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卫东  李爱 《东岳论丛》2022,(9):96-103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福利发展模式的基础,实践中呈现出的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新业态有条件成为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示范引领力量。本文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出发,总结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老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这些探索以提升城乡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为目标导向,总体反映了中国特色居家养老发展的转型历程与未来趋势,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露,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老年抚养比上升、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虽然各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设施较差、社会养老支撑能力弱、法规政策滞后和养老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应从四个维度积极探寻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第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意义;第二,推动制度改革和创新,促使社会保障支出效用最大化;第三,重视老年人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第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必须寻求产业化的协同解决路径。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保障制度的缺陷、独生子女政策、房地产业亟待转型以及我国姑息医学的探索,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要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稳健发展,必须要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对策与举措,特别是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医疗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及全社会养老观念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资源供给方式的创新,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困境,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南宁市当前存在的财政投入不足、涉老组织缺乏、政策宣传不够、人才缺失等问题,可通过提高加大购买力度、培育社会组织、加强政策宣传、培养专业养老服务队伍等途径来促进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大类功能。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和短期入住服务、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提供的养老服务和兴建养老社区四种。总体而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人员的数量有限且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养老服务需求等。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和设施不足、人员不足以及体制机构不顺、资源利用分散且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是在新时期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民生治理能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划分政府、家庭、市场等养老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养老保障职责,增强老年人的普遍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制度探索。然而,当前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较为薄弱,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匮乏,本文以系统梳理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的政策逻辑,详细阐释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家庭结构开始步入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随之弱化。福建省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数量日益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快速推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滞后。台湾地区早于福建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旨在缓解家庭赡养压力并逐步解决老年养老保障的社会化养老政策与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市场效益。比较两岸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异同,汲取各自的经验与优势,对建构闽台养老产业合作与交流机制,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养老政策是政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为保障老年权益而制定的政策规范,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和开展养老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78年以来中国养老政策体系经历了初步创立、调整前行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从救助到服务、从一元到多元、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导向。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养老政策体系框架,老年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养老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发展中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效力低、内容模糊、城乡统筹考虑不足等问题。对此,还需要引入精准化的发展理念,在可行性、系统性、针对性、协调性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家庭养老功能日趋衰弱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成为了当前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居家养老在服务设施、资金投入、缺乏非政府组织支持、人才短缺等硬件方面,以及在政策支持、传统观念、运作机制、评估机制等软件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发展障碍。亟需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理顺居家养老运行机制,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充分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以利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为考察视角,中国的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以家庭为主提供养老服务阶段、社会福利社会化阶段、政府责任凸显阶段。中国养老服务的政策取向有五:一是制度化,建立以护理保险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制度;二是体系化,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多元化,政府主导下的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四是法制化,健全老年服务法律法规;五是科学化,实现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以助人自助为原则的社会工作,由于其价值理念和交互作用策略,非常适合提供养老的专业性服务。养老服务事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养老模式正朝着社区居家养老迈进。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着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人员配置不足、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年人参与不足等问题。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发展,建立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养老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鼓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8):27-31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与矛盾,根源之一就在于理论层面仍然存在着概念的混淆和思路的模糊。由于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在工作目标、服务内容、运作主体、机制规律、操作模式方面既有交叉、更有区别,因此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关键还是在于厘清政府的责任边界,处理好事业与产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发展水平和供需环境等方面考虑,建议坚持以事业引导产业的发展理念,创新土地政策改革以快速布局发展平台,从供给侧改革发力撬动市场需求,同时破除制度障碍、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在政府责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民间组织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而在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中要抓住建设的主要矛盾,积极探索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及社会养老结构、促进民间养老组织发展、培养老年服务人才等途径,全面构建老有所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年五年规划以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从初始阶段的"政府包办"到后来"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变迁,这种探索深刻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征。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从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高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重新认识,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但在实践中,政府权责定位不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市场供给能力有限等仍是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深入推进改革,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就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福利国家转型过程中,能促型政府成为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角色调整的方向。在能促型政府理念下,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包括政策、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体系,形成了多中心的治理体制。能促型政府理念和各国实践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养老服务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重要方式。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及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红利,政府通过设计和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对应对当下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中国养老服务政策进行宏观审视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根据政府的参与程度,对养老服务政策文本进行基本政策工具类型划归:强制型政策工具、复合型政策工具和自愿型政策工具,并结合该分类假设,对当下养老服务政策文本进行简要评述,认为该《意见》倡导和启动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复合型政策工具,在养老服务领域开拓了政府改革的新格局。自愿型和强制型政策工具之间的柔性安排,给各级、各部门留足了政策创新的空间。随后,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政策活动领域维度、政策活动类型维度,建构出养老服务政策工具的三维分析模型。最后从政策目标确定、工具特性学习、市场化与社会化工具的运用、利益者需求导向与工具调整等方面,提出各级政府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