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最具有决定性的竞争。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事关油田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分析油田三支队伍状况入手,阐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强调油田上下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优秀人才队伍,引导、保护、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迟后,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企业快速持续的发展。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保险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本文运用管理学和保险学等学科知识,对新形势下的我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作出以下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臧庆虎 《经营管理者》2011,(19):153-154
<正>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但凡成功的企业,都要通过构筑人才高地培养一支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来推动企业快速的持续发展,人才的成长需要企业的培育包括各种制度的鞭策和激励,本文将通过云南二建在人才培育上的一些理念和措施对人才成长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一、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国以人兴,政以人治,企以人胜",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科教兴国、中原崛起、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于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确保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才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宝贵资源,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企业发展关键环节。要切实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保护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人才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科教兴国、中原崛起、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于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确保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建设这个根本。而抓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仍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当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时候,当知识经济时代迎面而来的时候,人们对人才重要性的体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正迅速地由依靠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工业经济,向主要…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两年前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在思想观念上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强调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发展战略上,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工作重点上,提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在激励机制上,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各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学习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效,就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熊力 《经营管理者》2009,(24):327-327
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才是重要的基础资源。企业在管理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流失时有发生,这必然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作为企业管理要素之一的企业文化,则是联系企业和人才的重要纽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减少人才流失,留住核心人才,将会对企业打造稳定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长期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3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我省如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问题,立足我省人才队伍现状,针对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内、省内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从学术角度为促进我省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现将专家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孟一兵 《经营管理者》2014,(27):182-183
人才为兴业为本,专业人才更是企业人才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人才资源中尤为宝贵的资源。在邮政企业转型的今天,必须要打造一支坚强的人才队伍,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这是企业"强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多渠道聚才,制定各种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当前邮政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也是众多企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建立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一支适应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营造"人人能成才、个个有舞台"的员工成长氛围,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人才质量是推动企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构筑员工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趋势,如何扩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更好地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及时紧跟形势制定并实施正确的人才战略。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在抓落实上出新招,努力形成吸引、集聚优秀人才的新优势,才能为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人才现状,提出企业应转变观念,从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快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3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等问题。会议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实际上,国家间人才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最关键因素。国际上的人才争夺战早已打响,西方一些国家在抢占国际人才的实践中还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我国在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一系列重大的人才工作的政策以及改革措施逐步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的重大发展。各地政府如北京、上海、大连以及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突出,已成为国家发展第一战略资源。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揭示了新时期人才工作的规律.形成了内容非常丰富、思想十分深刻的论述和观点,成为指导我们加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杠杆,那么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就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来临。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当今社会的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着眼于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本文以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为实证研究,探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