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布依族蜡染是我国民间手工印染艺术中的一株奇葩,其特色鲜明的蜡绘图案饱含着布依族群众的勤劳智慧,反映出布依族人生产生活的地域特征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还蕴藏着
极其丰富的原始意义和符号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不仅花纹种类繁多,而且蕴含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现代苗族银饰图案内容趋于简化,青睐花草,成为苗族人民审美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体现。银饰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装饰,还是苗族民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扬武,一个近年来凭借苗族蜡染传统手工艺声名鹊起的苗族乡镇,其蜡染手工艺的传承以家族传承、口传身授为主,且传女不传男。在当前旅游开发、国家扶贫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地手工艺人的市场销售与推广意识得到普遍提升,主要以微信、政府培训活动、各种展会为主要市场推广方式,但在实际市场销售中方式过于单一且效果不大。合作社、个人家庭作坊和微型企业是当前扬武苗族蜡染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出的主要传承形式。技艺传承、市场推广、生存需求是影响乡村手工艺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童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2):127-129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染绘手工艺品,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艺术之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独特的审美特征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主要对蜡染的地域分布和审美特征做了几点简单的归纳,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信仰、祈愿和情感,以及他们的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5.
朱小英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5):134-137
民族艺术是各民族艺术灵魂和魅力的集中展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需要各民族的艺术去表现和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蜡染的传承和保护,尚有许多难题等待解答,蜡染文化事业还大有文章可做。作为文化产品,从根本上说,贵州蜡染的新老产品都有待开拓创意,做好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6.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文章从挖掘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并提出了苗族刺绣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6-72
蝙蝠纹是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福"文化的表现。文章以利川大水井蝙蝠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入手,从中发现作为"川盐"背景下发展的蝙蝠纹样,不仅是人们需求导向的物化表现,而且还是李氏家族彰显自家家族实力的财富象征。把它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用在建筑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更折射出趋利避害、追求圆满的民俗观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的苗族节日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对苗族社会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功能主要是传承、强化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放飞"个体,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绵延历史,育人无形;有效保护民间艺术和工艺;促进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独具特色的服饰图案不但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记录性,而且其浓郁的装饰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重现与发展。通过对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归纳与梳理,从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造型、构图及表现形式出发,结合现代针织男装设计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为我国针织男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元素,以寻求新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0.
秦中应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4-58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家庭教育是苗族社会重要的教育形式,是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推动苗族社会进步发展,培养和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维护苗族地区社会和平安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后,它仍是苗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功能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以湘西苗族为例分析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方式,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加强家庭教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苗族蜡染中的巫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苗族蜡染是制作苗族服饰的古老技艺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受苗族社会巫傩文化的影响。苗族服饰蕴含了大量的巫傩文化,并在蜡染图案及色彩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既散发着浓郁的巫傩礼仪意味,又隐含着浓重的怀乡恋祖的历史情怀。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斑铜工艺因其独特的材质与肌理、浓郁的民族风格、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目前,由于生斑材料的短缺、传承方式的局限及其与现代生产的不适应,生斑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虽然熟斑工艺由于应用人工技术和化学显斑而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没有化解传统斑铜工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社会的冲突.要发展和保护云南斑铜工艺,应通过积极宣传、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保护,通过建立专门学习和研究机构、促进产业化发展来加强技艺传承,通过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扩大社会用途、提升文化价值等来增强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3.
石德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6):39-43
排烧苗语虽然属于黔东方言,但是它自有其演变特点。它的一些语音形式是养蒿形式的发展,有的却比养蒿的更古老,有的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有的在苗语其他方言以及整个苗瑶语族都有一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2-126
通过对2000-2015年能够反映云南省政府投资、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之间关联关系的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当前阶段行政垄断措施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呈现负向抛物线影响作用,即云南省行政垄断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行政垄断对云南省政府投资呈现出正向抛物线影响,且二者之间关联关系位于抛物线下降区间。因此,云南省政府投资活动及其行政垄断均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二者表现出替代效应。但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行政垄断政策阻碍了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损害经济效率为代价而取得的。政府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使政府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干预意志,从而导致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云南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对政府行政执行力的监督,充分发挥作为监督主体对社会和经济服务管理职能,让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16.
罗兴贵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6):21-24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把苗语的词汇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合成词在苗语词汇中,不仅数量多,而且其结构方式也多。其中带有虚词素的合成词在滇东北方言苗语中比较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词汇的构造形式入手,论述滇东北方言苗语的构词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翁家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3):1-3
苗族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入住贵州,给贵州输入了新的民族成分,为贵州增添了规模庞大的劳动生力军,为贵州山区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而广泛的历史性贡献。苗族迁入贵州,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67-69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是苗族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色彩关系丰富而有序。服饰色彩与材料肌理交相辉映,色彩与声音互为烘托,使苗族妇女的服装动感十足,别具一格,是苗族妇女智慧的象征,其错落有致的色彩配置,既有古韵,又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廷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宫 ,加强了统治 ,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 ,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 ,大量汉族人民进入苗族地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