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郭剑林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几乎每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都一律骂倒。诸如:“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寡廉鲜耻的卖国贼”;“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等等,不一而足。究其根源,无非来自陈... 相似文献
3.
一种十分普遍的观点认为,从建中四年(783)开始,德宗对大臣表现出的比较严重的猜忌防范,是其本性猜忌所造成的。如《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条认为:“上(德宗)性多忌”。《唐史论断》、《读通鉴论》也有类似观点,我认为这不合史实。 德宗继位伊始并不猜忌防范大臣。史载“上初即位,庶务皆委宰司”,并希望宰臣们与他“戮力同心,以成大化”。任命崔祐甫为相后,“悉以国务委之”,并对他说:“朕与卿道合,天下细事,卿宜随便剖奏,无乃多疑朕也。”崔祐甫染疾卧病在家后,德宗也“大事必密咨以决焉”。但后来,德宗不再这样信任大臣,而是表现极其严重的对大臣的猜忌防范,但这种转变,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德宗在东宫为太子时,“受经于[张]涉。及即位之夕,召涉入宫,访以庶政,大小之事皆咨之。翌日,诏居翰林,恩礼甚厚,亲重莫比,自博士迁散骑常侍。上方属意宰辅,唯贤是择,故求人于不次之地。涉举怀州剌史乔 相似文献
4.
《中州学刊》1979,(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认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自相矛盾的现象。清儒焦循早就指出:孔子既强调“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却又允诺不死的管仲为“仁”(《宪问》);既主张“君子有九思”(《季氏》),却又说“以思,无益”(《卫灵公》);既肯定“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又高唱“有教无类”(《卫灵公》);如此等等,都是自相矛盾的。从近来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讨论中,人们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孔子哲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于各自侧重的方面不同,因而长期争论不休。“四人帮”全盘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并大搞影射史学,力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为其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人提出,应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再评价,以恢复孔子的本来面目。我很赞成这条意见。哲学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评价孔子,对于拨乱反正。发展我国民族新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下边我从孔子哲学思想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秦桧身后,对于他的评价问题,有宋一代,官方就几经变化。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高宗为褒其主和之功,题其神道碑额曰:“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为申王,赠溢曰“忠献”。太常博士曹冠撰溢议说:故太师赠中王泰桧,光粥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于贴危之中,恢太平于极荡之后;道德光天地,勋业冠古今,虽各道全美,不可主一善名一功,而崇报之典,严于定证。尤当先其报国之大节,传道之效焉。谨按说法:虑国忘家日忠,文贤有成日献。宜赐说日:“忠献”。①事过五十一年,宁宗开禧二年四月,以外戚入主大政的韩俯胄准备兴师北伐,使礼… 相似文献
6.
陈其美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任沪军都督,后来领导过反袁斗争,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八日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沪上,成为著名一时的“上海闻人”。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褒贬各异。褒他的人,称他是“民国伟人”、“共和长城”、“伟大的革命家”;贬他的人,则斥之为“上海流氓集团大头子”、“杨梅都督”、“资产阶级政客”。究竟应该如何评价陈其美才符合历史实际,须要探讨。本人想就下面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就民族英雄问题展开过饶有趣味的争论,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翁独健、白寿彝,邓广铭、岑家梧、何兹全等教授,都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迄今为止,这场争论仍未结束。史学大师们的议论,自然精辟独到,妙语连珠,但也决非题无剩义,没有可以商兑之处。兹就管见所及,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关于查田运动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至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查田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因此,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查田运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评价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发生于人类物质生产、物质交往和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活动中.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有共同生活方式和共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评价的积淀,具体表现为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舆论;来源于非日常生活的社会评价,是集团或国家意志的观念表达形式,具体表现为直接支配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社会评价是同人们怎样生活、打算如何生活以及对什么是好生活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社会评价也是人们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和支配生活的一种权力.在社会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当代,是否拥有和使用社会评价的权力,更显重要.研究社会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世贤是李秀成的族弟,生于一八三四年,广西藤县新旺村人。一八五一年八月,肖朝贵,韦昌辉所部途经藤县时,李世贤和李秀成一起加入太平军。一八五六年,韦昌辉在天京发动叛乱前,李世贤是太平天国的下级军官,并不知名。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一时出现“国中无将、朝中无人”的局面,李世贤和蒙得恩、陈玉成、李秀成经朝臣查选出来助国。从此,李世贤逐步成为后期太平天国的名将,征战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战场上,为后期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对李世贤却很少有过专门研究。有些论著涉及到李世贤时,评价部很高,说他是一个军事家、战略家,认为李世贤是独当一面的战将,是和李秀成等秩相同,作用相当的将领。至于李世贤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最后入闽的指导思想等等问题,一般论者多持肯定意见,实事求是地作具体分析似还欠缺。本文想就上述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1.
杨文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1)
从前年十月至十一月在太原召开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和全国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以来,在全国的主要报刊上,就如何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展开了有益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去年十月在安徽黄山又召开了关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专题讨论会。这个问题,对有些同志说来,还有一种历史造成的畏难情绪;但在有些同志看来,似乎觉得有点费解:要批判唯心主义,为什么还要正确评价唯心主义呢?显然,这些同志是把批判唯心主义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这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绝对对立起来了。其 相似文献
12.
应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重要、特殊的遗产。自1945年11月《沁园春·雪》开始发表问世以来,一直获得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影响极大。而“左”的时期,也出现过很多过头的赞颂,被抬高到“前无古人,尽无来者”、“每首气势磅礴,伟大正确”的地步。当今,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对它于以公正、准确的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毛泽东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少篇章确是非常好的,堪称上乘佳作,但有些也确有不足。这是因为:一、既为文学作品,就应服从文学批评遵崇生活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历史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但都离不开人。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构成了千姿百态、错综复杂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论是革命的阶层,还是反对革命的阶层,或者是同... 相似文献
14.
毓贤在山东对义和团的基本政策是“惩首解从” ,这一政策相对而言是比较开明的。在处理山东的民教交涉案件时 ,他坚持“持平办理” ,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从他的主流看 ,不宜评价过高。在清政府招抚义和团问题上 ,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际上把义和团引向了邪路。而他的极力主战 ,正表明他已经成为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中的一员。他不是对中华民族有功 ,而是有罪 ;不是爱国 ,而是误国。 相似文献
15.
16.
实践就是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活动 ,这就决定了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自己需要的满足情况 ,由此才产生对客体认知的兴趣。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理解价值和评价的关系 ,即价值第一性、评价是对价值的反映、价值在评价中呈现 ;但又必须研究价值和评价中的特殊情况。真理是评价活动追求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目标。规范是评价活动中的“逻辑细胞”。规范在整合价值信息中展开自身 ,形成价值判断。评价推理则是与事实判断相联系的价值判断的展开 ,并且归根结蒂是规范的分化和展开。这是思维形式自身运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用两点论评述明清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贵刊1992年11期刊载何桂春同志的“关于明清耶稣会士在华活动评价的几个问题”一文,读后感到文中某些问题的论述有失偏颇,不敢不辩。 相似文献
18.
(一) 要正确的评价隋炀帝开运河的历史作用,不首先摸清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情况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资料和我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一下子要摸得很清楚,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是有困难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在认真学习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原则性指示以后,敢于探索前人未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经》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学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近百年的现代诗经学 ,是对传统诗经学的继承、革新和发展 ,完成了《诗经》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型 ,从观念到方法 ,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诗经学前辈大师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革命性的贡献 ,使受益的我们 ,对《诗经》的认识脱离传统的桎梏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说达到他们时代的认识高度 ,还有待我们丰富和发展 ,其中某些观念和论断的偏颇 ,也有待我们来更新。一、《诗经》是一部什么书 ?《诗经》是一部什么书 ?古人说它是“圣经” ,早已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受到激烈的批判。那时的大师们称它是“民歌总集” ,… 相似文献
20.
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清诗矫元明的偏弊,兼学唐宋,是宋诗后的又一个大发展,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怎样评价清诗的成就?《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发表陈祥耀的文章指出:一、评价清诗应该澄清的问题:(1)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唐以后,诗歌依然是进化的,但进化有其曲折性、特殊性;所以清诗有能综合唐宋诗的成果的前进的一面,也有其不及唐宋的一面.这需要具体、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其全貌.(2)要澄清"同光体"诗人、梁启超、"文学革命"时期对清诗的一些不全面估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