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新世纪人们普遍关注而议论最多的话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就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四川专门制订了全省“十一五”就业重点专项规划,各地都把促进就业减少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而四川作为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如何认识和解决四川的就业问题,我们根据四川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劳动统计年报作一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就业范围广,能够大幅度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衡量和评价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文章首先探讨旅游业对地方的影响的传导机制,然后介绍了旅游经济效应的内容和测评方法,最后对河北省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鸿  任懋河 《山西统计》2002,(11):13-13,22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旅游业,扩大就业。”这段讲话清晰地阐述了旅游业在扩大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对于如何发展旅游业和扩大就业的前提做了明确的指示。一、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工作中,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就业弹性较大。近年来国内旅游一直保持兴旺发达的局面。随着“黄金周”旅游的…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优势看四川旅游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蓉 《四川省情》2003,(2):32-33
“天府之国”的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各具特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选到314亿元,相当于GDP的7.1%。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强调应把旅游业作为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抓紧抓好。旅游业应成为增加经济收人、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四川经济和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四川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迅速增长,内蒙古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拉动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平衡国家收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把发展国际旅游业作为促进内蒙古服务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旅游业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制定了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内蒙古旅游业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准确、及时预测入境旅游,不仅有利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还可以更好的  相似文献   

6.
餐饮业不但已经成为了扩大四川内需经济的重要支柱,更加有效地发挥了餐饮和住宿业对扩大消费、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四川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一系列鼓励就业政策的实施,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构的基本形成,四川城镇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人数增加。据2004年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省城镇就业人口为1086万人,比二季度增加10万人,从2000年以来,四川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加均在10万人左右。2004年四川城乡就业人口达到4691万人,就业率为73郾25%,城镇就业率为53郾87%,城镇就业率比乡村低29个百分点。在城镇就业人口中,男性为606万人,占55郾8%;女性为480万人,占44郾2%。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就业率比女性高16个百分点。尽管四川就业…  相似文献   

8.
国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刺激消费,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旅游业又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9.
杨希水 《山东统计》2005,(2):46-46,40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对促进我市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一个能够拉动内需、带动众多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一个可以促进三次产业互相渗透融合,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催化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1.
邓颖  王卉 《四川省情》2007,(2):42-43
四川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以及总体经济实力的不足致使四川与其他省区相比,劳动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结合四川实际,探索出一条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有效之路,对四川,进而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以及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要求,从现实的、长远的角度看解决劳动就业问题首要和关键点是必须让人们成为就业主体,创业主体。由此需要我们在路径上努力实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被称作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其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对外交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曲阜旅游需求、旅游观念和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在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悄然兴起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旅游模式的新型旅游业态,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经济》2008,(1):45-48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我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44.7%,比2000年增长1.7倍。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消费热点行业,其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年7月,为了解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中国旅游业是在接待国外旅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入境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范围看,入境人数和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也是旅游目的地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入境游呈现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入境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四川鞋业不仅承担着解决就业的重责,而且是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破解四川鞋企生存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5亿元,全省星级宾馆累计接待总人数2450.01万人次,发放2000万张“熊猫卡”,2009年,四川旅游业交出一份可喜的成绩单。其中,成都以实现265.1亿元的旅游业增加值雄踞四川旅游业增加值排行榜首位,乐山、宜宾进入三甲。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业发展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云南省为例,依据1990—2019年的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研究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经济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长期来看,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会逐步降低、贡献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1年,四川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全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回升态势下,企业生产经营稳步恢复,用工总体稳定,主要就业指标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重点群体就业状况良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23,(1):26-27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2022年,四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城镇新增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群体就业总体平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稳”当头城镇新增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22年以来,全省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出台“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在多重困难叠加、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情》2012,(3):10-14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汽车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四川是全国汽车制造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之一,近年来,四川汽车产业产销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发展,2011年实现了汽车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三大历史性突破,远销国内外,“川”车已然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