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兰英 《管理科学文摘》2014,(11):123-124,126
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正当其时。笔者以丘区县井研为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盈利能力增强,农业品牌效应提高,催生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但是也存在着资金困难,扶持薄弱,运行乏力、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笔者力图通过思考,找寻"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丘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农村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其基础工作是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而夯实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查伟华  颜青 《经营管理者》2011,(7X):252-253
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作为农村消费市场的重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和扩大整个消费市场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流通网络建设组织角度对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开拓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现代流通网络组织下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开拓模式的新型战略——123工程,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的目标。农业经营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农业、农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要从农业产业的产权制度和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入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省新型农村经营体系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9月18日召开的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上吹响新一轮农村改革冲锋号。按照这次会议建立的四川深化农村改革工作台账,今年将完成23项农村改革事项,试点探索6项,研究谋划2项。今年将完成的23项农村改革事项中,研究制定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旨在促进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快速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农业产化发展的。建昌县也不失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吴金星 《决策与信息》2010,(10):184-184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联社在经营管理中,基本上是遵循服务、低收益、投入面广的经营原则,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发展他们在经营与管理中既要拜托历史包袱等沉重压力,又要开拓新型的服务市场,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经营与管理中若干问题,提供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解决"公司+农户"模式违约问题的优化模式和对策,通过静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公司+农户"模式违约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风险的存在,并得出了稳定的"公司+农户"模式的价格波动区间;契约稳定性模型揭示了"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交易费用的降低、约束机制的加强和信誉机制的建立都有利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稳定和发展。引入期货、期货期权对"公司+农户"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公司+农户+期货"优化模式能解决公司的违约问题,但没能解决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违约问题;"公司+农户+期货期权"优化模式从根本上扼制了农户的违约行为,规避了公司远期合约的市场风险,稳定了公司未来的得益和农产品货源,也解决了公司的风险和违约问题。  相似文献   

9.
方春华 《决策》2014,(4):J0008-J000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含山县作为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在培育更多、更大、更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狠下功夫,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五个机制"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且存在着心理贫困、公民意识薄弱、权利缺失和差别歧视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定州市部分农村人力资源情况调查,从农村人力资源、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产权等角度分析,提出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消除不合理的歧视制度等措施,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经营管理者》2013,(26):61-61
对农业银行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在宏观领域中要实施经营思路转型:一是在总体思路方面,加快实施服务"三农"和"蓝海"发展战略;二是建立系统地、全面地、可操作地"蓝海"经营模式。在细化层面要重建全景市场边界:一是以客户价值为基础,积极寻找新机遇;二是重视人员管理,开辟人性化经营的"蓝海"。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动态     
浙江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全覆盖浙江省2006年11月正式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截至今年4月中旬,参保农户达979.18万户,保费收入1.14亿元,参保率达95.46%,已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住房保险的运作方式是"政府补助推动 农户自愿交费 市场经营运作",业务交由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经营,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以丰补歉、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8-19
正9月3日,山东省政府网站正式公布《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山东省农村户籍人口到2017年时约为5140万人,到2030年时约为3750万人。今后15年,山东省农村建设用地按2公里基本公共服务半径"画圈",分类引导八大建设模式,规划期末将形成7000个左右农村新型社区和30000个左右新农村。此外,为保护特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改革必须在"不变"的前提下大胆"求变"。"不变",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就是要在坚持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大力创新经营体系、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实现以往的经济学角度,以历史的,哲学的角度结合环境学阐述萧山都市型农业,这一新型农业的发展前途及应用意义。它对于我们这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防止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失,提高农民素质,还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农村市场,加快农业走上科研、生产、经营、销售一体化道路,更有利于保护农村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李佩 《管理科学》2018,21(9):50-75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调整对于零售商来说越来越重要。研究零售商经营模式选择条件及当市场环境改变时经营模式的转变机制,通过对比零售商在分销模式、平台模式、混合模式下的利润,给出了零售商经营模式选择条件,并分析当市场环境改变时零售商不改变经营模式和转为混合模式的利润,得到了零售商经营模式转变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网络零售业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第一,随着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佣金费率、固定成本的增加,最优经营模式由分销模式逐渐变为混合模式、平台模式; 随着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增加,最优经营模式由平台模式逐渐变为混合模式、分销模式。第二,当市场环境变化时,最初采取分销模式(平台模式) 的零售商,若产品的潜在需求变化为正且佣金费率较高(较低),随着潜在需求变化的增加,零售商更倾向于转向混合模式; 若产品的潜在需求变化为负且佣金费率较低(较高),随着潜在需求变化的增加,零售商更倾向于不改变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11):22-23
正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为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初,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重庆"地票"模式、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南海模式"等是最具代表性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其发展和演进过程尤其值得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精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农民数量急剧下降,劳动力结构呈老龄化、女性化和弱质化发展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威胁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培养有文化、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动态     
北京着力培养七大类新型农民北京市4月26日召开的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会议披露,今年该市将着力培养七大类新型农民,即:从一产转向二、三产业的"技能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型"农民;经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创业型"农民;具有技术专长和群众威望的"带动型"农民;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园区)经营管理者等类别的"管理经营型"农民;有志于农村从业的"储备型"农民;在政府开发的多种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公益服务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村村通电话"工程吹响了运营商进军农村市场的号角,"三农"政策倾斜和农村经济大发展催生农村电信市场的无限机遇。本文着重阐述了农村电信市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营商挖掘农村市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