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鹅不食草饮鹅不食草10克,葱白1根,水煎煮,频饮。对鼻塞不通有缓解作用。鹅不食草辛温升散,入肺经,通肺窍,利鼻气,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不通。现代研究证明,鹅不食草有很好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类型鼻炎。  相似文献   

2.
正中药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发表祛风、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中药里属解表类药物,传统上多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渊疼痛及疮疡肿痛等症,一般配合羌活、细辛等可治疗头痛;配合苍耳子、辛夷花治鼻塞;配合金银花、天花粉、穿山甲等治疮疡肿痛而脓成不溃者。《本草求真》说它“气温力厚、通窍行表”,因而能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利用它长于芳香化浊、温中散寒、祛瘀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可将其作为治疗胃痛的主药。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属"眩晕"、"健忘"等范畴,多是因为痰浊蒙蔽清窍(指头部"七窍",即眼、鼻、耳、口)而引起听力、语言、记忆力等降低的一种病症。治疗本病多采用化痰通窍之法为主。菖蒲远志散对防治痴呆有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石菖蒲250克,远志、茯苓各200克,共研为细末(约1个月有量),以密闭容器贮存。每次服10克,温开水调服,早晚空腹服用各1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应证:早期老年性痴呆,记忆衰退,失眠等。禁忌: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慎用。解析:石菖蒲能开窍宁神、化湿开胃,善治因痰浊、湿阻上蒙清窍而引起的神志昏乱,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等证;远志有醒肺调气、安神、化痰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含远志皂苷,能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相似文献   

4.
刘继林 《老年人》2009,(12):54-54
小青龙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一副著名的方剂,由麻黄、干姜、半夏、五味子、白芍(芍药)各9克,桂枝、细辛、炙甘草各6克组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有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寒痰水饮)及止咳平喘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平时,急性鼻炎患者要注意多饮开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慢性鼻炎患者要注意锻炼身体,鼻塞时不宜强行擤鼻。这里,为鼻炎患者推荐一个很好的食疗方子——黄花鱼头汤。材料:黄花鱼头100克,大枣15克,黄花菜15克,白芷8克,苍耳子6克,白术8克,生姜、油、佐料各适量。做法:将鱼头洗净,于锅内放油加热后把鱼头两面稍煎一下,取出备用。将鱼头、大枣(去核)、黄  相似文献   

6.
谢刚 《老年人》2013,(2):56-56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是中医常用的一则处方,由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含当归、桂枝、白芍、细辛、木通、大枣、炙甘草)减去原方味辛、气浊的细辛和苦寒的木通,加入生姜组成。全方药物为当归12克,桂枝、生姜、白芍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25个组成。加水适量,煎水取汁。一日分3次温服。原方用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加减方也用于此种病症,均有良好疗效。程度不同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有两种情况:(1)身体  相似文献   

7.
药茶配方     
《老年世界》2006,(20):42-42
头痛药茶:苍耳川穹茶 组成:苍耳子60克、川芎100克。  相似文献   

8.
肖红云 《老年人》2006,(5):52-52
十三、通鼻法通鼻法具有宣通鼻窍作用,对感冒鼻塞不通、流涕、慢性鼻炎、鼻旁窦炎等有一定的疗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推鼻背:以一手拇指指腹自鼻尖素髎穴起,向上沿鼻梁推至眉间印堂穴止,反复操作9次。2.摩印堂:以一手拇指指腹自眉间印堂穴起,向上沿前额正中线推摩至神庭穴止,  相似文献   

9.
正取生猪油120克,蜂蜜120克,米粉120克。将生猪油切块,与蜂蜜、米粉同时入锅,煎熬成膏,收贮备用。每天数次,每次服1匙,口中含化。此方出自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具有养阴润燥、补肺止咳的功效。蜂蜜和猪油都是典型的甘味食品,二者合用,既能够调理、补强脾胃,促进消化,补充后天的给养,还能够滋  相似文献   

10.
正我患鼻炎好多年了,经常鼻子不通气、流鼻涕,备受困扰。朋友告诉我一个方子,说用黄芪炖鸡能治鼻炎。专家点评:鼻炎多以鼻痒、多次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医将鼻炎称为"鼻渊",认为其发病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疫气之邪侵袭鼻窍,导致鼻塞;二是肺气虚,容易让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肺气不得通调,而致喷嚏流涕。治疗上,中医认为要根据鼻炎发病的不同阶段和临床症状辨证治疗。比如,对于风寒袭  相似文献   

11.
刘继林 《老年人》2005,(3):56-56
独 活 寄 生 汤 是 治 疗 痹证———虚痹的一个常用而有效的方剂。该方出于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由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地黄、人参、肉桂、茯苓、甘草各6克组成(用量由原方折合而来)。目前中 医 临 床 用 量 较 原 方 用 量  相似文献   

12.
我通过近10年的植物浴实践,觉得葛根、桑叶、菊花三种植物浴对中老年人养身保健有良效,特简介如下:1.葛根浴。葛根具有镇痛、降压、降血糠,消除皮肤老年斑、汗斑等功效。中老年人或肤色较黑者可用葛根浴。方法是,用鲜葛根500—700克(干品15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温度适可即洗用。一般连洗3周见效。2.桑叶浴。经过霜雪的桑叶,性甘苦而寒,具有散风清热、明目、疏通筋骨诸功效。用它作浴水洗澡,护肤不脱脂,特别是皮肤粗糙者,用后可使皮肤细嫩。方法是,用经霜干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加热熬15分钟后,倒入浴盆,待温…  相似文献   

13.
给大家推荐一个辅助治疗寒性肩周炎的偏方:生姜1000克、葱白500克、甜酒250毫升,生姜、葱白捣烂,和甜酒一起炒热,取出,用纱布包裹后热敷患处。该方主要原理在于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气带走,同时,还能把体内的寒气一同带出。葱白具有通阳宣窍的功效。两者与甜酒同用,有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热敷的具体时间和频率可因病情轻重和个人体质而定。  相似文献   

14.
正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在此介绍一个外敷的方子。取蒲公英30克、石菖蒲20克、苦参20克、虎杖20克,以上药物研成细末,外敷患处,每日1次。蒲公英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疔毒疮肿。《滇南本草》记载其可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石菖蒲化湿开胃,可理气活血、散风祛湿。苦参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湿疹、湿  相似文献   

15.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4,(5):58-58
治慢性荨麻疹验方当归、生地、赤芍各12克,川芎、荆芥、防风各9克,黄芪18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服1~2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酒、辣、海鲜、羊肉、蒜、韭菜、香菜等食物。(摘自《家庭医生报》)艾叶熏脚治咳嗽每次取艾叶30~50克,放入约1  相似文献   

16.
配方:猪里脊肉250克,五味子6克。调料:葱、姜、蒜、酱油、黄酒、盐、白糖、淀粉各适量。功效:益气生津,适用于津液不足者。制作:1.将五味子烘干、研成粉,备用。2.猪里脊洗净,切成肉丝,葱姜切丝,蒜切片。3.将油入锅,烧至六七分热时,放入切好的肉丝,炸散后捞出,沥尽油。4.另起锅,放少量油,油热后倒入炸好的里脊肉丝,放葱、姜、蒜加酱油、黄酒、白糖,五味子煸炒,再撒盐,用淀粉勾芡,出锅即成。巧做五味子里脊丝@冯晓艳  相似文献   

17.
正猪血参芪附枣粥材料: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做法: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及调味品,再煮1~2沸,服食。功效:可健脾温肾,益气养心,适用于心肌炎阳虚水泛,肢体水肿,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疲乏无力,甚则喘促胸闷,或伴胸、腹水等。  相似文献   

18.
姜醋煲猪脚     
用料:生姜500克,猪脚两只,黑甜醋1000毫升。做法:生姜去皮,猪脚整净切块,连同醋一同放入瓦煲,煲4小时以上。分数日食完。功效:健脾胃,补气血,通乳汁,散瘀血,润肌肤。  相似文献   

19.
正家里有老人,免疫力较差,我听人说可自制药枕。方法是:苍术150克,白芷100克,防风60克,菊花、薄荷各50克,辛夷20克,藿香、细辛各15克,山柰、冰片各10克。把药研为细末,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布袋装好,并置枕头上,每天枕着睡觉,每月换药1次,连用3个月。专家点评:中医认为,人的头颈部经脉多,穴位庞杂。久卧药枕,可利用睡  相似文献   

20.
正要使鱼儿一诱便来,在诱饵的色、香、味三要素中,还是应该以香为主。几种最常用的诱饵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中药诱鱼。公丁香、母丁香、桂丁、甘松、山柰、细辛、辛荑、冰片、独活、乳香、大茴、白芷、牙皂、川芎各15克,巴豆3克,合成麝香0.5克。把这些中药晾干后,研成粉末状,再装入瓶中备用。炒黄豆250克并压碎研成粉末,炒米糠500克,加入上述中药粉的1/10拌和均匀,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