献   

10.
李渔的世界观与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同时又是戏曲创作和导演的实践家。他的《闲情偶寄》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导演和表演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理论的宝贵遗产。要正确认识李渔戏曲理论的价值,必须从李渔的世界观和艺术观谈起。  相似文献   

11.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他的词能确定作于任职山西期间的,有30首,几乎占他全部词作总数的1/6。在这些作于山西的词中,曹溶经常通过登览古迹抒发深隐的故国之思,如《绮罗香·云中吊古》和《永遏乐·雁门关》等。作者采用融藏今典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深隐地表现当代史事和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卒年,自明末清初以来有多种说法。唐代杜牧《李贺集序》中关于李贺享世年岁等有关年月的记载,是目前考证李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依据。作者曾考索杜牧《樊川文集》中所有记载年月的数目字及其表达年数的涵义。在上述考索的基础上,探讨了杜牧用数词表达年岁的习惯用法———即虚年计数法,藉以考得李贺生于公元791年,卒于公元817年。  相似文献   

13.
曹溶是清初著名浙江词人.他的词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由于他贰臣的特殊身份,这种故国之思多比较隐晦.词人往往采用一些隐含故国之思的意象,如南国、汉宫、落花等意象.由于宋和明的相似历史命运,曹溶还大量使用了与宋朝有关的意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和清代作家曹雪芹,同是大家族的末世子弟,同是写一部家族衰亡的小说,同是把部分家世现实写进小说中去,同是塑造“正邪两赋”的“新人”形象。反映前者对后者自觉的承继关系及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5.
童力群 《南都学坛》2002,22(3):55-58
雍正十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一年四月 ,早被革爵圈禁的纳尔苏 ,派嫡幼子福静向隋赫德索银三千八百两。事前有“曹家人”到平郡王府“行走” ,事后有雍正帝及宝亲王弘历为之开脱。曹家得银后可摆脱困境 ,捐纳州同。因此 ,对曹兆页家的穷困问题 ,有必要作通盘的思考 ;对“曹雪芹从乾隆九年开始创作《石头记》”的定论 ,大可怀疑。应大破“自传说” ,大立“他传说”。  相似文献   

16.
《状元娘子》是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先生的长篇力作之一,小说描写了晚清状元洪钧与风尘女子李蔼如的爱情悲剧。高阳根据史料来源,突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套路,进行重新创作,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残酷束缚与压迫。作者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晚清世俗生活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7.
曹贞吉,清初著名诗人,其外祖刘正宗在清初力倡济南诗派,以宗唐为旨,曹贞吉诗歌深受外祖影响,诗风发源于初盛唐。济南诗派另一领袖人物王士禛主张"神韵说",与曹贞吉交厚,对寄托遥深的曹氏诗歌亦彼为激赏。然而随着清初诗坛宗宋诗风的兴起,曹贞吉诗歌一为诗坛风气所感染,一为自身遭际所激发,由宗唐而宗宋,并最终融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对清代诗歌摆脱明诗余绪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蓉是湘军集团的元老之一,以才学抱负素著声名。他治学以程朱为归,力排汉学之穿凿,亦不取陆王之禅悟。由于尊奉程朱理学,他进而崇尚礼学,倡导礼治。其学术思想宏扬了湖湘学风,促进了咸同年间程朱理学的复兴,也对晚清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姜夔是词史上名符其实的经典词家,但在明清两代词史上的地位跌宕起伏。在明代姜夔的经典地位全面失落,清代则一跃而成为词坛第一号历史人物,获得了空前的地位。明清两代文人词学观的差异,是决定姜夔词史经典地位嬗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嵇永仁是清初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的戏曲家。他多才艺,工诗文,善医学,精通音律,酷爱戏曲,著有杂剧《游戏三昧》《续离骚》,传奇《珊瑚鞭》《布袋禅》《扬州梦》《双报应》,在戏曲创作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清初"三藩之乱"中,嵇永仁舍生取义,以气节著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