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它和共产主义一样,都不是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原则安排和形式要求,那就是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实现人民的幸福。具体而言,它要求社会是公正的,这是人民幸福的基础;持续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幸福社会不竭的动力;建设幸福社会还需要法治作保证,良好的法治是幸福社会的必要条件;另外,幸福社会还必须建立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谐社会是幸福社会的底色。建设幸福社会,实现人民的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追求,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致力于社会主义幸福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自由幸福是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追求自由幸福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人追求和实现自由幸福。法治的自由价值和幸福价值高度关联融合。自由是幸福的前提,幸福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幸福是最高位阶的价值,意味着人生存和发展的完满;法治则是实现普遍自由和幸福的首选方式。资本主义使追求自由幸福合法化,却因其“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而制约着自由幸福的普遍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聚焦自由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既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护航,也促进“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实现普遍自由幸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是特指我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既包括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实现和谐社会增加了社会学意义的解析与实现途径,通过建立科学、完备的规范体系,建构多维度的社会成员联系网络,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信任,减少摩擦与冲突,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明确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走出若干理论认识误区;着重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是全面衡量和谐社会的最重要指标;初步探索"国民幸福指数"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弘扬延安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延安精神”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老传统,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要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必须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首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不可能构建…  相似文献   

11.
乐松  李玉明 《金陵瞭望》2008,(12):82-8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式下.为了维系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执政党必须公正地协调好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学理和历史的双层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重塑秩序与信任之间的有机关联,前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则能提升和谐社会的境界,让整个社会充满祥和之气。  相似文献   

13.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是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实现诚信友爱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个目标、每项内容、每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民主因素,离开了民主这个基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合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的发展过程,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一切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规律、全面提升人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19.
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者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发展的宽广领域,具有多方面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发挥人在各方面的潜能素质,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基本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仍存在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其主要解决的途径是社会公正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政府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