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95-202
在大数据时代,物理空间与数据空间对接后,个人行为和生活细节被数据化,这些海量的碎片化数据不涉及识别公民个人信息记录,依靠人力很难找出其潜在的相关性,而挖掘技术却能将这些毫无关联的元数据整合成隐私信息,让个人生活轨迹变得透明。在传统法律的框架下,这些隐私证据遭遇不能以非法证据排除的实务尴尬和理论尴尬。为了将隐私证据的危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亟须研究大数据时代挖掘隐私证据的可采性原则,以期构建网眼熟人社会下的良性秩序与可容忍的隐私观,推动人类数字文明时代的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网络舆情的引导带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呈现出开放、多样、传播迅速等新特征。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舆情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尤其近年来,中国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发生,社会舆情事件和涉及官员腐败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不断涌现,对社会生活和秩序管理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点,从战略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进行了论述,旨在使得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更加科学,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形成网络引导中坚力量,不断推动网络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48-25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概念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济社会领域起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深受影响。大数据的发展,不仅为现代化公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升了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针对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教育公平构建问题,要以现有的教育发展经验和信息时代新技术为基础,探讨我国教育个性化、公平化的实现路径。我国教育公平的新关注点应该从早期的"数字化"转为"数据化",即从原来教育信息化围绕设备展开向逐渐侧重于运用大数据、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转变,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方式的支撑,从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层面,实现大数据时代下中国教育的公平性,真正践行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14,(4):146-146
正李庆本在《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因特网新媒体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以少对多的交流方式,使多人对多人的交流成为可能,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也因此成为一个双向去中心化的过程。从积极意义上看,新媒体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生产与消费中意义的固定性、作品的不朽性、作者的权威性,使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变得更加便捷、更加自由了。在电子写作方面,新媒体采用数字化文本,使得文本的改写变得异常方便。不仅作者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文本,读者也可以通过诸如回帖、留言、在线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困境与创新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学术探索》2015,(4):77-84
“信息爆炸”使大数据时代的人们应接不暇,数据的巨量、多样及快速传递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使现代社会又陷入新的治理困境之中。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大数据也可以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而加以开发利用。文章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32-235
反馈是大数据时代物流组织受社会需求推动,为了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研发和使用先进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引发的以数据化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管理变革。现代物流系统反馈信息技术更加成熟、反馈信息融合方法更加多样,反馈信息传输能力更加强大,反馈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加依赖大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的隐私数据不可避免地进入公共领域,随时存在被他人"知晓"的状态,成为一个"透明人"。社会治理者在实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控手段收集公民包括隐私数据在内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同时,电商企业也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公民大量的隐私数据以求谋取商业利益。在隐私数据不可避免被收集的大数据时代,公民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寻找有效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给予人类的新知远不是集成技术的供给而升级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秩序,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建构、反思模式和知识创造因为大数据的中介而展现全新的姿态。数字的深度承诺赋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在形而上学基础和社会功能上较传统哲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向,数字本体论、虚拟认识论、公共实践论、丛聚方法论、娱乐生存论和西化价值论构成了大数据时代形而上学的整体性框架。基于大数据意识的哲学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殆与机遇。  相似文献   

10.
喻长志 《江淮论坛》2013,(4):188-19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将被深度波及。文章认为,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并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从长远看,大数据将会为教育发展带来预测性判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并重、网络教育与全球化发展迅速、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公民不断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成为趋势。目前,大数据在公共卫生医疗、公共交通和教育领域应用广泛,促使公共服务由粗放式供给向精准化供给转变。因此,跨部门共享数据,重视数据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加大开放数据步伐,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及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精准化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目标旨向,大数据的强劲赋能为达成精准治理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思维为先导、以技术为根本、以实践为抓手,是推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三重向度.就思维向度而言,关键要坚持创新思维、整体思维、靶向思维、动态思维;就技术向度而言,关键要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防患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满足网民思想文化需要、利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利用大数据还原技术精准追查不同治理主体责任;就实践向度而言,关键要精准实施治理方略、精准优化治理机制、精准打造治理团队、精准净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腐败防治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腐败与反腐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呈现交替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反腐败策略主要关注事后惩处,而对事前预防关注不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腐败防治乃至腐败免疫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大数据时代反腐败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国内实际的大数据腐败防治机制创新体系,运用大数据系统有指导学习、聚类分析、莫比乌斯分析、反演定律、泊松分布、量子跃迁、自组织临界理论(SOC理论)、扩展限制凝聚(DLA模型)、动态免疫(DI机制)等创新理论体系,对惩治腐败、预防腐败、腐败免疫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束缚权力的大数据笼子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范和生  李三辉 《理论界》2014,(4):183-185
20世纪后期以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生活网络化的进程,促使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基本形成。新媒体不仅引发了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变革,还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它重构着个人与社会的作用方式、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方式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传统政府危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带来的契机,进而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政府有效管理危机信息,以弥补传统危机信息管理之不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商品性是大众文化的根本属性,大众文化中的生产者和受众都受制于大众文化资本逻辑的支配,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互动中形成了主体性问题的生成空间。大数据能够对大众文化的受众进行精准的定位,可以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实现有效的控制,进而使得大众文化的生产和营销更为精确化。在这种精确化的背后,大数据对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实现了更为有力的规制,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大众文化受众的消费选择空间和意义生产空间。大众文化生产者和受众的主体性,在大数据时代日益陷入被消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伴随全球化与后工业化浪潮成长起来的大数据,不仅具有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特征,还具有自身新的时代特点。作为一把双刃剑,大数据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政府在社会治理中面临着数据安全管理、海量数据信息困扰、数据决策盲目依赖等方面诸多挑战。合作治理以价值为依据,不仅充分考量大数据时代的内在特性,同时也充分利用该时代所带来的资源与契机,是政府应对大数据时代冲击与挑战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全球化时代和第四代新技术革命的汇聚点,大数据已成为当代文明进程的壮丽日出,从物理秩序、生命秩序到人的秩序,大数据站在第一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占有当代哲学领域的每一个细节。实践论是大数据时代知识大战的第一阵地。自主建构的实践主体、复变形态的实践客体、智能化平台的中介革命和三维图式的实践内容构成了大数据时代实践论转向的基本要素。实践论转向为中国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