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乡镇企业的社区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乡镇企业自发展之初,与其所在的社区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依存关系,无论从产权关系、发生过程还是从企业主体行为看,都有着高度的社区性,这是与其它国家农村工业的显著差异所在.本文首先从社区及乡镇企业社区性的概念着手,客观分析社区性在乡镇企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革社区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被视作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历来被我们作为经济和政治稳定的根本,这些年一场又一场灾难性的洪灾和旱灾之所以没有击垮我们,国内外一小撮敌对分子所掀起的政治风波之所以没有动摇我们,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生产的连年丰吐。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搞活了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商品流通,为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起了一座桥梁;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景象。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社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女性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 ,早期的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使妇女在本社区内部实现了工业就业和工资就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使得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不再对妇女宽容 ,这导致妇女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和约束。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试图从分析农村女性实现本地非农就业、平等进入农村社区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出发 ,提出促进女性劳动力平等转移的对策和公共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持续多年发展势头良好,效益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夹缝中生成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其巨大的生存优势。它在支持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国民经济的增长格局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有些地区、乡镇企业有“半壁江山”和“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誉。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开放程度不断深人,使乡镇企业处于复杂和艰难的经济生存环境之中。一些在高速发展时期不易觉察的隐患和不足纷纷显露出来。据调查,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率达15%,比1…  相似文献   

5.
以工业为主的社队企业的兴起及之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即基于特定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在农村发展工业的战略主张,依靠特定农村治理和发展机制——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统筹和积累机制获得“第一桶金”孕育兴起,受益于特定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搞活政策而异军突起,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发展空间而超越农村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农民主体性参与和农村社区性是乡镇企业的两个基本特征,也是乡镇企业在夹缝和歧视中发展乃至异军突起的内在因素。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借鉴农民主体性参与成就社队企业兴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智慧和经验,形成以股权联结尤其是股份合作制激励农民主体性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罗宁 《天府新论》2006,(3):68-7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是由社会、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倘若只采取单方面的措施,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只有结合城市与农村的特点,一方面,解除劳动力自由流动限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使农村逐步实现城市化,从而使中国由二元经济顺利过渡到一元经济。  相似文献   

7.
由农村流动到城市居住的女性不仅要和男性一样面临户籍制度所带来的权利障碍,同时还要面对传统社会性别的角色期待,这使农村女性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从经济层面、社会交往层面、心理层面三个方面对北京市U社区农村女性的城市融入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群体平衡了城市的接纳与排斥,兼具传统和现代性别观念,拥有自己的亚文化,形成了城市边缘的新乡土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5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约230多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乡镇企业上交给国家的税金,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0%,安排农村劳动力420多万。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由于忽视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不少环境问题。一是乡镇工业的“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温州市某两个小镇一度办起了二百、三百个电镀厂点,电镀污水四处横溢,污染了河水、井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经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1986年出版的农村科普小丛书的一种。本书是新彊农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所田永库同志应新疆科协普及部的邀请编写的。全书分十二章,全面阐述了乡镇企业的生产及其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方针,经营范围和管理原则;乡镇企业的经济信息,市场预测,经营决策;乡镇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经济合同,经济核算与经济联合;乡镇企业的规划,发展战略和组织领导。从上列各章内容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已成为目前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经济潜力的经济成份。灵活的发展机制、营销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调控机制、生产要素流动机制,使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了活力。但是,在看到其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乡镇企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研究乡镇企业的经济行为,克服不利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王永作江苏省分布在十一个省辖市内的城市工业,国营大中型企业,由于资金、体制、产业结构等诸方面原因,城市工业不可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且绝大部分第三产业容纳程度也颇为有限。尽管进行物质生产的生产要素来看是相同的,但...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个经济特征,就是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滞后性。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大体皆从1984年后起步,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其发展是很微弱的。1985年,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八省区的乡镇企业产值为129亿元,仅占全国的4.6%。依据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要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以至地区经济的强有力的支柱。 对于乡镇企业尚属起步的落后地区来说,及早制定正确有效的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而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直接的理论依据就是对落后地区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落后地区工业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客观规律性的探索。明确了情况,把握了规律,正确的战略制定大体就有把握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工业分散发展的弊端,指出农村工业必须在布局上趋于集中,并且这种集中要突破城市社区的束缚,为此本文提出:邦城设区发展农村工业,即在现有基础上,在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城市附近开辟“特区”,吸引各地的农民企业家来此开厂办店,从而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样做,在理论上,可以突破农村工业就地发展论、小城镇万能论及控制大中城市规模等,使农村工业按照工业发展的固有规律在最有利于实现聚集效益的地方布局、发展。实践上,可以改变农村工业的分散布局,解决农村工业分散化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形成农村工业在自然村落、小城镇和城市地区的多重布局,还可以使农村工业分享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农民被排斥在城市化进程之外等问题,促进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变。最后本文提出了邻城设区的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研究曾永寿近年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动,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它不仅引起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使我国农村由落后的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向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而且,开始冲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改善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处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第三阶段。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当坚持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思路。1.从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工业规模扩大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和产品销售市场,以创造工业就业机会;2.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劳动积累弥补资金不足,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资本弹性;3.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推行“乡镇企业连片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而崛起,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乡镇企业所具有的某些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而市场竞争的压力更迫使其本身固有的缺陷日益暴露,从而危及着乡镇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如何使乡镇企业摆脱困境、重振雄风,就成为摆在我国乡镇企业面前,尤其是内陆地区较多的乡镇企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产权制度创新入手,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改制造,建立一种既符合乡镇企业特殊情况的,又满足股份经济一般规范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台作制,彻底转变其经营机制,从而为乡镇企业的腾飞,为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一个坚实的微观组织基础,将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持点之一,是通过创办工业团地,组织密集型的工业群落来获取相对理想的规模效益。而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流弊,在于微观布局(厂商布局)过于分散和无序,即所谓的“村村点火,队队冒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地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大增加了生产的社会成本。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众多的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到农村工业小区内创办,以取得现代工业所追求的集聚效益,是乡镇企业长期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工业是指农户家庭独立经营的工业。它的产生和发展,使乡镇企业成了从乡镇到村寨到家庭的多层次的农村工业结构,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一条新路。现从黔西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谈一点认识。一、家庭工业的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西南州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截至1984年底,已有乡镇企业14,008个,家庭经营的占94.9%;乡镇企业产值5,057.78万元,家庭经营的占76.5%,在家庭经营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家庭工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