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阿元 《女性天地》2012,(2):18-20
野人般的生存环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你见过吗?慕名前往寻访,绝壁山洞令笔者两股颤颤在重庆市众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中,有位年近七旬的"野人",他长期隐居在巴南区鹿角镇樵坪山上的一个绝壁岩洞。转眼17年过去了,他与山野清风、飞禽走兽为伍的生活逐渐被外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雷虎兰:在平凡中播撒生命的绿色文/周夏伊绿地茵茵明朗天,亲情围绕一家人。雷虎兰(中)和她的婆婆、丈夫和孩子只有一个地球的现实让许多人为之奋斗着。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平淡淡之中得到了人生的真谛。一见面,我就知道我错了,雷虎兰与我想象的不大一样,全没有...  相似文献   

3.
世人熟知苏轼号"东坡居士"。其实,在他人生的前四十个岁月中,他只是"苏子瞻"。真正让这个大文豪在人至中年摇身变为苏东坡,并且完成其人生中最重要作品的原因,是乌台诗案之后的黄州生活。这四年的生活,完成了"苏子瞻"向"苏东坡"的转变。本文详述苏轼的"子瞻"生涯与"东坡"生涯,以及他人生中这场盛大的"突围"与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在肖恩·史瓦诺十几岁的时候开了两次大大的玩笑:他先后患上了两种癌症,却在被认为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活了下来。战胜癌症的他成了一名斗士,将人生的目的地设在世界之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去过世界七大高峰和两极,完成了自己的"大满贯"。人如果没有希望,只能活30秒13岁那年,肖恩被诊断出霍金奇淋巴瘤4期。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听见父母  相似文献   

5.
正衰老是一种学习,人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76岁的渡边淳一,在其所著的《孤舟》一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退休了,过起了"每天都是星期天"的日子。原本以为"第二人生"应该是玫瑰色,孰料,一系列麻烦就此开始。几十年上班生活形成的快节奏,顿时停下,让他极不适应。妻子面对天天在家的丈夫,生活习惯亦遭破坏,患上了  相似文献   

6.
正10年间,他全职陪着颇有音乐天赋的女儿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女儿在他的全心陪伴下,成为世界顶级提琴家;而他也在女儿走向独立和成熟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事业,与女儿一起实现了人生"双赢"。别出心裁培养音乐小天才2002年6月,孙同同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招考专家无不对孙生龙惊叹:"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你女儿的潜力和爆发力实在惊人,是个难得的小天才!"这一年,孙同同11  相似文献   

7.
陈远 《中外书摘》2007,(8):19-22
1918年,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人司徒雷登在南京踌躇满志地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42个春秋。他有理由踌躇满志。因为从他1905年开始在中国传教以来的活动以及收到的效果,不仅让他所隶属的美国南北长老会对他刮目相看,而且也使他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相似文献   

8.
正巅峰之上记录"高山向导"萧寒原名崔涌,是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副教授。他曾经做过10年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尽管生活很稳定,但萧寒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他渴望去做一些能诠释生活和自我表达的创作。2010年,他去了丽江。他在那里拍了一部小型的独立纪录片《丽江拉夫斯基》,片中记录了七个生活在丽江的年轻人,七种人生,七段故事,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此碰撞……那是萧寒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内容却直击人心,在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人陷入了生活的沼泽。痛苦,就像阳光投射下的阴影,你一转头,就发现它是生活中必然的组成。已经79岁的核弹功臣魏世杰,前半生献给了国家,后半生全情倾注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身上。他总调侃自己是"倒霉老头",而他这一生,也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当你明白苦是人生常态的时候,你就能战胜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11日凌晨,著名作家无名氏突然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86岁。这条消息震惊了海峡两岸文坛,也震惊了曾经有幸采访过他的我。无名氏近年声誉雀起,他将两本随笔新著《谈情》、《说爱》和一部自传《我心荡漾》交由故乡南京的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则出版了《无名氏散文精选》。无名氏传记也在大陆出版多部,都是写他神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的。  相似文献   

11.
正用感情记录生活,用快门定格现实,用图片留住历史。文艺兵爱上摄影吕援朝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中学时起,他就爱上了文艺。学校里的文艺演出,哪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1970年,他进入部队,半年后成为一名文化干事,手鼓、笛子、二胡、手风琴……这些乐器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部队里的文艺调演,下乡时的文艺演出,他身在其中也乐在其中。"那个时候啥也不想,只有排练与演出,但现在想想,能为老百姓和部队同志带去欢笑,那段日子才是人生中  相似文献   

12.
"世纪球王"迭戈·马拉多纳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绿茵场上,他所向披靡;球场外,他风流不羁,酗酒、吸毒、自称有过600个女人……但是最近两年,马拉多纳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少,人生又回到正轨。球王新生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相似文献   

13.
夜访刘春樵     
夜访刘春樵刘忠祥黄孝桂初春的一个傍晚,我们来到离常德市区二十几公里的蔡家岗,寻访一位当年名传三湘的人物。走进3间平房的农家小院,只见一位老农腰系围布,边吃晚饭,边在看电视。他就是我们要寻访的刘春樵,75岁了,在这座小院已平静地生活了14个春秋。刘春樵...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份父爱的自我救赎——弥补缺失的父爱,为儿子再造一个"童年"1970年出生的丁立清家住浙江省绍兴市。成年后,他四处闯荡,积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1995年,丁立清成立了自己的服饰公司,主营麻纱。也就在这时候,他成家立业,并于1996年生下了儿子丁咏。  相似文献   

15.
田野 《老年人》2015,(3):32-33
24岁的许德旺,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他在人生诸多困难面前的自强表现,他被江苏省评为"江苏省百名好青年";2014年南京市举办青奥会时,他又被评为"青奥会明星志愿者"和"行政精英"。然而,这位脸上常常挂着微笑的杰出青年却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难,他的成长进步,为同龄人树立了一个励志典范。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是一位谦谦长者,更是一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为母校的百年华诞,他专门写了7000字的美文祝贺,校庆时他携夫人从台湾赶来,把母校当成了这次探亲的家。采访他时,余光中激动地说:“我在南京出生,从1928年到1937年一直住在南京,在这里我读了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南京是我生命的起点,是一切回忆的源头。”诗人多情,是因为生活有诗。且不说余光中事业辉煌,只要问问他的家庭生活,就可以感受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是怎样一种心灵自由。关于婚姻,余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的秋天,26岁的Michael提着行李,跳上了一辆开往上海的火车。 他刚刚从南京一所名牌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4个多小时后,他将开始人生的另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大科学家的人生如江河一泻、蔚为壮观的话,小发明家的生活就如同淙淙泉水,平实而又精致。相比较之下,平平常常对于读者也许更为真切,而他们独到的人生追求和感悟同样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值得我们去寻访。进步是在变革中孕育的,大凡变革总循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由单一转为全面,其二由复杂转为简明。过去我们多见的是前者,人们往往希望一个物件就可以涵盖所有的功能,但随着生活节奏频频加快,呼吸都变得如此的急促,我们也越来越渴望从纷繁多径的迷宫中解脱出来,走进纯纯的明快的直通车。眼前的这位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喜欢也善于为人们带来简单的人,他那一个接一个发明看似不怎么扎眼,却着实给我们带来了—份惊喜。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有一个叫范庆学的退伍兵,因为没有高文凭和谋生技能,虽然一年内几次打工失败,但他最终却凭借军人的优势,以卖"苦"为生,在3年内竟然赚到了100万元!他到底是靠怎样的招数成功的呢?退伍大兵异想天开2000年12月,22岁的范庆学退伍了。他回到烟台老家找工作,但当地民政局表示安置有困难,让他先等等。于是,范庆学揣着2400元退伍费来到了南京。他先是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离南京不远的镇江市某外国语学校做  相似文献   

20.
正袁震与陈晶是一对情侣,他们总想"把日子过成诗"。然而身为普通工薪族,用高消费堆积起的"美丽人生"常常让他们入不敷出,负债累累。为了撑起"像样"的生活,袁震说服陈晶,靠炒"空气币"实施暴富。殊不知,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最终血案发生了……"恋爱脑"的美丽人生遭遇烦恼2017年12月23日,袁震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军都山滑雪场滑雪。当他从十多米高的斜坡向下俯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