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齐 《职业》2014,(4):36-37
2014年1月7日,中国“影视大亨”邵逸夫病逝在家中。噩耗传来,举世缅怀。大学里的“逸夫楼”, TVB里的肥皂剧,怀旧的邵氏电影,他的慈善捐赠,无不泽披万里,让人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隔着2000年生活在2001年,提起旧日时光更让人有恍惚迷离感,空气中仍旧充满怀旧的味道。我甚至忘了确切的那段时间,录音机的带舱一直被两张专辑占据,那些充满感觉的音乐和歌声不倦地流泻着。一张:许巍《在别处》。一张:《玻璃之城》原声音乐。 “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那遥远的忧伤。我的幻想……”那是在那些阳光有些慵懒甚至羞涩的午后最容易生出的感觉,慢慢分不清那唱歌的人是许巍还是你,那歌里的人是很遥远还是他早就是你? 1997年让人最狂热、最迷恋的就是许巍的《在别处》。他用《青鸟》、《水妖》…  相似文献   

3.
那些被误读的“怀旧” 2005年,法国人派特斯·巴斯蒂安在上海街头发现了一种廉价球鞋——飞跃,他探究了这双鞋的历史并为之倾心。  相似文献   

4.
环球遍刮怀旧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球遍刮怀旧风文/阿克塞尔怀旧是人类的天性。那浩如烟海的典籍,那林林总总的博物馆,都是人类怀旧的杰作。人生每天都在创新,又每天都在怀旧。历史长着两双眼睛,一双眼睛向后,一双眼睛向前。翻检完尘封的记忆,让我们再向前看。90年代以来,怀旧主题大行其道,以...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六年,一个叫北岛的年轻人在一首题为《回答》的短诗中重重地写下“我—不—相—信!”的呐喊,成为那一代人觉醒、怀疑和反思的先声。十年以后,一个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更年轻的歌手崔健,创作了这个民族有史以来第一首摇滚歌曲,被无数同龄人唱遍了整个中国,它就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名  相似文献   

6.
刘锴 《老人世界》2014,(3):38-3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7.
[街头调查之赞同的观点] “为怀旧者提供了平台”——“寻找初恋情人公司”为人们怀旧和宣泄往日情怀提供了一个平台,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把它简单地视为异类并加以棒打。 “在适当范围内可以接受”——初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美好的,每个人对感情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只要对方的行为不影响现有的感情,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老板的后续之妻文/罗汉果一不小心,我成了个体老板手下的打工仔上了个不包分配的自费大专,在几家“榜上有名”的大企业、大单位碰了几鼻子灰,当最后一次被人客客气气地“请”出来以后,那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街上车水马龙,人们大包小包地买着东西,...  相似文献   

9.
在满园金色的深秋季节,一位对于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故人将长眠在杭州安贤陵园内。这位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美国人”的故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他之所以在中国享有比在他祖国美国更大的名气,那是因为毛泽东的名篇《别了司徒雷登》成就的。这篇几乎为他盖棺定论的文章把他称之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使他无法实现生前的愿望,在他死后他的骨灰才被运回杭州故里,并安葬在他的亲人身旁。  相似文献   

10.
王石 《当代老年》2010,(4):13-13
中国古代讲究“秋冬行刑”,即凡被判处死罪的人,立春时不能执行,必须等到秋后才能处决,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以外。汉代以后,这一习俗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凡是亲身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当时流行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八个样板戏差不多构成了全国八亿人的主要精神粮食。由于不断地重复播放,人们对这些样板戏的唱词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了。有趣的是,在“文革”结束后,这些样板戏的片断仍然以各种方式被演出、播放或模仿,它们甚至成了卡拉OK中的保留节目。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经历过“文革”的不同世代的普遍的怀旧心理。然而,这种怀旧心理表明,在普遍崇尚文化多样化状态的当代中国社会中,样板戏在总体上已经成了历史的遗迹,不管它们的牧师如何祷告,它…  相似文献   

12.
彭雅青 《职业》2010,(6):70-71
提起富豪榜,如果你不知道胡润,你一定被骂作老土——这个专门为中国富人“数钱”的英国人,一晃已数了11年,被媒体封为“在中国最出名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13.
柏杨的时代     
就是他,就是这个人——他曾经是蒋中正的崇拜者,宣誓“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后来却阴差阳错因“侮辱元首”而坐牢;他多次企图自杀,也曾几乎被枪决,但最终活到了88岁高龄;他曾经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义无反顾地坚持“不但要崇洋,而且要彻底崇洋”;他也曾经因在牢狱中经受酷刑后屈打成招,而被一些人斥为没有骨气和气节,但出狱以后依然愤世嫉俗、嫉恶如仇、锋芒毕露,以批判者的姿态揭露文化的污垢和世俗的恶习,攻战不休;他时常痛骂传统文化,临终却没有忘记嘱托马英九找个忠心耿耿的“魏征”,仿佛一种回归;他嬉笑怒骂,其实内心沉重;1985年,他的《中国人史纲》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4.
乡情胜亲情     
蒋志诚 《老年人》2010,(3):29-29
人老了,喜欢怀旧,我永远忘不了湘乡市梅桥镇土桥村新屋组,那里是我和我的家人30多年前的“避难所”,是一个至今仍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怀旧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我们还不知道何谓“流行歌曲”时,一股清新的风从台湾吹过来,这就是那一阶段大家都喜欢哼唱的校园歌曲。曾几何时,它悄悄湮没于越来越快餐化的城市音乐中,商业歌曲的流行成为通俗歌曲的主流。但直到今天我仍喜欢说:如果就内地、香港、台湾来比较,台湾的音乐人文气息是最浓郁的。到1999年你更可以发现,疲弱多时的歌坛竟挤满了悄悄崛起的台湾原住民。现在你可以很轻松地数出他们的名字。“音乐长老”郭英男,排湾族的英雄“动力火车”,做世界音乐的新生代“原始林”,活力加魅力的“阿妹妹”,最新消息现在…  相似文献   

16.
博客(BLOG)是英文Weblog的缩写,中文译名为“网络日志”,而“Blogger”则是指写“BLOG”的人,指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快速发展,预计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共有网民1.8亿,博客作者(Blogger)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一个叫林书豪的年轻人忽然火了。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到东半球的中国,无数人都在谈论着他。这个曾有过两次被裁员记录的尼克斯“板凳球员”,在2月4日那一天得到了临时上场的机会,从此一鸣惊人,带领球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疯狂的佳绩。  相似文献   

18.
<正>《那山那人那狗》于1999年公映,该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生离死别的场面,有的只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对不善言辞的父子还有一只忠心尽职的“老二”,但是如此静谧简洁的元素与场景,却构筑出一副清新质朴的诗意乡村画面,清丽隽永。导演霍建起本人曾如是表达:“可能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吧!很多文学家都喜欢写故乡的文章,我虽然不是文学家,但我也有一种思乡的情怀。”的确,霍建起在这一山二人一狗之间构建起一股恬静却又深沉热烈的乡情。  相似文献   

19.
长寿,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激励着多少人为之求索。然而最终如愿者总是少数,大多数不是被这“坡”就是被那“坎”阻于长寿大门之外。由此看来,充分认识这些“坡坡坎坎”,并设法逾越之,才是明智之策。那么,长寿途中究竟有哪些“坡坎”?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0.
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怀旧与返朴成了21世纪现代人追赶的潮流,手工千层底布鞋日益受到追捧,中国市场上经营干层底布鞋的店铺随处可见。2008年6月“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