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景云祥 《兰州学刊》2007,(10):72-75
内部化和集群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两条基本路径,农业产业化中选择何种路径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定条件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这需要基于区域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产业化路径.农业产业化的路径,可以是从内部化路径到集群化路径循序渐进发展的,也可以是在从内部化向集群化演进中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农业产业化中应相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贾玉巧 《天府新论》2007,(Z1):44-45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银川市委、市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但是,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规模程度较低、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发展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及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是加快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力资本困境,从职业农民的特质出发,揭示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和路径.研究表明,职业农民是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现代农民,具有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应以职业农民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于职业农民主体的引领作用,创新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和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10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本期“每期一题”聚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体系、产业集聚、品牌建设等维度提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支柱产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结构完整、运转灵活的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这对于加快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行项目农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能力;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中国农业发展6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刻。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文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阐释了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变迁与农业发展的路径,对目前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模式创新、政府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必须按照市场化、开放化、社会化和科技知识化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依托农产品基地形成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农业工业化发展;二是大力扶持依托园区建设促进农工商企业聚集发展的规模农业发展;三是大力促进适用性技术与先进技术相统一的技术农业发展;大力依托专业市场和品牌优势推进多功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从嵩明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践看 ,当前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必须解决好农业发展新阶段上八个方面的矛盾 ,同时着力抓好嵩明县“十大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并不意味着大力发展中高端房地产项目,不意味着要素资源继续向中心城区集聚,不能忽视农业的传统和基础地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关键目标,而发展现代农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抓手。发展现代农业,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机制,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价格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二元工业化及其主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二元工业化,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实现,这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与了解政府在发展农村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建设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加工型工业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必须进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和管理。农业产业化架起了家庭经营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的桥梁 ,为农业商业化和企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有利于农业的不断创新 ,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在理论上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在政策主张上强调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工业化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经历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提出了成功工业化的标准,对国家工业化的成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税收改革。总结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的理论研究及其新进展,对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等的永恒魅力与社会扁平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治南 《河北学刊》2006,26(2):87-91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执著追求。相对公平的社会呈现扁平化态势。扁平化反映的社会实质是平等,而谋求扁平化的基本策略是公平,扁平化运动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条实践路线。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建立社会保障,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发展社会公益与福利事业,建设服务型党政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策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县域有其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能够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基础性作用的积极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认真把握的。胶南市立足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靠近青岛的良好区位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并实施了以临港经济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培育起特色鲜明、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优势、强势产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十一 《云梦学刊》2006,27(6):76-78
我国高校科技企业是高校利用科技优势创办或参与创办的科技经济实体。高校科技产业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应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创新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改革投资体制等。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拓出新的发展思路.从建立创新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推动及增强研发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阳 《兰州学刊》2010,(7):189-192
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