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奏亡之际.楚强汉弱。刘邦鉴于彭城之败,施“造势”战略.终诛灭项羽,创立汉朝,其战略思想,浑慎完密.本文试予剖析。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以公元前二五年汉军彭城之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二七年.在刘邦屈就汉中,怨恨项羽之时.萧何根据。今众不如,百战百败”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之策①.不久韩信又指出.项羽“其强可弱\建议刘邦“举而东”定“三秦”.“东向争权天下”.萧、韩的这些策划,为刘邦所采用,成为了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的战略思想(以下简称“前期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谈刘邦、项羽的分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与项羽在灭秦之后,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战争,其惨烈的程度,在此以前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刘邦的力量大大弱于项羽,五年之中,“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可是最后却取得了胜利;而力量强大、屡战屡胜、不可一世的项羽,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以自刎乌江而告终。刘、项之间进行的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命运的一次最重要的战争了。在他们的胜败之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发人深思、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退至乌江,面对滔滔的江水,悲壮地自刎而死;汉王刘邦却在群臣的拥戴下,踌躇满志地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从此,“褒刘贬项”论遂风靡史坛。解放以来,史学界的多数意见亦是肯定刘邦,否定项羽,认为“刘胜项败是统一胜战分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提出商榷意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应让学生准确把握刘、项双方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处世之道。以便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项羽阵营中的项伯这一人物,在教学中往往把他看成项羽阵营中的内奸。在教学参考书等许多资料中也多有此说。笔者认为项伯绝非项羽阵营中的内奸。这里就《鸿门宴》这篇课文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谈谈一些浅见。大家知道,所谓内奸是指“隐藏在内部、暗中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便可称王。刘邦先于项羽入关中,定咸阳,按约当可称王。当项羽得知刘邦“欲五关中”的机密时,心…  相似文献   

5.
黄凤金 《快乐青春》2011,(1):46-46,55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的,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  相似文献   

6.
秦灭六国,魏是其中之一。刘邦、项羽反秦,魏豹在楚怀王支持下复魏,后被刘邦征服为属下。但在刘、项彭城之战刘邦失利后,魏豹又叛汉归楚,刘邦遂派韩信率兵击魏(公元前二○五年)。韩信声东击西,于陕西夏阳偷渡黄河,直捣安邑。魏兵最后溃败到安邑西门外现在的山西水校驻地——安邑水库中的小岛“魏豹城”。至今运城地区还流传着一个韩信智擒魏豹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7.
刘邦用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用才论谢元鲤汉高祖刘邦由一介亭长做了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在与大臣们讨论其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得失时,王陵等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因而从项羽手中取得了天下。对此,刘邦认为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夫运筹策帷帐...  相似文献   

8.
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同是在反秦斗争形势下崛起的义军领导人,但史学界的传统认识,对项羽毁多于誉,而拔高刘邦。考察项刘的全部历史,考察他们的才智、品格及其反秦斗争的历史作用,我们认为对项刘应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
称霸者必亡     
秦亡之后,有个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此人爱个人独裁,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另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五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称霸者必亡。  相似文献   

10.
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翦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范天成西安教育学院语言文学系秦亡汉兴之际,曾产生两支震烁古今的楚声短歌: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①。在秦末历史舞台上,项羽和刘邦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灭秦之后,又为争夺天下...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后,项羽以盟主身份压服刘邦等人,封立随他入关的主要将领和秦的重要降将及刘邦等明人为王,它就是项羽“分封十八王”。它是项羽政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这一措施,史学界一般持否定的评价,并认为它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如:张传查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史纲》就说:“项羽虽在反秦斗争中立有大功,但在秦亡以后,他已成为旧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搞分裂割据,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小南开大学历史系编的(中国古代史)也说:“当农民革命高潮一过,主要敌人已消灭,那些夹在反秦队伍中的…  相似文献   

12.
《人文杂志》1986年第三期发表了周嘉向同志为刘邦“平反”的文章,题为“为刘邦辩一言——读《史记·项羽本纪》”(以下简称《辩》)。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二○六年,项羽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宿营新丰鸿门,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到这里来见他,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用生动的文笔记叙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现在我们看一下宴会开始后的情况吧。宴会开始,宾主入坐“项  相似文献   

14.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秦末政治进程分为反秦起义、六国复国运动、楚汉战争三个时期。社会阶层对秦末政治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贵族阶层依靠宗法制和地缘性政治势力形成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秦末政治的主导力量。项羽作为秦末贵族阶层的代表,推行分封制的贵族政治;刘邦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谋求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二人在如何建立新统治秩序上有着根本的矛盾与冲突。贵族阶层的腐朽与局限、平民阶层顺应大一统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长安     
汉长安故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在秦代是一个乡聚名(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二),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二○○年),始把它作为首都的名称。公元前二○二年,刘邦彻底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他本想建都洛阳,经齐人娄敬和谋臣张良建议,始决定定都关中。大概因为当时咸阳一带已被项羽焚烧,汉朝廷最初设在秦旧都栋阳(位于今临潼县东北)。到公元前二○○年和公元前一九八  相似文献   

17.
肖何何时任相国远山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宴后主持了分封,一下子立了近20个诸侯王,入关灭秦的刘邦被封为汉王。同年,刘邦入南郑就国,以肖何为丞相。后来肖何由丞相而为相国。那么,肖何是在什么时候出任相国的呢?史书对此虽有记载,但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史记·陆贾列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后,踌躇满志,不可一世。陆贾于是劝他要用功学习,多读点书。刘邦听了很不以为然,勃然骂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立即反驳道:“居马上而得之,宁可马上而治之乎?”陆贾这一驳,驳得好,就在今天,也  相似文献   

19.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自龚维英在1984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三户"新释》以来,鲁歌发表《三户"与"三闾"》(《光明日报》1984.11.28),张国光发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解》(《江汉论坛》1985年第2期),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不揣浅陋,也献一孔之得.请方家读者指正.我以为,"三户"指陈胜、项羽和刘邦.秦统一中国后,始皇为巩固统一虽然干过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但他的横征暴敛、急法苛刑使各阶级、各等级的人都感到恐惧、窒息.特别是在统一战争中,秦对山  相似文献   

20.
陈春霞 《兰州学刊》2010,(4):154-157
一直以来,学界都将先秦典籍的亡佚,归于秦始皇焚书和项羽焚烧咸阳宫的一把大火。但从《史记》中六国世家的记事,却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取材于战国诸侯国史,甚至对其原文进行了直接载录。这说明在西汉中叶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战国诸侯国史。这一事实,也说明秦始皇焚书之举虽然发生过,但秦代中央所藏先秦古籍并没有尽毁于秦火。其后项羽虽然焚毁了咸阳宫,但是在此之前,因为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秦代中央藏书被萧何提前转移,并成为后来汉代的中央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