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经营的阶段分析与推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利益主体地位逐渐形成 ,“城市经营”成为各地的选择 ,呈现出从城市之间的城市竞争 ,到城市区域竞合、城市区域一体化依次演进的三个阶段。“城市经营”的这三个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城市正处于拓展“城市区域竞合”初期的“磨合”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 ,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 ,促进对内开放 ,积极推进以同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竞合关系大格局为背景的城市区域竞合 ,应该成为中国城市经营宏观布局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人口结构性压力逐渐凸显的背景下,城市收缩是中国学界和政策界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劳务输出大省,且多为区域发展中的"外围"城市、传统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城市。城市收缩的动因可归于人口流失、资本转移和地方官员竞争。政府在应对城市收缩时须因地制宜,若城市尚有复兴可能,则应采取相应对策刺激经济发展,扭转城市的收缩趋势;若无复兴可能,则须转变发展思路,施行"精明收缩"策略。  相似文献   

4.
5.
6.
7.
城市定位的中国本土化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与世界同步,这是世界经济与文化趋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但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城市的"本土化形态"正在失去,越来越缺个性.城市越缺少"本土化形态"特点,城市就越缺乏竞争力.重提城市定位,创造中国自己的城市本土化城市形态,[1]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城市、区域的核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所实施的城市发展政策,尽管各时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遵循“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轨迹。但是,政策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城市效益的高低。其中,城市经济效益是城市效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品牌定位与品牌识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确定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为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理论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
崔灿 《社会科学论坛》2006,(18):110-112
本文对品牌定位与品牌识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确定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为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理论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能够很好地透视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社会政策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从共同富裕的理论视角看,农民工在就业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户籍政策和社区福利政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扶持、保障和倾斜力度。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目标应合理定位在:为农民工致富增收提供政策引导、为农民工安心生活提供政策兜底、为农民工自由选择提供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向上流动提供政策激励、为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政策增能。新时代推进农民工购房型城市融入的政策优化路径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水平;优化政策系统结构,提升多方协同的政策功能;畅通政策动态运行,实现政策过程的良性循环;注重政策方法选择,遵循政策工具的客观规律;推进政策改革调整,实现政策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彭澎 《江淮论坛》2009,(4):53-60
问题区域识别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亟待全面深入研究的课题。对问题区域识别的基本前提与制度保障问题的一般性总结和探讨,将有助于为中国问题区域识别实践的统一、规范开展提供相应的重要指引。现有的国际经验充分表明,考虑到问题区域识别的目的和特点,要确定合理的、具有操作性与可行性的问题区域框架,必须首先从职能机构的设置、标准区域的划分、问题区域识别程序的确立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这四大方面为问题区域识别提供前提条件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差异化城市功能的定位与战略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不同角度将城市细分为不同的“中心”,可以使城市功能的扩张性增强,同时也可使城市显现出不同能级的色彩。对中心城市功能特征细化要素的能级水平进行探讨,能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定位,使科学研制和选择有差异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这正是本文力图探索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向型城市的判别标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我国外向型城市的判别标准,采用2001年数据对中国24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外向度进行了测算,据此筛选确定了50个外向型城市,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外向型城市的类型和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外向型城市的90%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将近一半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三大经济核心区的外向型城市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影响区现已成为城市发展所密切关注的焦点。运用势能模型划分我国31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影响区,并概括它们的总体分布特征;研究各省区的经济影响区构成情况和各经济影响区的跨省分布情况;将省会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省域行政范围进行叠合分析,得出两者间的4种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构21世纪中国的国际性城市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现代化应建立在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而所谓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社会经济国际化的中心。是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在 2 1世纪的上半叶 ,中国可分两个阶段建构起一个较有实力的国际性城市体系。我们应尽快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设想与方案写入国家的长远发展纲要中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学中的关键词,它共有四种话语类型:一是通过作为后现代话语之一种的后殖民理论来提高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二是在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本土化/传统化/民族性话语中,对中国艺术整体进行审视;三是从全球性/后现代/现代的角度对包括上述两类艺术在内的所有中国现代性以来的艺术,进行一种总的综合;四是在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中,对世界艺术整体重新审视,全方位地融入到世界的体系中去,参与多方面多层级世界的艺术对话.  相似文献   

19.
陈忠 《学术月刊》2012,(12):14-21
在城市社会语境下,城市不仅是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视域。作为实在,正义是一种良性、可持续的秩序;作为观念,正义是人们对良好、可持续秩序的价值追求与知识确认。宏观正义是一种以上层建筑、政治权力、社会精英为价值基点与合法性来源的正义,微观正义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生成基础、价值基点的正义。微观正义不仅是一种基础性的关系与秩序状态,更是一种逻辑、价值与情感基点。城市是正义生成与转换的场域,正义是城市存在合理性的价值确认,城市与正义历史互动、本体关联。正义转换史与城市发展史深层互动。在方法论与语境论意义上,正义也就是城市正义,没有城市也就没有正义,反之亦然。正义是一个城市存在与可持续的价值保证,非正义的城市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城市与正义的历史互动中,伴随城市社会的生成,微观正义不断走向前台。从宏观正义走向微观正义,是城市发展、城市社会的必然趋势。但微观正义不会自然生成,需要人们进行自觉的建构。城市化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其微观效应,将深层推动中国社会的正义转换。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正义转型的希望又恰恰深寄于此。  相似文献   

20.
善治城市: 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治理模式。当代中国城市管理要实现其缓解或消除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的使命,必须摆脱传统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善治。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离城市善治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实现城市善治,形成善治城市的关键战略是适当的能力建设和协作管理,即城市政府通过自身“再造”,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寻求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支持、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