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手到病除     
大敦穴:止小腹疼痛有特效 据中国医典古籍记载,大敦穴对治疗“脐腹痛、腹胀、小腹中热、石淋、血尿、遗尿”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女性遇到由于疝气引起的阴挺肿痛,男子的阴囊小腹疼痛,只要按压这个穴位,就会有很好的止痛、调理和医治作用。 【取穴技巧】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拾左足置于椅上,用左手轻握左脚趾,四指在下,弯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即是。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怕冷老人多是体质虚弱,因此会表现出"阳虚"症状。在日常调理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腰阳关穴来改善。腰阳关穴隶属于人体的督脉,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刺激腰阳关穴可以起到驱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临床中,该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老人刺激腰阳关穴,可一手握拳绕于腰后,再用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3.
正四缝穴是经外奇穴,除拇指之外的4个指头的第二关节就是四缝穴的所在位置,此穴具有消宿食、化积滞的功效。成人进食油腻过多,胃部不适,可取四缝穴掐揉100下,一天2~3次。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都可长期用这个方法。按揉时,采用坐姿或者卧姿,用手指的指甲轻轻按压四缝穴直到出现疼痛感即可,双手交替进行。此外,小儿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者,谓之"疳积",  相似文献   

4.
正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与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有关,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气血亏虚、脾虚痰湿阻络是中风的几种典型证型。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为原则,对神智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均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在我们的足部,有一个理气、活血、泄热的穴位——大敦穴。选取该穴进行按摩,可以疏通全身血气,从而起到强筋填髓的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大敦穴位于足大趾靠近足次趾一侧的趾甲根旁约2毫米处,用食指和拇指在大敦穴处掐  相似文献   

5.
康寿文摘     
《老年人》1997,(8)
指压穴位治落枕采用指压内、外关穴的方法治疗落枕效果好。具体做法是:患者病例前臂向上,手腕稍弯曲,施术者用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腕前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同时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腕后横纹上两寸,与内关相对),掐压1—2分钟,力量由轻而重,使其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病者有酸胀麻热感且向上传的感觉为好。在掐压过程中,患者颈部应左右旋转,前压后仰。(摘自《大放卫生报》)老人下楼宜斜步老年人关节僵硬,骨路变脆,肌力下降,下楼梯时身体难以保持平稳,一脚落地,一脚悬空,极易失去重心而摔跤。为防发生意外,老年人可…  相似文献   

6.
正夏日游泳既锻炼身体,又清凉避暑,如果在游泳时出现小腿抽筋,就非常危险。专家提醒,在下水前点按穴位,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可以很好地预防腿抽筋。在小腿肚上,有一个穴位叫"承山穴",它是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疼痛的常用穴。在游泳前按揉一下左右承山穴各3分钟,就能很好地预防腿抽筋。承山穴非常好找,微微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就是。  相似文献   

7.
正狐臭是许多人的难言之隐。那么如何用穴可以缓解治疗狐臭呢?揉揉液门与曲池穴两个穴位吧。液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因有降浊升清、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常被称为人体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它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取穴时可以正坐,伸手屈肘,虎口朝着自己的胸前,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个"骑车族",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骑来骑去,我发现骑自行车也可以健身。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琢磨,"发明"了五种"骑车健身法"。通过实践,我现在的身体越来越棒,连感冒都不找我!骑车按穴法俗话说:人老脚先老。人的足底有很多穴位,骑车时,有意地用脚心来蹬车踏板,就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蹬车踏板的过程中,还可以用脚在踏板上前后滑  相似文献   

9.
对腰疼的人来说,飞扬穴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穴位,关于这个穴位,还有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听到飞扬穴后,腰疼的人都低眉折腰地进来,揉完飞扬穴后,就扬眉吐气地出去。”关于这个穴位的作用,《干金方》云:“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狂吐舌。”《金鉴》云:“主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0.
正天气炎热,人容易失眠,表现为要么入睡困难,要么睡觉太浅,或者睡到半夜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失眠者可以进行一些穴位按摩,来缓解症状。安眠穴:有安眠、助眠的作用。此外,对治疗头痛、头晕、颈椎病、头皮发麻等也有一定的效果。神门穴:主要作用是宁心安神,临床经常用于治疗心律  相似文献   

11.
宜人 《当代老年》2007,(5):49-49
1.强壮心脏法。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劳宫为手烦阴心包经之荣穴,在手掌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即手心)。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口臭问题,既令别人厌烦,也使自己尴尬.中医认为,口臭源于心脾之火太过,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熏蒸于口舌咽喉所致.专家建议,有空时不妨按揉下大陵穴来清泄心火.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相似文献   

13.
冬春时节,天气寒冷,老年朋友小腹受凉容易引起泌尿道炎症,出现尿痛、尿不尽等症状。此时,按揉大腿内侧可有效缓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亏虚,气化失司所致,大腿内侧的箕门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有健脾渗湿,清热利尿之功效,经常刺激此穴对防治尿不尽及炎症导致的腹股沟疼痛作用较佳。箕门穴位于大腿肉侧,血海穴直上6寸处,左右各一。  相似文献   

14.
崔键 《当代老年》2014,(12):48-49
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过借助罐体内压,依靠火罐边缘吸附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了经络、穴位,以达祛除外邪,治愈感冒之目的。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两个分别是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3个穴位交替选用。  相似文献   

15.
乐乐 《现代妇女》2010,(6):45-45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神阙穴是胎儿出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药物易于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布于血液中,而且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相似文献   

16.
正肝火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通常情况下,如果肝火过旺,会表现为头晕、面目红赤、易怒、口苦、脉弦等,女性还有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爱发脾气等症状。采用以下穴位养生法,能帮你泄肝火。按揉双侧风池穴5分钟;用掌或拳眼叩打双侧肩井穴,各36次;取下蹲位,用掌拍打双下肢风市穴,各36次。晨起,按揉太冲穴、鱼际穴和太溪穴,各3分钟。  相似文献   

17.
正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关系密切,正气充足则抗病能力强盛。而艾灸自古以来就是"扶助正气、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增强免疫力的穴位很多,为了大家简单、有效地体验艾灸,在此重点推荐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艾灸。该区域内的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天枢穴(如右图),都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病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保护着人体的司令部——大脑。经常按摩头部,可以健脑益智、镇静安神,对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头部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防治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一、分推前额将两手的食指弯曲,用食指的桡侧面刮拭前额,自上而下,自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至太阳、头维穴,并用指尖轻轻按揉两穴  相似文献   

19.
正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液,但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外感、风寒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力,痰稀白,有泡沫,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关节酸痛等。治疗原则: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取穴重点:中府穴、风门穴。穴位说明:中府穴,别称府中腧、肺募。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中,为肺经募穴,能  相似文献   

20.
小Q外传     
《中国社会导刊》2010,(25):11-11
电视里的养生保健传授越来越多,而且多是“自然疗法”,促动其收视率的多是女士和老年观众。说实在的,任何“手艺”都是学问,没那么容易掌握。就像跟着电视学画画,解解闷儿而已,千万别以为掐掐穴位捏捏脚心就真怎么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