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服务需求迅速猛增.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社会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明显不足.其中,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与供给侧医养结构不优,"碎片化"单项式"服务矛盾相当突出.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通过优化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可解决医疗难、养老难、两者结合难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医、养、护一体化高效服务可提高医养供给侧结构对养老需求的适应性,也可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现行老龄服务业促进政策与管理措施,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的服务需求。首先,不能将所有养老服务都视为公共服务,也不能把老龄服务业全部都当成社会福利事业;其次,进一步改革养老机构设立的行政许可做法、放松简化前置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对享受特殊政策的公办养老机构,应该禁止其进入经营性领域,以避免其与民办养老机构形成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优化政府提供兜底保障性公共老龄服务的途径与方式,改革对养老机构实行的公建民营、公助民营和财政补贴等做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者直接补贴经济困难老人,让其自主购买老龄服务,这样有助于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培育优秀的行业主体。  相似文献   

3.
张孝廷  张旭升 《浙江社会科学》2012,(8):81-86,99,157,158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仍然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供给上的主体结构困境、认知结构困境和组织结构困境。本文力求以结构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国内一些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求破解居家养老服务结构困境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建构一套可供推广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8):32-37
与传统的以供给侧视角进行构建和发展的产业不同,老龄产业以指向性需求群体作为界定依据,需求群体特征对供给侧的产品、服务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老龄产业需求群体具有需求多元化、动态化,追求便利性、整合型服务,社区养老意愿强,排斥年龄歧视,重视健康与照护等特征。要想改变老龄产业长期"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从内部因素需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从外部环境来说,需要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结构调整、加强制度管理、帮助宣传推广、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及夯实老龄事业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养老服务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是由于受多方面条件制约而出现大规模潜在需求流失造成的结果。人们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往往高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这极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在养老服务需求的诸多制约条件中,养老需求心理特质、传统养老观念和消费习惯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主观原因;经济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经济根源;养老服务低水平供给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供给侧原因;而政策等外部力量较弱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困境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外在原因。为此,短期内应实施"精准养老"策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有购买条件的养老需求;长期内应全面持续改善供需经济支撑条件,大幅提高社会养老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快速的老龄化和经济、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家庭养老价值观念的转变,主要靠子女和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中国养老服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超越现有的养老模式,逐渐淡化子女和家庭养老服务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政府和社会逐渐承担起提供养老服务主要责任,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中国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挑战,确保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他们所需要的养老照顾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满足日趋庞大的老龄人口,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是中国推进包容性发展中的一大社会问题。当前,中国市场化、营利性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很不充分,社会化、非营利性老龄服务严重短缺,保障性、公共老龄服务效率亟待提高。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但按普通企业方式运营的社会企业,采取独特的营销组合,可以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负担得起的老龄服务,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实践与探索。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对市场化老龄服务产业实行非禁即入、强化监管的宽松政策,更要构筑起促进社会企业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法治环境;同时,则应创新供给机制,运用政府采购的牵引作用,更加高效地实现公共老龄服务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杜鹏  武玉 《中州学刊》2023,(3):82-90+2
体系化的养老服务政策是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养老服务政策的适时变迁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助推力量。1982年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起步、初步形成、三足鼎立、快速发展、优化升级五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生成逻辑主要来自国际社会趋势、国内人口转变以及国家治理的转向;让老年人在家庭内部享有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中国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实现多元供给主体融合发展的渐进式转型;政策转型的动力机制来自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理念创新、多元主体互动、社会技术变革和外部示范效应。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政策的发展与走向进行理论思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般会带来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产业也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却出现了老龄产业发展缓慢的"叫好不叫座"现象.本文把老年产业分为具有私有产品特征的老龄产品和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老龄服务两大类,从当前老龄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老龄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及国家发展阶段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认为当前这批老人对老龄产品的整体有效需求不足,老龄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导致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导致政府对老龄服务的供给不足等是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老龄产业将在2020年左右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风险视角下,后工业化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保障风险不同的新型风险。当前,典型的社会保障新风险包括:社会保障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养老结构变化与老年保障不足的矛盾、失业与就业结构改变对就业服务的新需求、医改成效不彰与医疗服务需求旺盛的矛盾。以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变社会保障供给理念与方式,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实现社会保障新风险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严重。从"需求响应"视角来看,供给侧对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响应不足"导致了供需错配问题的产生,而养老服务市场缺陷性失灵、供给侧对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响应难度大、成本高和政府失灵的存在是造成"需求响应不足"的根源。为此,应提高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确立"需求导向"的决策原则,构建有助于强化"需求响应"的外部环境,提高智能化供给水平,降低"需求足够响应"成本,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重塑养老市场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覃云云 《东岳论丛》2022,(9):89-95+192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浪潮”带来的养老服务多样需求激增与“城市病”引致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张力不断凸显,必须另辟蹊径,利用好乡村资源优势,探索既适合大城市老年人需求又助推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养老新模式。通过对N市J区养老服务新探索的解构发现,这一城乡融合养老新模式有助于大城市老人健康老化、积极老化、节约老化及农民就近就业、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但乡村设施落后、资源匮乏、文化差异等问题俨然成为该模式进一步推广面临的挑战。通过本地化、智慧化、精准化、异质化、适老化、互助化、人性化、社区化、协同化等多维提升可趋利避害,充分发掘、链接、获取、利用、发展城乡资源,推进城乡融合养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以助人自助为原则的社会工作,由于其价值理念和交互作用策略,非常适合提供养老的专业性服务。养老服务事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9,(1):56-63
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随着流动老年人的增加而发展起来。通过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调研发现,老年人异地养老以家庭养老服务与市场养老服务为主,政府与社区所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缺位,老年人在流动过程中福利受损。为此,应构建由政府、市场、社区、家庭多元供给的异地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养老保险的推广、现行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的成功为这一多元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但同时应看到,在构建异地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过度市场化和家庭化、信息不完整等困难,应采取政府协同等措施促使这一体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许多难题 ,无论是家庭保障、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商业保险还是政府保障都不能单独有效地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对此 ,笔者提出应以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相互制保险公司为过渡 ,从而逐步地突破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大庆老龄人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实际,围绕大庆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卫东  李爱 《东岳论丛》2022,(9):96-103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福利发展模式的基础,实践中呈现出的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新业态有条件成为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示范引领力量。本文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出发,总结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老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这些探索以提升城乡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为目标导向,总体反映了中国特色居家养老发展的转型历程与未来趋势,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10):37-44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保障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增强了养老机构的医护功能,开发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养老功能,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改善老人健康状况的有效举措。本文提出了我国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我国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医养融合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从发展公共产品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