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变革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传统管理的困境出发,提出了经济知识时代的多个管理变革趋势即管理理念向发展型理念、柔性与集合管理理念、知识人格管理理念变革;管理结构变革是科层制的消解和网络式结构的创立;管理功能与本质则是创新管理变革;管理要素变革为知识管理、数字化管理和风险管理;管理过程机制变革为新型激励机制和组织再造发展的机制;管理方式变革是现代化管理手段、民主参与方式的变革;管理文化的变革则是综合交融式文化网络管理和虚拟管理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惊鸿 《理论界》2005,(9):148-148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沉积之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西方的管理思想有许多方面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管理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吸取、提炼中国传统人本管理的精髓,吸收西方科学管理的精神,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融合东西方管理文化精华、符合新世纪新经济时代特点的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营销及其思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传统的市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文化营销的理念。指出文化营销包括三个基本含义 :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而后讨论了文化营销六个方面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4.
孔孟荀游齐对中国古代民本理念的升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孟荀游齐是齐鲁文化交融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齐文化与儒学的交融,为汉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孟荀游齐是齐儒文化相互吸引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齐文化与儒学相互交融,实现了春秋初期以来民本管理理念的第二次升华,为汉代“德主刑辅”民本理念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链接了民本管理理念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孔孟儒学与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架构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孔孟儒学合理的思想成分基础之上并用现代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予以提升,其中的契合点即孔孟儒学“仁”和“礼”这两个思想体系。其中“仁”对应的是理念体系方面,“礼”对应的是制度体系方面。孔孟儒学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行政文化需要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间蕴涵的管理思想对行政文化建设有独特的价值。从行政文化创新的角度看,《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孙子兵法》的人文价值和科学精神与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管理理念;《孙子兵法》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当代行政价值观的重塑;《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与行政心理和管理艺术的提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德为先--现代人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轲 《学术探索》2002,(2):54-56
“以人为本”的管理 ,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 ,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 ,而必须借鉴、利用、改造。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共同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两国大学生在家庭理念、国家理念、个人理念和人际关系理念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的原因,中韩两国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观念,为中韩两国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基础,而文化差异也对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晋商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文化作为晋商经营和管理思想的文化底蕴属于非正式约束机制的范畴,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它对晋商的商业活动具有伦理理念与法律规范的双重作用。晋商的经营管理制度均是在传统文化约束和影响之下进行运行的,它一方面保证了晋商的长期兴盛,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晋商的衰落。  相似文献   

10.
医院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企业文化意识的影响力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具有独立行为特征和内涵,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它的实质是以人文为主体,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医务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科学认识和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管理理念,是医院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5.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