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李士谦 《老年世界》2007,(24):35-35
清闲的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多有饮茶的习惯甚成嗜好。饮茶除了有健身的作用,还有健心的作用,故而有品茶之说,茶坊、茶店、茶楼、茶亭、茶联、茶诗,再加上众多的茶客,进而形成内涵相当丰富的茶文化。对众多茶客们来说,走进茶馆,品茶乐道,其生活大有赛过神仙之感。  相似文献   

2.
蒋伟国 《中外书摘》2009,(11):64-67
茶馆的阶层、职业分野 长期以来,茶馆的职业界限、阶层界限相当分明,因而不同阶层的茶客,只能到自己所属的茶馆去饮茶品茗,而不能随心所欲,误入与自己身分不符的茶馆的。这种惯习,在民同初期相当流行,后以社会的变动而逐渐被打破。  相似文献   

3.
茶的发源地是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烟酒茶"和"一日三餐茶饭"等,都反映出茶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按中国人的习惯,凡客人进门,不请吃饭可以,不敬茶则被视为不礼貌。茶已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向。茶楼是交朋友、消遣、洽谈生意、相聚的地方,这些社交活动都是以饮茶的方式进行。茶楼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它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斌武 《公关世界》2016,(21):126-128
说起茶馆,许多人可能会想起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因为这部作品太有名了,太深入人心了.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茶馆,是指喝茶的场所,在我国不同的地域,茶馆的建筑、布局、风格、功能、经营等各有差异,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例如: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称谓.  相似文献   

5.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涌现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茶楼,如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茶馆则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那么,就让我们走遍"东南西北",品评一下各地的茶馆文化,看看这"一方水土养出的一方茶馆"。  相似文献   

6.
知道临涣古镇,最早是在摄影网站上,印象中的临涣古茶馆,那是一个残存的、带着“古”和“老”的过去的神秘地方。  相似文献   

7.
当我年轻生命潮水大规模地撤退时,我仍旧漫不经心地围着一炉叫做“友情”的炉火烘烤着岁月。 我就像一个农人,席地坐在时间的旷野里,面前是由一个茶壶两个茶杯摆成的茶摊,独自饮茶。过往的行人都在埋头走着自己的路,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行人沿着时间的小径走过我的身边,如果觉得口渴,可以停下脚步,端起茶壶,与我共饮。饱饮之后,可以放下茶杯就走,我绝不挽留。 成长的岁月中总有一些这样的疼痛:与你融为一体的朋友突然离你而去,带走你我身上一部分的神经与血肉,你变得不再是你,而是一个失去了亲人的孩子,一个步履维艰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8.
爱如一盏茶     
蔡成  刷刷 《现代妇女》2005,(2):32-32
多年前,年轻的我不习惯饮茶。偶尔,我也会出入茶馆,却不是热衷于茶,而是喜欢茶馆里的无穷韵昧,喜欢那里幽雅宁静的环境,喜欢那里轻柔缥缈的音乐。甚至,我只是痴迷于茶庄里那位晃来晃去的煮茶女子的细碎脚步,和她茶道表演时婉转千徊的眼底波光。  相似文献   

9.
朱蒂 《金色年华》2005,(5):18-19
经营茶馆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只有通过充足的客源才能得以实现。而实际情况是,有的茶馆门庭若市,有的却是门可罗雀。纵观这些茶馆的成败,有无经营特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朱小田茶馆是近代江南乡镇最基本的物化人文景观,以此为视点,可以阐释乡土中国独特的运行规则。本文提出,在乡村社会的运作中,江南茶馆是乡村市场的结点、社区政治的焦点和闲暇生活的热点。作为乡村市场的结点,茶馆交易主要采取贸易洽谈、...  相似文献   

11.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12.
骆远 《老年世界》2014,(5):43-43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香港首富李嘉诚,14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到一家茶楼当跑堂。香港和广东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开始长达15小时以上的工作。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待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诚往往累得两眼发黑腿发软。  相似文献   

14.
骆远 《老年世界》2014,(4):43-43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门前的茶馆     
早在40年代的初期,我住在苏州的山塘街上,对门有一家茶馆。所谓对门也只是相隔两三米,那茶馆店就像是开在我的家里。我每天坐在窗前读书,每日也就看着那爿茶馆店,那里有人生百图,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6.
茶说     
《金色年华》2011,(7):41-42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相似文献   

17.
刘江 《老人世界》2008,(6):39-39
在卷怢浩繁的中国饮茶著述中,都紧扣着一个“品”字阐释饮茶方式,饮茶因而成为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产茶大国,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茶文化。伴随茶文化的发展,茶馆和茶室等各种饮茶场所在各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的茶室严重商业化,大部分倾向于娱乐休闲,很难体现出其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和内涵。因此,现代茶室的设计应融入传统茶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传统茶文化对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的影响,并对现代茶室空间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心静之时最爱品茶,闲来泡上一杯清茶,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雅士自居,但饮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艺术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到建筑、设计、文化等领域,是一种仁德和文化的体验,所以空间语言也是和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在当代商业空间中,茶馆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从茶馆空间切入,探讨茶馆空间的布置及空间装饰的多义性,为茶馆空间装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