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国秋 《学术交流》2001,19(2):23-26
人的个人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在私有制社会,只讲人的个人价值,忽视人的社会价值,甚至否定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社会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但在以往存在着只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人的个人价值的偏向.这样做的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但人的社会价值相对于个人价值而言,是更重要、更带根本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的个人价值.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价值目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反对和清除精神污染,这对理论战线是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我们理论战线确实存在精神污染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在探讨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些文章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在思想和理论上制  相似文献   

3.
柳卫民 《社科纵横》2005,20(4):78-79
社会转型的今天,环境污染、资源滥用、假冒伪劣、贩毒吸毒等社会问题无时不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健全人性的丧失,道德标准的失衡是其主要因素。跨跃功利教育,复归人性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将人性的完善、升华与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80年春,罗马尼亚政治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一书.这是罗马尼亚社会政治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本集体论著,由扬·图多塞斯库和阿·卡扎库主编.全书分为《矛盾的一般理论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发展与矛盾——矛盾的表现领域》和《社会综合发展的辩证法——行动和决策在解决矛盾中的作用》三大部分.编者在序言中说: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主要矛盾表现为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它的两个组成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统一(相适应)的范围内处于经常发生又随之得以解决的不相适应的状态中。因此这一矛盾成为社会义制度下生产方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它辩证地制约着生产方式的自身运动。与生产方式自身发展的主要源泉同时存在的还有生产方式两个方面各自内部的矛盾、对立和差异;在生产力中表现为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发展与工作者、生产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拙文试图就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结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道德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党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群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着重对劳动能力的构成及其补偿、劳动能力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劳动力产权等问题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了论述。文章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内涵的拓展及其劳动创造价值形式的新变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当人们感叹于广告浓重的商业色彩而又无奈时 ,1 987年 1 0月 2 6日 ,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首播一则关于文明乘公交车的公益广告《别挤了》。从此 ,公益广告以崭新的视角 ,开辟了中国广告的另一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开拓耕耘 ,公益广告以她的清新、以她的质朴无华、以她的真诚与爱心令公众耳目一新 ,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同。而公益广告也以其独树一帜的风采 ,从广告之林中脱颖而出。  一、公益广告含义及其特点所谓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 ,它是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9.
杜乾举 《社科纵横》2007,24(4):19-21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它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驱力和基本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源泉。因此,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关于根据社会人口结构以及今日社会的成熟程度来确定“个性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揭示实现教育总纲的阶段问题,至今尚有不少争论。所谓和谐的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根据现有材料可以举出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实  相似文献   

11.
略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学术交流》2002,17(3):9-11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分析 ,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预见的目标———人的现代化 ,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郭成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13.
(一) 1.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既是社会发展论中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又是当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各种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社会发展动力,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因和力量。在这些动因和力量的作用下,社会就会沿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不可阻挡的前进。 2.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社会发展动力也是错综复杂的。把社会发展动力非此即彼,或者单纯地归结为某种精神、意识的力量,或者简单地说成是某种物质经济力量的作用,未免失之于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简单化。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是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精神因素等各种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力量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多党制问题,近年来成为学者们特别注意的对象。不仅法学家,而且还有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既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在发展,也是因为有必要更详细地规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战略和战术。  相似文献   

15.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吗?对此,长期以来人们的回答始终是肯定的。但实际上,这个命题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对于社会主义形态或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公有制当然地居于本质的地位,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公有制并不居于本质的地位。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答,我们有必要先辨析一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与社会这三个概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形式的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即是说,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形式、政治形式和各种意识形式或形态构成的统一整体。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论证劳动者变成他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奴隶”;劳动者生产越多,他所有的就越少。他不仅提出异化是劳动者的产品异化的结果,是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和资本家的控制所造成,而且还概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表现为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第二个特征表现为劳动的外在的性质,这说明劳动是被迫的而不是自由选择的。第三个特征是  相似文献   

17.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0):40-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公民社会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公民社会蕴含着深刻的内在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从思想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基本的价值意蕴。自由主义作为公民社会价值意蕴的核心是消极自由,其直接表现为私法自治精神,只要是私人能完成的事务就不准公共权力插手,但单纯的自由主义还不足以支撑现代公民社会。共和主义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另一个价值意蕴,其核心理念是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自由,直接表现为公共精神。从宏观方面来说,自由主义型塑了政府与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政府不准过多地干预社会事务;从微观方面来说,是共和主义的公共精神造就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现代公民,而没有现代公民就没有现代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李绍昆先生为著名美籍华裔学者,1987年12月22日应邀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讲学。在《痛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总题目下,李先生共讲了六个问题:(一)从题外的两篇文章说起;(二)墨子的人生观;(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观;(四)傅伟(勋灬)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五)欧美人士的人生观;(六)个人的一得之愚。因篇幅所限,本刊选取其中第(二)、(五)、(六)三部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