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概由于张謇在清末放言高论,名满天下,后来又办实业、兴教育,成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之一的缘故,笔者遇到一些社会人士以及个别的历史教师、历史系大学生,谈起张謇,都说他是“末代状元”。问题虽小,却不能不分清泾渭,订正舛传。其实,张謇是乙未(1895年)的恩科状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诏废科举,一切士子都由学堂出身。而刘春霖才是废科举前最后一科(甲辰,1904年)的状元。清朝从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开科取士,到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命运多劫,英年早逝。从1933年在哈尔滨开始发表作品,到1942年夭逝香港,创作生涯仅8个年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除了长、中、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散文。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优秀长篇小说知名文坛,但她那满贮着诗意的散文,却更具摄人的魅力。其实她的小说都明显地具有散文的特点。可以说,散文的美,代表了萧红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一、坦诚真实地述说亲身经历读萧红的散文,不难感到,作者是一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那所谓深不…  相似文献   

3.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彭琦在历史上,中国与西方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拟就中国同西方各国(此处特指西欧国)在中古时期(此指西方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政教关系史方面的差异展开探讨。一中古中西政教关系史方面的差异,首...  相似文献   

4.
中西美学在审美客体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儒家美学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力求从这种统一中去寻求美,也就是说,在中国美学中,审美客体决不是纯粹的自然,它应该是内容(伦理道德)与感性形式(自然形式)的统一;在西方美学中,审美客体更多的指向自然世界,更多地注重外在的感性形式,即便是指向人,也主要是指向人的外在感性形体,而不关乎伦理道德层面,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社科期刊编辑加工摭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科期刊的编辑加工,其作用主要可概括为一是改正和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提高稿件质量.二是使稿件符合期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编辑加工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其次要尊重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不能随意对稿件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尽量不改.更不能代替作者重写.另外,编辑加工在客观上对编辑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即编辑要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传统服饰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可以说中国服装文化属于一元化范畴 ,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 ,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而不强调个性效应。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服饰在西方被看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 ,故有“软雕塑”之称 ,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 ,讲究服装的外在轮廓线 ,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西方服饰文化属于多元化的范畴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个性 ,显示个性 ,这些表现是服装的物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美学的比较研究深入到美学陈述即美学语言的层次,可挖掘出不同文化圈在审美观念上的最根本的区别,可揭示出往往被忽视的隐伏的差异性。美学陈述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又可分解为专名、概念等等。在概念这个层级上,本文对美、丑、崇高、滑稽四个基本的审美概念进行了对比,表明由于历史文化和语源的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美学概念的理解,中西两大文化圈也存在着不应忽视的差异,经转译之后,会失去或增加某些意义成分,发生无法避免的变异。在命题层次上,文中讨论了审美条件层的描述句、审美判断层的判断句、美学原理层的理论句的不同性质,考察了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提法、美学命题是否具有还原性、美学语句“跨界”之后的情形等。  相似文献   

8.
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方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具有各自的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是“二元并存”,即世界有两个并列的、相反的本原。这两个模式的相同点是都有“二元”存在,它表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世界本体论实质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两个模式的不同点是,中国强调“二元”的统一,西方注重“二元”的对立。强调统一,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整体”或“有机”(曲线)的思维方式;注重对立,则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具体”或“机械”(直线)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各异的民族特性,对科学文化的奠定,风俗名教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业形式关采到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而女性的就业形式不仅反映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反映着女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日益关注女性的就业,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收女性从事各种职业,女性成为不容忽视的“产业后备军”,多渠道等形式地补充到各行各业中去。本文就此对中西妇女就业形式作一大概的比较。从西方国家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四方妇女的就业形式由半就业、计时工作、居家就业等非全日制的方式构成。半就业形式在西欧有相当长的历史。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  相似文献   

10.
张建平 《学术交流》2007,(8):166-168
禅宗大师们所追求的"有"、"无"思想,"我"与"非我(佛)"的统一,神秘的东西"不可言说","顿悟","默言"等禅理,在中国艺术家手中构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内涵。艺术家常常注重禅理的修养,直至用禅理来开拓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它们不同的制度类型,而由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而成的中西社会信任在传统文化、基础与载体、模式与结构、程度与范围以及理性追求等方面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社会信任正是依凭这些不同的特点在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需要基于道德和法制的社会信任作为内在支撑。以制度为基点对中西社会信任进行比较,不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任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构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预算制度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从专制的王权预算到民主政府预算的转变过程。预算审查监督作为立法机构对政府预算的控制制度,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它既是政府预算制度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政府预算制度产生的最初目的。本文通过中西预算审查监督历史比较分析,研究在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各级人大对本级政府预算审查监督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一、西方主要国家议会财政权的发展途径英国议会财政权的最终确立经历了400多年时间。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议会财政权相继确立,如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财政权…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新闻写作的文化比较郑亚楠一、中西新闻话语体系的流变及特征1精神代表与个性张扬思维运作是任何写作过程的第一步,认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法。新闻写作也不例外,在大量翔实的采访材料面前,如何表达这些东西与每个记者的思维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在预算表的凸现性、覆盖面、类别及比重、管理制度、支出质量、支出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应在坚持“公平优先 ,兼顾效率”的原则下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支出体系 ,单独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提高社会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绍春 《社科纵横》2006,21(9):15-18
本文在对中西各国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观察的基础上,指出中西各国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都是一种“历史生成”,都处于“基本适应,问题不少”的状态,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也要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西政治传统存在鲜明的差异,这可以从人性论、国家论、政教关系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儒家设定的中国人是道德人和政治人,基督教设定的西方人是宗教人;儒家设定的国家是道德教化的共同体,基督教设定的国家只是管理罪恶此岸的有限工具;儒家与政治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基督教则与世俗政治保持距离、予以限制和防范。上述三方面集中彰显了中西政治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葛雷、齐彦芬在《西方文化概论》一书中以浪漫笔调写道:“文学是哲学、宗教、思想、文化的最美丽的花朵。”并断言:“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如果以此为据,那么东方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等)就是世界文学的“后续部队”,这显然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无论从中西方文学史的纵向对比,还是某一时期中西文学创作成就的横向对比,都难以得出“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的结论,仅就小说《红楼梦》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成就而言,就敢于同西方任何一部文学名著相媲美。国际红  相似文献   

18.
周建芹 《生存》2020,(1):0099-0099
国学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当前阶段利用语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不断地增强自身对其的认可。此外,经典国学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国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国学教育的发展,立德树人,帮助学生传承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鹤 《求是学刊》2001,28(2):88-92
文章从中西方作家在观察自然的角度、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即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的选用所造成的静中之动与动中之静的区别、表层语言与深层语言的互渗中所表现出的因实造虚与因虚造实的差异以及由于主体与客体间位置距离所造成的合中之隔与隔中之合的差别等方面对中西古典小说中自然风景的描写模式作一比较 ,希冀从对比中得出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自然景观描写特点及模式更趋全面、切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伍志燕 《唐都学刊》2008,24(1):62-66
道德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和思想标记.由于中西文明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当代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容及特点各异.二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整体主义;从道德类型来看,西方遵循一条"元伦理--规范伦理--德性伦理"路径,而中国走的是一条"德性伦理--制度伦理"路线;从道德价值及评价来看,西方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等各流派以及每一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国学者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一些差异;从道德旨归来看,中西当代道德应服务于社会和谐,实现人类幸福之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