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天娥 《理论界》2009,(12):164-165
在大众媒介的科学传播过程中,有诸多负面现象,其中问题的根源也趋于复杂化,如媒体特性和科学特性的冲突、科学符号的不正确解读、大众媒介的自身问题等。解决大众媒介在科学传播中的问题,必须重构大众媒介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它不仅需要传媒界的努力,同样需要科教界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传播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我国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真正的科学理性,公众对科学缺乏真正的理解,科学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加大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的传播,使普通大众都具有一种普遍的科学理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尹天娥 《理论界》2009,(10):158-159
科学传播系统是一种信息和知识传播系统,对于大众媒介的科学传播,既要遵循媒体的传播规律,又要符合科学本身的特点,才能实施有效传播.但是今天大众媒介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已经出现众多的问题,由此便使科学技术信息在从拥有者向接受者传递的过程中,产生了科学技术信息的失效现象,影响了科学技术信息的传递和扩散,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大众媒介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赵婷婷 《理论界》2013,(4):165-167
本文分析了当前西藏新闻传播在建构国家认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西藏新闻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创新策略提出思考。研究认为,在认同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西藏新闻传播需要回归新闻本身、树立现代认同榜样、报道普通大众生活、创新传统文化报道,需要以科学的新闻观念建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面对传媒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现实,把增强主流媒体舆论的引导力作为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新闻传媒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存在放大效应弱化的问题,为此,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努力驾驭新兴媒体等,优化新闻宣传工作,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朱晶  姜雪峰 《社会科学》2023,(7):35-44+98
公众的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悖论,公众的社会认知、群体价值与对科学的信任之间的复杂关系,新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传播时遇到的认知偏见和认知公正等难题,极大地挑战了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科学传播模式和新的参与科学模式。科学传播困境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与科学知识的社会维度问题,需要科学哲学的理论框架和参与式的科学哲学的研究协助解决,并且优先需要对科学传播中的哲学问题以及科学哲学的传播问题进行元哲学的思考。科学哲学的理论视角不仅可以介入科学传播的核心问题,比如个体认识论与信念辩护、认识论信任与权威、群体认识论与认识论负担等;传播科学哲学同样可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哲学参与科学传播研究时,应该整合经验研究和理论框架,与其他学科一起诊断科学传播中的问题,从单一的描述性分析拓展到探寻机制解释,介入科学传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决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思想宣传的过程实际上是宣传者与受众双方合作的过程,鉴于公共空间视域中的大众传播,视公众为必不可少的传播要件,因而聚拢民众是基于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之前提基础.媒体要聚拢民众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就应当确立"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理念,强化自身公信力;加强媒体监督,当好公众利益的守夜人;搭建互动平台,提高媒体对公众的亲和力;提供增值服务,用服务吸引公众.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类型的公关新闻是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事实的报道,所以公共关系在不同类型的公关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运作策略,公关新闻策划应运而生,并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关系新闻宣传是组织的重要传播手段,在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告效应逐步减弱的条件下,社会组织需要挖掘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价值,需要研究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规律和技巧.新闻宣传的规律和技巧集中表现在:通过新闻素材的“势”的处理提高组织新闻发布的命中率,通过新闻程序的“连”的安排提高组织新闻发布的总效应.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流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媒体作为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大众即时交互平台,呈现出传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传播内容个性化和自主化、传播效果集聚化和显著化、传播过程隐匿化和复杂化等四个主要特征.自媒体的出现,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着扩大传播领域、创新传播方式、激发传播热情等有积极影响,又具有冲击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忽视先进文化传播、弱化理想信念等消极影响.有鉴于此,特从优化传播主客体、优化传播内容、优化传播过程等方面,积极构建自媒体交互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努力创新自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兴模式,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新平台、新途径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归纳、演绎和心理的逻辑是科学方法论原则所表征的科学理论生成的基本逻辑,它们以经验为核心,归纳、演绎证实或证伪科学理论,基于科学史对科学发展状况作出判断的模式,表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科学理论形成过程的"经验—分析"和综合演绎内在逻辑,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科学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该遵循的思考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向公众提供真诚的服务行动和有效的信息传播,达到政府与公众间的利益协调和信息共享,进而树立良好的政府信誉与形象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获得了良好发展的契机与源泉。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大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本,注重在变革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表现在:把保障大众利益与教育引导大众相结合,以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把满足大众的感情需要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相结合,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吸引力;把知识分子的工农化与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相结合,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嫁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受众诉求与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基础,而平等沟通理念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旋律和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应把受众置于一个新的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能忘却受众,而应以当代中国大众为传播本位,切实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接受方式和接受指向,进而建构新的契合受众生活境遇、认知能力和接受情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60-160
彭立撰文指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法。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二、新闻传播的“时代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刘暖 《理论界》2022,(7):8-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有没有立场,这是一个近代以降争论不休的问题。科学有无立场的问题,可以细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科学理论有无立场;第二个是科学研究活动有无立场;第三个是科学的应用有无立场。科学有无立场,并不是取决于科学本身,而是取决于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的主体——现实的个人及其阶级属性与立场。科学作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是有属人属性的。科学的立场是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的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关系所赋予的。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的现实的个人的立场决定着科学的立场,而科学的立场则决定着科学的境界。有什么样的科学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科学境界。总的来说,为谁做科学,站在谁的立场上来做科学,以及科学的践行与应用是为了谁,是科学立场与科学境界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范畴。政治传播是政治信息在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公共性由于其政治品性与政治传播关联。政治传播作为由政治体系、传播媒介与公共舆论三个要素互动所构成的有机过程,其公共性体现在过程、内容和效果三个层面。政治传播过程的公共性是指政治传播是依据公共舆论调整政治活动、谋求公众支持的过程。政治传播内容的公共性强调政治信息在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布、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等政治活动中的公开传播。政治传播效果的公共性强调民意调查等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政治传播面临转型,急需政治传播的新观念、新话语体系、新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的功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之一。公益广告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表达,其广泛的宣传力及隐性传播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公益广告的先进形象示范、舆论引导、社会动员更容易引导大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公益广告应该运用与大众贴合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公共关系从一开始就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从实务界到学界,关于新闻与公共关系二者应该互斥还是合作的争论持续了多年.然而,从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现代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记者和媒体对作为消息源的组织依赖也日益加深,公共新闻学理论和现代公关理念的渐行渐近,使新闻与公共关系的合作成为必然.新闻与公共关系都是社会的润滑剂.告知真相、建构社会,正在成为新闻和公共关系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