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信阳市,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体制,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经验。即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下坚实基础;确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家庭农场提供综合服务;成立"土地银行",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户与家庭农场的双赢。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使信阳市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体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土地是通过众多土地流转合同构建起来的"契约式合并",存在着地权的不稳定性、收益分配的复杂性、生产经营的低可持续性等问题。应通过农民土地退出这一桥梁和纽带,逐步扩大家庭农场享有完全支配权和控制权的承包地规模,进而实现由土地租赁型家庭农场向土地产权型家庭农场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过程可能面临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水平以及补偿方式的确定、家庭农场主支付土地退出对价补偿的资金来源、退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科学界定土地退出对价补偿标准,设计多元化的退地对价补偿方式;拓展家庭农场筹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完善退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退地方式,降低农民退地风险。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载体,发展家庭农场能够使科学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构建完善的家庭农场科技支撑体系对于解决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对构建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面临的困难及如何构建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制度的现代化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机制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户家庭经营制度是否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呢?如果不适应,又该如何改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农户家庭经营制度创新的建议及具体的发展思路与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地市场与地权配置: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地市场与地权配置的逻辑关系和隐含的前提,指出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农地市场对地权配置具有不同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会使得农户为渡过生存难关而出售土地,从而导致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当农村中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不完善以及存在不恰当的政策时,家庭农场并不比雇工农场更有效率,土地使用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也会发生集中,家庭农场被雇工农场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而农户经营组织化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借助制度创新模型的分析框架,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讨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合理性、市场制度环境的变化与家庭经营面临的困境、农户经营组织化的逻辑与形成机理等问题。本文认为,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等级制和合作生产制缺乏可行性,使农业家庭经营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制度环境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当前条件下还未实现的潜在收益,也使家庭组织遭遇市场和组织的双重失灵;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出现,使农户经营组织化成为可能,不仅保留了农业家庭经营的效率,也克服了单个农户获得技术服务难和进入市场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应当突出微观经济组织重新塑造这个中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重新构造。但是,当农户被塑造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应当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在现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家庭经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庭经营的内容,既包括承包经济又包括自营经济,这两部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型的家庭经济。即使是承包经济,由于其投入的生产要素除土地之外大部分是由农户个人所提拱,因而其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从以往面向集体转向面向市场。如果说落实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那么,强化农村微观经济组织自负盈亏的责任,则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前人观点和国际经验的评论,本文对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讨论。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形式,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规模、分散化农户家庭经营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局限性,探讨了公司式农业的发展前景。要使农户家庭经营更好地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需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谁来带头”的问题;要将对农户家庭经营的改造提升,同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结合起来;在重视农户家庭经营的同时,加强对国内外公司式农业发展的趋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与小农经济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研究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农地制度等与小农经济经济改造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恰亚若夫、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改造小农经济的理论,并认为以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为主线的小农经济改造理论,总结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农民家庭经营、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新鲜经验,既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合作制理论,又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注意以社会化服务支撑家庭农场,改造提升小农的作法,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改造理论和实践模式,为转轨时期小农经济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家庭经营、家庭经济和重点户这三个概念都是和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联系在一起的,但又有区别.1.家庭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从内容上看,家庭经营目前一般可分为承包经营和自有经营,其中承包经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采取的一种经营形式.它既可以凭借自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也可以凭借家庭以外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相联系,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在行业上,家庭经营已发展到农、工、商、运、服等各个部门.家庭经营的存在和发展并不仅仅是由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7):59-66
家庭农场是政府选择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激活农村经济基础的有效形式,但是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存在多重限制。应破除家庭农场进入的身份障碍,赋予农户家庭选择的自主权;破除家庭农场发展的规模限制和政策限制,明确家庭农场发展导向;破除农地分散细碎化束缚,让家庭农场发展张弛有度;破除错位的农业补贴政策限制,弥补政策对家庭农场公共政策的缺位。  相似文献   

13.
发展家庭农场首先需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所需土地应满足三个基本要件:集中成片、长期稳定、规模适度。在农地权利交易市场上,家庭农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路径一般是先获得众多农户流转和退出的分散的、零碎的承包地,然后进行地块归并与权利整合。传统的高度兼业化的分散型小农经营模式在向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模式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瓶颈和障碍,为此,需要构建农地权利市场化配置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利益共享机制、权利均衡机制、冲突解决机制和配套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05-210
在家庭农场快速涌现的背景下,进一步阐明中央鼓励其发展的战略意图,并对其发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偏差进行分析和矫正,这对于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是发展家庭农场的核心战略意图,其构成要件具体体现在对农场主、劳动力、经营种类、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收入来源等方面的要求上。根据对中部地区某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家庭农场存在经营者职业素质偏低、劳动力来源结构失衡、"弃粮从经"倾向严重、经营规模差异明显、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等实际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法律界定不明确、生产要素市场不成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如果政府能采取科学界定注册认证标准、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切实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着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完善政府支持政策等举措予以矫正,将会使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作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在实践中生命力较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家庭农场的作用是其他农业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应确立其基础地位。家庭农场的一系列特征,决定了其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枢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科技推广、耕地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等重要作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了其作用发挥。应通过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强化农场主教育培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工业是指农户家庭独立经营的工业。它的产生和发展,使乡镇企业成了从乡镇到村寨到家庭的多层次的农村工业结构,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一条新路。现从黔西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谈一点认识。一、家庭工业的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西南州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截至1984年底,已有乡镇企业14,008个,家庭经营的占94.9%;乡镇企业产值5,057.78万元,家庭经营的占76.5%,在家庭经营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家庭工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17.
农民平等权保障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利,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首要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土地产权二元结构对农民土地权利的歧视,使得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在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上存在严重的权能缺失,农民既缺乏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保障,又缺乏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需要创新土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农户家庭承包制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象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本质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户土地承包权在现实中具有所有权分割(分享)性质的观点;阐述了土地规模经营现象的内在机理以及与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处理好两者关系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应在农村土地所有、使用、管理三个方面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所有制度的创新是通过实行国家和农户双重所有,解决产权关系模糊问题,为农地流转提供制度基础;使用制度创新重点是确立农民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强化土地产权管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有效的调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曾玉林 《云梦学刊》2012,33(1):67-71
耕地承包农户的户主年龄、家庭非农收入、土地转让行为选择、农户择业意愿、耕地条件与环境等因素与耕地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此,政府首先必须加强对农民的重农教育,增强农民珍爱耕地的自觉性;其次,应创新耕地管理制度,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其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提升耕地资产价值效能;其四,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其五,扩大对农村投入,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