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2016年年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在北京现代文学纪念馆首次展出,引起中外艺术界人士关注。谁能想到,这件曾被人出价400万元要买去收藏的宝贝,竟是"破烂王"赵庆伟无偿赠还给莫言的。除此之外,赵庆伟还从废纸堆中翻出冰心、吴冠中、李可染、王蒙等众多名人大家的手稿。如今他租的一幢别墅里,堆着100多吨手稿、100多万张老照片、1万多幅油画。有人说,如果他开一家"手稿博物馆",肯定是  相似文献   

2.
目瞪口呆,一堆插图手稿卖了350万 赵庆伟1963年出生在北京,虽然父母从事的工作几乎和艺术不沾边,但他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特质".最早赵庆伟迷上了电子元件,不久,他又迷上了篆刻,之后又迷上了摄影…… 1988年,赵庆伟花几百元买进邮票,倒腾3年后,竟赚了10万元.他拿这笔"巨款",与朋友在中关村开起了计算机电源公司.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有过汉唐气象,有过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无数的名字被写进这个国度的文学历史,我们汲取着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我们以他们留给世界的文学食量引以为豪。然后,让华夏文人望"奖"兴叹,并曾经108次擦肩而过的梦想终于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成真了。瑞典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就莫言的作品,粗浅地探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奉献给文艺学界的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基本概念,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文学意蕴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叙述视角的改变,二是创作基调的陌生化。陌生化的创作可以通过文学技巧和形式因素的强调恢复审美感受的真实性,追求文学的本真存在状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众多小说无疑给读者带来一种"奇特化"(陌生化)的新奇和惊喜,个人认为这正是莫言小说的亮点和为世界大众所赞叹的原因。本篇文章则从文学创作的陌生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叙事视角和创作基调,展开对莫言小说的"陌生化"手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在瑞典文学院做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讲座。其演讲生动质朴,一个个不同的故事,都彰显着他的性情与傲骨,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对其演讲做了英文翻译,以同样朴实流畅的语言译出其平凡真挚的情感。本文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从词语的选择、特色文化词的翻译、句式转换、译作风格、译文忠实性等方面对葛浩文所译的莫言"诺贝尔奖讲座"进行分析,得出其翻译以忠实为第一准则,基本完整地复制出了原作的思想,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性质的风格和写法,语言通顺流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作为其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学翻译的重点研究不可避免地从语言分析的阶段发展到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上。2012年,莫言为成中国内地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丰乳肥臀》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莫言颇为喜爱的作品,他在这部作品的序中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本文试从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丰乳肥臀》和莫言的原作《丰乳肥臀》的文本对比出发,结合深入讨论分析日译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善于运用色彩,描写感觉,他借用超常的色彩搭配和色彩变异来传递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以色彩透视出其对生命、生活、世态万象的奇特感悟。莫言早期的两部作品《红高粱》、《红蝗》中色彩丰富,特别是"红"作为转达作品主题和作家感情的色彩意象大放光彩。本文试论莫言作品中色彩词所承载的象征和深刻意蕴,探究莫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8.
沈青黎 《职业》2012,(31):41
2012年10月,莫言突然"搅翻文坛",成为第一位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在国内掀起了空前的"莫言文学热"。回首影视剧,《红高粱》《暖》《幸福时光》和《我们的荆轲》,都是由莫言作品改编。从当初那个"写小说只写一章就写不下去了"的文学青年,到今天的世界文学巨匠,莫言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文学之路。在莫言的写作经历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感悟,不仅值得文学写作者们学习,似乎也需要职场人士深思。吃上肥肉馅儿的水饺许多职场新人习惯高瞻远瞩,总是把目标定得十分远大,不屑于去关注那些相对现实的"微梦想"。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先于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探讨了物化理论并且表现出了对物化的强烈批判。物化理论借鉴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关系中人的异化状态。"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能的",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合理化"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明卢卡奇物化理论"合理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经济萧条,政治空气一触即发,百般压抑的气氛之中,绚丽夺目超现实主义艺术应运而生;在时尚界,也涌现出一个锐意创新的"惊人"设计师,那就是让时装女王可可·香奈儿闻之色变的"那个意大利女人"艾尔莎·夏帕瑞丽。眼泪成诗,或选择另一条道路这个为了爱情背井离乡的姑娘是意大利名门闺秀,1890年出生于罗马,她的母亲是那不勒斯贵族,而时任罗马大学院长和中世纪手稿馆长的父亲是著名学者、东方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论证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达到的结果。本文从两本著作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小青 《老年人》2012,(12):20-22
2012年10月11日,我国作家莫言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中国首位、世界上第109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于他的作品,"诺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得知获奖消息,莫言"惊奇并惶恐"着。他对外界表示":这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我过去怎么写,现在还会怎么写。过去我是什么样的人,今后我还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职场锐词     
《职业》2012,(31):30-31
对于盼休假盼了大半年的职场人来说,过完长达八天的十一假期依然意犹未尽,很多人调侃道:"假期不够用啊,祖国你再过个阴历生日吧!"的确,节后的职场上反而更透出一种疲惫和焦虑,频频出现"求职疲劳""午休焦虑"等新词,就连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难言幸福。其实,职场压力并没有那么可怕,本期盘点锐词的同时,提供相应职场问题的破解之法,让你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迎接挑战。莫氏幸福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被央视记者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进行了反思,用"劳动"取代了"绝对精神"的概念,摒弃了唯心主义,发扬了辩证法。对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异化劳动"理论概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宋臻 《职业》2013,(4):42-44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以表彰他对历史和当代文学的贡献,评委会的颁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马克思没有在文本中明确提出过"生态"一词,但马克思却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贯穿始终。当前学术界对《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由对象性关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二是从"人化自然"角度考察人与自然关系;三是从劳动异化理论探析人与自然关系;四是构想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健民 《职业》2013,(19):80-80
不受名利和诋毁左右,坚持做一个厚重的人,才能像金子一样顶住狂沙巨浪,最后在那里熠熠闪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天,对记者表示要用奖金在北京买房。慈善企业家陈光标闻讯,提出要送给莫言一套豪华别墅。莫言没有心动,以"无功不受禄"婉拒了陈光标的好意。而面对获奖后的记者采访、商业代言、节目邀请,莫言也是一概回绝,他说:"作家最重要的不是开会和接受记者采访,而是写作。”  相似文献   

19.
莫言,用他独特的文笔去解读历史,建立了一个以"东北高密乡"为主题的文学王国。《生死疲劳》是一部民间史诗,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叙事形式,以动物的独特视角反应了20世纪5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的乡村巨变。从《红高粱》到《生死疲劳》,莫言显示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不断的变换叙事风格,成为新历史小说作家中极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巍  徐今 《现代交际》2014,(8):83-84
《檀香刑》的创作是莫言对中国传统小说复归与西方现代文学元素融合尝试的典范作品。有别于莫言一系列作品,《檀香刑》摒弃纯粹的西方元素和现代色彩,旨在复归中国古典小说。传奇式的故事建构、中国戏曲元素的引入与中国式的隐喻构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式悲天悯人与隐含的对国民性思考也使《檀香刑》较莫言其他作品更为厚重。本文拟从《檀香刑》的文本隐喻、小说对中国传奇手法与西方技巧的融合以及莫言式小说写作的特征入手,解析《檀香刑》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莫言式的文学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