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吴四姓”中的“吴”应指“东吴”,并非仅限于吴郡、四姓为张、来、陆、顾,特.或分别为文、武、忠、厚。四姓排列顺序的变化,反映了其地位高低的变化。东吴后期由于顾氏势力最为雄厚,最终演变为顾、陆、朱、张。  相似文献   

2.
1949年7至10月间,蒋介石曾先后三次入闽,到福州、厦门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守闽固台"的部署。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和相关的其他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辨,澄清近年来出版的历史著作和历史回忆录对1949年蒋介石福建之行的诸多不实记述,并探析蒋介石入闽难挽败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傅辉 《中州学刊》2007,(2):156-159
尽管出现在姓氏演变过程中的异性同宗现象相当普遍,然而,明代华北地区移民后裔中众多的异姓同宗现象,却折射了移民地同宗情结与移民安置方案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明初拟定的同姓同宗不得迁居一处的分派方案,是导致华北移民分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现象对区域宗族人口、土地开发过程及其社会史等相关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清军入闽之后的仙霞岭之战、分水关之战以及清军攻克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福州府的过程,从而证明《清实录》、《清史稿》等书所栽博洛等人苦战而得闽中的记载为谎言.对郑芝龙降清一事,作者也根据新史料对其动机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订.文章认为:明末清初的中国海洋势力有拥清派与拥明派两大派系,郑芝龙降清失利,表明获得统治权的清廷尚不理解东南的海洋势力,这一问题最终在康熙朝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5.
对于族谱中有关族源记载的可靠性,近些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将《明实录》中有关湖南与江西地区的两条记载,分别与同一地区的族谱资料进行比勘,发现族谱中的记载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从而证明族谱资料在记载族源时的可靠性.这样,本文也就证实了,在南方地区,明初移民也是中央政府精心组织与规划的.“瓦屑坝”移民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  相似文献   

6.
(一) 《江汉论坛》1980年第2期发表了李学勤同志《谈祝融八姓》(以下简称《八姓》)一文,结合“楚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清理祝融八姓,应当说,这是颇有意义的。“祝融八姓”对楚人和楚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相关宗国诸问题,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澳门史的研究中,多位学者在解读有关何亚八的史料时,似有背离史料原意的倾向,由此而得出的一些结论也不甚准确。由此,本文就何亚八是否曾占据香山石岐、汪柏是否抚番徒而剿何亚八、何亚八是否被葡萄牙人击灭等问题,对相干史料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8.
古代佛教僧人在东晋道安提倡姓“释”之前,按照“从师命氏”原则,都以师父之姓冠为己姓.汉文僧传中出现一批“帛”姓僧人,其籍贯有印度人、西域人、龟兹人、中原人.但是后来有学者将凡冠以“帛”姓的僧人,均推测为龟兹人.以后以讹为真,长期误传.其不仅使僧人籍贯上的错讹流传,也因这些僧人的佛学派属、译经性质而造成龟兹佛教历史、思想体系论述失当.给龟兹佛教史研究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本文根据历史文献、佛教经典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辩,以纠正长期的不实之词,还古代僧人“姓氏”问题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9.
楚祖是祝融,不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楚人自己也承认。这是历史事实,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把文献中有关祝融的记载综合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矛盾,不易处理。在《海经》中,关于祝融就有二说,一说他是黄帝之后,另一说他是炎帝之后,这就影响到楚族的来源了。在黄帝之后的说法中,还讲重黎和吴回兄弟都曾居火正“为祝融”;不但正式否定了祝融是人名,连楚祖是重黎还是吴回,也成了悬案。再说火正,有的说能“光照四海”,简直是太阳之神,有的说是五行之神中的火神,显然两位都不是人。至于祝融的“其后八姓”,另一说是陆终六…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这种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城市向现代都市转型,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地缘构成的多样性。地缘的多样性蕴含着文化的多样性。对"一五"、"二五"期间洛阳工业移民的研究表明,人口地缘结构的多样性不仅在生理基因和文化基因两个方面影响洛阳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对洛阳社会结构乃至城市文化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10,31(1):112-115
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曾经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制向父系氏族社会的专偶婚制的过渡,而在其过渡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抢婚习俗.甲骨文"姓"、"娶"、"妻"诸字的构形就像一幅全息图像,透示了其过渡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城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移民迁川中心,以及清初以来以湖广籍为主的外省移民,动辄称祖籍麻城县孝感乡两个层面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从冒籍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由中日两国专家组成的丹丹乌里克学术考察队,对一座废寺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中,有一队骑马托钵者图像,对于图像的解读,始于学者对一块壁画残片上存有的于阗文题记的释读,认为这种骑马托钵者正是题记中提到的“八天神”。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这种解释可能是误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模糊思维的角度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研究过程中 ,许多问题的界限 ,并不是姓“社”就是姓“资” ,不是有益就是有害那样简单明了 ,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二值逻辑的思维障碍 ,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又不因瑕弃玉 ,因噎废食 ,从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搞活搞好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针对当前的形势和未成年人的特点,注意抓好“八个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安,曹姓,为陆终第五子。曹姓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卜辞: “贞,猷伐(東東),其(?)。”又“壬寅卜,在(東東曰)贞。”金文多作(東東口),李玄伯说:“曹,金文作(女棗),则以枣为图腾者。”因曹地盛产枣子,以枣为食的原始部族,把枣当作图腾崇拜,是有可能的。“(艹果果)”字象丛木交生而结果,下加“口”字或“曰”字,表示枣子可食或待日晒干用器物收藏。古代曹地,在今陕西灵宝县,灵宝红枣,至今名闻中外,野枣也仍有分布。曹,因枣而得名可知。曹与昆吾诸国,都是祝融的后裔,因与夏为同族,支持夏朝。故商灭夏后,常与商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商王命猷人伐曹,猷国在今陕西南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2,(10):23
润喉糖起效快且经济实惠,很多人在咽喉炎发作时喜欢含几颗.但专家提醒,润喉糖是药品不是糖丸,长期服食会引起身体不良反应.从药理上说,润喉糖能润喉止痛,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咽喉炎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长期服用还会产生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朱林芳 《兰州学刊》2007,(4):188-190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定姓族,用法律的手段来规定门阀序列.太原王氏由于先世的冠冕和通过婚姻确立的政治联盟体,借助孝文帝"定姓族"这一契机,得以成为"四姓"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源学角度 ,分析了英美姓名的各种来源 ,有来自先辈的 ,有来自职业的 ,有来自宗教的 ,有来自外表描写的 ,探索其来龙去脉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