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微信朋友圈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并依赖。然而,随着交际圈的扩大,朋友圈也渐渐带来许多麻烦。随着自拍党、吃货党、爱心党、负能量党、鸡汤党、炫耀党的渐渐产生,每天被他们刷屏的感觉着实不爽。更可怕的是,利用朋友圈互相"斗""晒"。2014年4月16日,天津市一名保险公司女白领就因为频繁在朋友圈里与前夫"斗幸福",引起圈里另一人的误解,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之微信的推出和迅猛发展,微信被广泛的应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文字、图片、视频无时无刻地不在被迅猛发表转发、被转发。当发表权的一次用尽后随之而来的是作品被不当的转载、复制,从而版权侵权问题在微信上时有发生。本文就是从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看相关的版权侵权现象及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据腾讯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已达到6亿。很多年轻人利用它获得商机:凭借一部手机,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将自己的东西销售给朋友,再通过朋友们的转发扩散又结识新的客户。成都女孩罗婷靠微信让"朋友圈"成了"购物圈",并利用闺蜜的人脉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但贪心的她并不满足,为了快速积累做大生意的本钱,她挂羊头卖狗肉,把高仿的A货伪装成国际名牌出售。在被闺蜜识破后,她不甘心失去朋友圈的生意,竟铤而走险,引发了一场损人不利己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CASE:梅静收到萧亚的结婚请柬时,心里怪郁闷的,萧亚竟然早自己一步嫁了出去。梅静可是朋友圈里公认的好女人,脾气温和,烧得一手好菜,薪水足够让自己生活得不错,只要和男人交往,她都会全心全意地对待这份感情。谁都认为,梅静应该是可以风光顺利出嫁的人,但没  相似文献   

5.
作为时下最具代表性的虚拟网络社区,微信朋友圈是对当下真实人际社交的一种直接体现,它呈现的是用户个体的"自我"世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朋友圈的互动关系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人际互动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朋友圈"微生活"背后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同时也颠覆了大众传统的社交理念。  相似文献   

6.
微信朋友圈是青少年进行线上表达和建构自我的理想场域。基于虚拟民族志的探索表明,青少年在朋友圈的线上的"我"具有真实性,它存在于自我相关资讯的持续分享中,其表演方式是展示而非告诉。圈子里的朋友关系建基于交谈事件而非共享情感。总体而言,青少年在朋友圈里的"我"是其"更为真实的理想形象"。这些线上的"我"们彼此孤独地相伴,常驻于各自的心,却终究相望/忘于彼此的"江湖"。  相似文献   

7.
正事件女子辞职后在朋友圈列公司"七宗罪",结果万万没想到从原单位辞职后,成都女子小陈忿忿不平,在朋友圈里大骂之前的公司,并列举公司"七宗罪"。谁知,该条内容不但被公司负责人看到,她还因此被告上了法庭。原来,2015年6月,小陈进入成都某装饰公司担任设计部经理。12月,小陈离开该公司后,写下一份火药味十足的辞职报告,内容包括:"公司七宗罪"、"核算部就是一群傻子"、"罚款制度混乱"、"全公司都是警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即时通信平台,其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本文利用"网络虚拟田野考察法"调研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朋友圈自上线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微信用户的关注,翻看他人朋友圈已成为不少用户度过闲暇时间的和碎片时间的第一选择。然而,近年来许多用户表示,微信好友中将朋友圈可查看范围设置为仅三天内的不断增多,通过朋友圈获取他人生活动态难度增大。从印象管理和安全需求的视角,探究导致更多用户选择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背后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用户选择将朋友圈可见时间范围缩短,原因之一是希望通过对于朋友圈的管理,给他人呈现一个积极的面貌与形象,将自身认为比较消极的一面隐藏起来。其次,部分用户进行这样的设置,或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当朋友圈可见时间范围缩短,个人相关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小,用户的安全感就会相应提升,进而安全需求就会得到一定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霜降: 你好!我恋爱五年已婚三年,算起来与老公有八年感情了.从恋爱到结婚感情一直很好.期间他有女人示好,我也有男人追过,但我们还是坚定地结婚了.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不算差,工作也不错,一结婚就有房有车,周末假期自驾游什么的,日子过得真挺好的.可从去年开始,老公忽然开始沉迷于微信聊天,还有群聚,经常一聊就是半夜,参加什么微友聚会有时候一去两三天,每天都更新朋友圈,关心朋友圈里的一切动向.  相似文献   

12.
自从母亲进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后,我发表说说动态便有些拘谨,生怕一不小心透露了心事,母亲知道后会担心、指责,所以,我总是挑些无关痛痒的说一说,但是却总觉得不过瘾.向朋友说了我的苦闷,他们立马给我提出解决方案:拉黑父母,让他们再也进不到我们的朋友圈.依他们的话说:"让父母进了朋友圈,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还有啥玩头啊?"我听后有些犹豫,毕竟母亲刚进我的朋友圈,而且对微信还热乎着呢.我每天发的那些说说,虽然是看了什么书,吃了什么菜,回到家,母亲总会饶有兴趣地问起我:那菜怎么做?喜不喜欢吃,那本书写的什么?感不感人?看得出来,母亲对进我朋友圈十分满意.我想暂时保留母亲在我朋友圈里的权利,但也给她约法三章:"针对我的说说,不可以评价,不可以点赞,不可以转发."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他的爱人,你在同一条朋友圈中读出的信息,应该与众不同。A半夜,于莉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因为重感冒加扁桃体炎症,已经发烧三天了。"每天吃药吊水,每天重复起烧,体温就像过山车一样。这会儿正趁着体温稍有下降在赶单位的标书,因为后天的招标会不可能因为自己生病而改期。"在她的状态底下,她老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上了一个大大的赞,然后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婚姻,截止到目前,今年最热的话题当属"王宝强离婚"事件了。8月14日凌晨,演员王宝强在微博上发布离婚声明,称妻子马蓉出轨经纪人宋喆,严重伤害了婚姻,破坏了家庭,郑重决定解除其与马蓉的婚姻关系……一时间,该话题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热度甚至超过了当时正在火热进行中的里约奥运会。名人离婚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此次大众对王宝强离婚声明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名人分手通常的关注程度。微博上"王宝强离  相似文献   

15.
圈住的朋友     
正本文你我都曾如此被友情"绑架"过。"最美孕妈"的微信投票终于结束。西子在朋友圈里谢过给她投票的朋友后,感觉"心里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看着冠军比自己只高出几票的总票数,西子此时已没有了当初拉票时的斗志,只觉得是解脱——终于能正常生活了。从在一个公众号的活动里看到这次投票,到报名参加,再到朋友圈里拉票……整整耗了1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微信朋友圈广告这一主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现阶段我国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分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持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尔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现象,是网民出于维系社交关系、完善网络环境、构建认知的目的所驱使。网民的行为、认知心理会随着进程的变化,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并转而影响、推动事件的发展。促使网民向理性的朋友圈转发行为回归,需要强化大众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责任,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2017年3月,安徽省接连发生了两件"小事",瞬间引爆舆论:其一是马鞍山市副市长季翔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手写信"求介绍雷军"、寻求产业合作,其二是宁国市胡乐镇镇长杨春丽以古镇为背景拍摄了一组人像组照,"为古镇代言".  相似文献   

19.
正刚刚过去的"520",朋友圈里各种晒图秀恩爱。然而,在这之中,必然不乏一些"亮瞎眼"的爱的礼物。不得不说,男人们在送礼这件事情上,一旦玩起创意来,保证让你目瞪口呆——@Murasakiiii:"520"那天,老公"一脸娇羞"地送了我一打502强力胶,说要把我们俩粘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27日凌晨1时许,女记者段丹某(以下简称丹丹)在合肥一处住宅楼11楼(刚装修好的新房)跳楼身亡。据其生前发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显示,因有第三者插足,这名29岁的女孩与未婚夫潘某(安徽某电视台记者)的婚约取消。心灰意冷的丹丹,在朋友圈里哀怨地写道:"今生今世你欠我一份情和一个已经承诺好的未来。"之后,绝望的她,从高楼一跃而下,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女记者为爱殉情后,网络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