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木材和燃料的供应是关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大事。北宋定都开封时期,都城人口超过汉唐,而附近却没有森林,因此,东京的木材和燃料供应便成为紧迫的问题。文中认为,北宋东京的木材供应仍远求于隋唐以来就在不断利用的西、西北山地,因而延续了对那里森林资源的破坏局面;燃料供应在北宋初期还以薪炭为主,但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北宋中后期东京居民和部分手工业作坊开始把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来源。这标志着我国燃料应用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3.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雕版印刷技术虽然发明于前朝,但是,真正得到普遍运用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是在两宋。北宋都城开封,大量的雕版印刷图书、画像、历本等进入了交易市场。开封作为首都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在印刷品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开封的印刷品交易数量巨大,影响广泛。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重要价值,对政局和历史发展都发挥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城市火灾频发,对城市安全与市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南宋时期,随着人口大规模南迁,临安等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同时受南方地区草木结构建筑的影响,与北宋时相比,城市火灾发生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造成的损失更大,火灾俨然成为南宋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为有效防范火灾,宋廷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如加强城市火烛管理、在城区推动“以瓦易茅”房屋改造工程、组建救火力量、创设救火设施等。面对火灾后流民四起、城市失序的状况,官方启动应灾善后管理机制。一面通过发放赈灾物资、减免房租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一面减免地基税、竹木税等,帮助灾民尽快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宋廷防范与应对火灾的灾情管理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城市安全,是宋代城市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夏炎 《东岳论丛》2013,34(2):86-91
魏晋南北朝时期,薪柴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燃料。该时期生活燃料供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薪群体的普遍化,这是由魏晋南北朝独特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寒冷的气候、频繁的自然灾害及平原森林的减少,均可造成城市生活燃料需求的增大。在此自然变迁的背景下,市场供需关系又发生变化,从而刺激了采薪群体数量的增长。这一时期,木炭和煤虽然也有使用,但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木炭的供应并不十分充足,而煤炭的供应则更为稀少,其主要消费人群是社会上层,二者在生活燃料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相似文献   

7.
“七·五”计划期间,燃料与原材料的供应,将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需求增加了,而供给由于省内资源的限制难以适应,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二是国家统一分配物资的品种数量将减少,计划调入的燃料、原材料不可能增加;三是燃料、原材料的价格在“七·五”期间将调高,在数量矛盾外又加上了价格的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我省物资流通领域中突出的问题,将对“七·五”期间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据趋势外推法预测:需求方面。煤炭1990年需求量为1750万吨,较1985年增长40.3%,年平均递增6%;钢材1990年需求量为  相似文献   

8.
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首都开封之所以引起中外史学界的广泛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宋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也不只是由于它是十一世纪前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繁荣兴盛、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的都市,更主要的是,因为开封不单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形态,具有世界性的典型意义的大都市。所以,通过对北宋首都开封这一大都市的深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在宋代的发展状况,而且也将有助于世界城市史的研究。 本文只就开封的人口、手工业工场和城市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开封的城市形态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对城乡道路交通实施管控,对居民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生活物资的保障成为一项突出的问题。在此期间,各地积极采取了不同措施应对生活物资保障问题,努力做到米、面、果蔬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储备,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通过对居民自行采购、物业代购、电商配送等不同类型的生活物资采购方式进行分析,并给出不同采购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弊端,最后提出疫情防控下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及供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漫长的中国史上,曾作过都城的城市很多:但同为都城,持续时间及重要性相差甚远。其中至关重要的,按历史顺序,是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也有加上安阳而成“七大古都”的)。而“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前期是西安,后期是北京。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之谈论“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为何首选这两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北魏的前期都城平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是我国著名煤都,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又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北魏时期作为都城的平城,水资源情况如何,城市的供水、防洪、排污以及城郊灌溉等水利问  相似文献   

12.
漫长的中国史上,曾作过都城的城市很多:但同为都城,持续时间及重要性相差甚远.其中至关重要的,按历史顺序,是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也有加上安阳而成"七大古都"的).而"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前期是西安,后期是北京.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之谈论"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为何首选这两座城市.  相似文献   

13.
南宋都城临安商业十分发达,远远胜过唐代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其在中国、在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临安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程度,被认为是"9—13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商业革命、城市革命的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范例"。本文试图通过南宋临安的花卉消费和市场供应,进一步印证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期间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由于江西不产食盐,对食盐的封锁给苏区造成极大困难,严重影响了苏区军民的生活和健康。中共积极动员群众应对食盐危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封锁的日益加强和自身"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苏区终未能解决盐荒,粮食、布料和药品等物资也十分缺乏,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15.
开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发展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北宋时代;衰落于金、元以后。历史上开封所处的三个兴盛时期,也正是中原地区运河发达的时期。北宋以后,由于运河的湮废,开封也走向衰落。可以说,开封的盛衰,是与运河的兴废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陈峥 《理论界》2011,(7):110-112
黑旗军在越南期间,从建军到参加中法战争,其后勤补给呈多元化渠道。为了保证粮饷、枪械等物资的供应,黑旗军依靠自身经营、缴获敌资、越南政府供给、清政府和各阶层民众的援助等途径来筹集急需物资。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近代战争的需求,对黑旗军抗击法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宋定都临安,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强烈渗透.随着宋室的南迁,成千上万的北方移民纷纷来到了这个新的都城.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文明向南方、特别是杭州的渗透,从而使杭州的都市文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二是都城效应.即集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于一体,使杭州从北宋一个国内的中等城市迅速跃升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一在北宋都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旧的坊市制的崩溃,商店可以在城内外沿街设置,高大的酒楼不断涌现,商品经济活跃起来,同时开始出现了都市的文化娱乐市场——瓦市。宋人称瓦市又为瓦肆、瓦舍、瓦子。这大约分别指其市场性质、建筑形态及习惯的称谓。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述的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的瓦市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和州北瓦子。关于东南角楼附近的桑家瓦子,孟元老说:  相似文献   

19.
北宋运河时代,文人对汴水的书写呈现不同以往的风貌与内涵。首先,汴水成为寓居、交游的生活空间,汴水书写走向日常审美化,展现了北宋文人主动欣赏与融入都城生活的姿态。其次,北宋文人在运河时代语境下对仕途迁转的体验更为丰富,对出入世矛盾的省察也更为深刻,其汴水书写体现了对仕功以外人生志趣的探索。最后,北宋神宗时期关于汴水治理问题的争论催生了以漕运话题为中心的汴水书写。北宋文人关注民生,以"平视"都城的角度书写汴水漕运,其选择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北宋开封的城市记忆,南宋人是经由多种渠道得以感知.临安城中流行的“汴都遗风”、仿建的开封景观,都是他们开封记忆的重要来源.此外,南宋人还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建构着开封记忆的文献系统.他们或者如孟元老那样直接将开封记忆诉诸笔端,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将旧都往事向身边的人口述言传,其中一些喜欢著述的听众再将耳闻的轶事记人史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