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该州发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湘西州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的现状,提出了树立旅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发展旅游教育、实施旅游教育创新等对策,促进湘西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文化旅游已是当下旅游业的一种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何在文化旅游中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丰富的湘西地区来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仅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促进自身产业转型的需要,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湘西州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就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融合模式和途径。从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产业融合的结果来分类,从时间型、空间型和产品型三个模式着手,进行产业融合,是比较适宜的角度和着力点。以此为基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应包括强化政府职能,引导产业融合;发挥企业作用,实施产业融合;突破资源整合,带动产业融合;突出创意技术,支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分析下的湘西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沁 《民族论坛》2008,(6):36-38
旅游扶贫是近年来国际上反贫困的一种新方式。它利用旅游业广泛的联带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特点,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在对湘西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湘西,大旅游,大扶贫"的扶贫发展战略目标,阐述了实施扶贫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本文阐述、分析了湘西州体育旅游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的情况,用旅游系统理论,从资源、环境、产业三个方面,探讨了湘西州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湘西州大力挖掘民族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形成了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了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等一批知名景点,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湘西自治州在民族旅游开发中也存在缺乏规划、开发水平较低、景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一)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民族旅游开发。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快速涌向西部地区,湖南省也提出了“举全省之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山区,以其自然环境的奇特优丽,历史文化的厚重渊源、人文景观的内涵浑厚、民俗风情的纯朴浓厚等优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就拿湘西州来说吧,该州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区,地处湘、鄂、渝、黔边界,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光辉灿烂的文化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使湘西州的旅游资源久负盛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湘西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旅游产业得到了长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23):38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胡恒洋一行来到湘西州,实地考察了湘西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就武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湘西州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国家农业部定点扶持等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三三四四"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四大建设",突出推进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9.
简讯     
《民族论坛》2006,(2):64-64
日前,中科院院士姚守拙、周兴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业翔、刘宝琛、闻立时等7名学者来到湘西自治州,为湘西工业发展献计献策。院士们认为,湘西州工业特别是冶金业,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大,必须采用新的生产工艺,进行清洁冶金;湘西州工业要取得好的效益,就要向精深加工发展;在产品开发上要力求自主创新,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特点与特色。(易长松)湖南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习,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一是制定政策明确要求各高校在年初确定预算时,提取学费收入的10%,专项用于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二是设立省政府奖学…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已开发和未被开发的独特资源。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旅游扶贫路径下是否实现了"精准扶贫",效果如何?如何提高"精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湘西州近15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下扶贫效果分析和对夯沙乡旅游发展中的旅游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认为发展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抓手,政府必须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瞄准贫困,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1.
湘西州文化瑰丽灿烂,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挖掘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旅游交通设施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过度商业化、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营销力度不够等仍然制约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促进多渠道营销等来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升级版,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主体功能区抛弃了传统以GDP至上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推进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立足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之一的湘西州,以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为指引,把湘西州主体功能区基本构想为限制开发区,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湘西州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已经跻身西部大开发行列。这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旅游大有可为。顺应西部大开发洪流,发展湘西州旅游,既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也可为建设湖南旅游强省作出应有贡献。发挥“五名”效应发展文化旅游湘西州地理特殊,历史悠久,有众多的名胜、名产、名人、名文、名诗,形成种类繁多、特色明显、品位甚高的旅游大观。从自然景观来看,有号称“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有武陵山中“千岛湖”的栖凤湖,有“高峡平湖一镜开,天光岚影共徘徊”的小溪林海,有“松杉万树遍群山,高望连城起白岚”的高望连城,有“青…  相似文献   

14.
宋本江  李六华 《民族论坛》2008,(10):30-31,27
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口素质高低体现的就是人力资本积累量的多少。湘西州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多、整体素质低,严重影响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贫困进程。本文对湘西州人口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控制人口增长、转移农村人口等多项措施来提高湘西州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3,(10):67-67
9月18日到19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报翔带领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等单位负责人到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调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湘西州领导叶红专、郭建群、邝邹飞、张永中、艾可知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6.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依据旅游空间结构领域中的核心--边缘理论,针对西宁城市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西宁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湘西建州50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劳动模范。笔者从湘西州总工会了解到,湘西州获国家级"劳动模范"称号的有37人,获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有167人,市、县级"劳动模范"甚至难以计数。这些劳动模范长期奋战在全州最需要、最辛苦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湘西州50年辉煌成就中有他们的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湘西州正积极将矮寨奇观景区申报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一个地区,人气旺了,旅游发展的推动力就会变得无比强大。矮寨大桥的通车,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旅游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当地百姓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纷纷投身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10):67-67
9月20日,湘西州第二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旅游产品精品展暨湘西工艺美术大赛在乾州古城开幕。  相似文献   

20.
陆九天  付雪莲  陈灿平 《民族学刊》2019,10(4):83-91, 125-127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湘西州是湖南省政府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表面上拉动了全州经济的平稳增长,但也带来了原有财政投入折旧加速、经济增长受限、居民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以牺牲工、矿产业为代价兴起的旅游服务业,加剧了当地的结构性失业,若矛盾没有解决,未来全州经济将有可能因单一产业波动受到较大影响。全州应充分考虑各县、市特有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借助“乡村振兴”这一政策红利,通过产业融合联动,因地制宜地布局三大产业,在平稳的经济增长进程中,务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构建美丽大湘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