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剑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处于低落状态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 相似文献
3.
1989年以降,曾喧哗于中国文坛的新潮小说迅速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一批被名为“新写实”的叙事文学作品。将这种叙事文学冠以“新写实”的名称,此举既反映了文学批评界对这种新型的文学现象的无可奈何,也标明了新写实小说品性的复合性,在美学风范上它与其它文学派别之间边界的模糊性。诚然,就其力图准确、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人生的千姿百态而言,新写实小说的确与往日的批判现实主义有几分相近;就其细腻繁复地铺陈世俗生活的“原生态”来看,新写实小说又与自然主义相邻;或者,从其人物形象的渺小、平凡和生存行为的物态化来看,新写实又与现代主义文学精神发生了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新写实小说再评价张学军新写实小说是从8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的一种文学现象,在它刚出现时,正为文坛热点的消失而无所适从的批评家们立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种种理论概括,并作出发展趋势的预想。但是,由于新写实小说正处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何凌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新写实小说再论何凌枫1985年,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徐星等携着《冈底斯的诱惑》、《透明的红萝卜》、《苍老的浮云》、《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带着一股清新步入文坛,标志着新潮小说的开端。马原、残雪最具特征。他们大量借鉴、吸收西方现代思潮,运... 相似文献
6.
王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我总觉得,在时下的文坛上,再没有比新写实小说的处境更尴尬的了。接连不断的研讨、铺天盖地的宣传、读者颇高的期望,与天南海北难布战阵的艺术群落、千呼万唤终难面世的宏篇佳制,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反差——这些,铸成了新写实小说的现在时态势。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那些主将,无疑也处在焦灼之中。他们如同一度为全国人抱憾的朱建华一样,虽然重抖雄风,一鸣惊人,却总是难以超越昨日的辉煌。种种态势说明:新写实小说远非成熟的流派,过高的评估无助于它的发展;它是亟待实现自我超越的、仍需不断调整完善的小说艺术。现在,该是我们摒弃激动,冷静思索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523-527
隐喻和反讽不仅是诗歌语言与思维的基本原则,更是诗歌本体结构的核心要素。一首诗能否借助矛盾和限定条件来表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讽、隐喻携带的张力以及相互间的作用。隐喻能促成一定语境中意义要旨的相互联系与融合,构造张力关系的各成份。反讽因语境压力形成的悖论能修改诗歌情感表达中的固有意义,挤压出潜藏于文本各处的深意,或维护文本与语义的矛盾性悖反,以构建诗歌结构应有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陈晗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2):76-78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运用自然主义手法对性爱进行了自然真实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异性之间灵肉一致的性爱才是真正的性爱道德,提倡的应是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观.这种新的性道德观对后来的市民小说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晗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76-78
张资平的性爱小说运用自然主义手法对性爱进行了自然真实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异性之间灵肉一致的性爱才是真正的性爱道德,提倡的应是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观。这种新的性道德观对后来的市民小说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近年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图景可用异彩纷呈四字来形容。其中马来西亚曾沛的微型小说充满质感与美感,郑若瑟的微型小说涉及到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问题,心水的《养蚂蚁的女人》是一部凭感觉把握的微型小说,梦凌的微型小说集《结》则洋溢着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11.
古远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6
近年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图景可用"异彩纷呈"四字来形容。其中马来西亚曾沛的微型小说充满质感与美感,郑若瑟的微型小说涉及到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问题,心水的《养蚂蚁的女人》是一部凭感觉把握的微型小说,梦凌的微型小说集《结》则洋溢着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12.
余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69-72
"新写实小说"曾名噪一时,论者如潮,但多限于其现实主义精神.其实,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此类创作在写实性表现手法下,难以掩盖其现代小说的本质,无论是主题、人物还是叙述方式,小说的现代性都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3.
张俊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1):37-43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文学期刊、媒体等多方势力合力运作,共同促进了新写实小说思潮的产生和传播。新写实小说在还原日常生活灰暗面之余,也描绘出凡俗人生的脉脉温情,其背后是作家、读者和叙述者共同的温情观照。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的温情书写,有助于反拨学界关于其“零度情感”的定论,对其进行价值重估,更加接近新写实小说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新写实小说也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情感书写的突破,体现出作家对人生存状态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1)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特殊产物,永远无法逃避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而人,作为生活的主体,永远是文学表现的重点对象。文学的内容是人在各种历史条件下的全部生活。如果说文学有永恒的主题,那么水恒的主题就是“人”。“不谈爱情”的池莉其实 相似文献
16.
张蓓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36-38
新写实小说的题材和内容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这种对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重视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正是极具中国人性特色和心理模式的题材和内容,表现出对日常生存的整体性思考;小说主人公的"琐碎之轻"实为叙述者的"生存之重";新写实小说对于日常生存的细致描摹体现的绝非抱怨和逃离,而是理解与思考;新写实小说的"零度情感"深深饱含着对一个个普通生命的温暖和爱意,对一段段平凡人生的理解与尊重,所展现的生活之庸碌恰恰充满着文学应有的真实和厚重,引导读者正视平凡的生活,直面庸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冯仙丽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4):22-24
“新写实”小说以逼真的写实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烦恼和不幸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前所未有的关注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现状及人的生存价值的质疑质和探索。“新写实”作家在冷静探索和表现现代人的生存本相的过程中 ,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市民社会的到来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 ,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简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20.
罗守让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2,(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写实小说和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比较,肯定了新写实小说的某些新色,但重在批评它的偏狭和局限。同时,就个人的认识,对新写实小说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某种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